考古文献学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10
原标题:河南这位教授:数次主持重大考古发现,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终身成就奖
2015年,郑州大学来了一位特殊的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刘庆柱。当时已年逾七旬的他,本应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但怀着对中原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作为一名考古学家的情怀,他选择回到家乡河南,受聘为郑大中原历史文化优势特色学科首席教授,1年后又受聘为郑大历史学院的院长。5年来,他带领郑大中原历史文化学科取得了新的成绩,迈向了新的高度,成为中原历史文化学科的领航者。本期推送,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严谨求实的考古大家。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考古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传入中国,而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以古代物质遗存复原、研究历史,考古学在这片土地上,定会大有作为考古文献学。自1967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起,50余年来,刘庆柱学术抱负从未改变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一生与考古有缘。
考古对刘庆柱来说魅力无穷,因为许多未知的东西通过考古可以被揭示出来。因此,为历史寻找物化载体,成为他一生的学术追求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在长期的田野考古中,刘庆柱在学术研究方面严谨求实,就发掘所得的考古资料处理与研究,他既注重真实准确编写,又重视方法创新。他时常说,发掘报告的编写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全面、准确、客观地公布发掘资料是编写发掘报告的第一原则,及时地将所得考古成果准确的公布,是为学科构架发展的基石;同时他也多次强调考古学科方要与时俱进,不能单纯的做描述科学,更应该向叙述科学发展,更多地探讨考古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古代社会发展变化机理问题,这才是考古学可以对社会、对历史研究真正做出贡献的地方。
虽痴迷考古,但心怀华夏。刘庆柱认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即学术研究不仅是自己的事业,更是社会的事业,学者不应只享受做学问的乐趣,还应认识到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使命。秉承历史使命,倾注学术热情。他长期从事古代都城与帝陵的研究,先后参加并主持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重要城址和帝陵遗址的考古勘探、发掘,取得一系列的重大考古发现,推动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安阳殷墟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丝绸之路、中国大运河等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年来,刘庆柱一直坚持在考古一线发掘、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西汉十一陵》《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中国古代都城的发现与研究》《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等20余部著作。他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亚洲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2016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在复旦大学举办,刘庆柱获人类学终身成就奖。2020年1月,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特别节目《立德树人》对刘庆柱进行专访,并赞誉其卓尔不凡的学术造诣,潜心敬业的优良学风、奉献社会的突出贡献、修身治学的精神风范,以精彩故事传递大师风范考古文献学。
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传播者,赓续中华历史文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责无旁贷。如何提升师生的学术素养、涵养家国情怀是刘庆柱着重思考的首要问题。为此,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爱国情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受聘历史学院院长的第一年夏天,为提高历史学院青年教师学术素养,增强相互交流的氛围,刘庆柱连续主持14次青年教师学术座谈会与维骏考古沙龙,与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就各个学术主题,交流学术观点与前沿动态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每次刘庆柱的沙龙上,老师和同学们都会提前就坐得水泄不通。2020年4月讲座内容结集出版,书名为《刘庆柱访谈录---考古学与中原文明》,在学界获得好评。
为了拓展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刘庆柱还创造机会,经常为大家推荐一些重要的历史考古的重要论坛或会议,请主办方给郑州大学发邀请函,使大家能够及时接触到学术新动态。不仅如此,他经常从北京给青年老师带来大家急需的书籍。每次老先生拉着沉重的皮箱到学校后,会第一时间给老师们打电话来领书,大家从他身上感受到温暖如春的关怀,都深为感动,深受鼓励考古文献学。
2019年初,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90卷本、总计1500多万字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骨签》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部巨著的作者就是刘庆柱和李毓芳伉俪。今年77岁的李毓芳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著名考古学家。这部倾注夫妇俩30个年头的大部头著作一经出版,刘先生就把第一套捐给历史学院,成为学校珍贵的史料。身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在刘庆柱的带领下,历史学院考古学专业和历史学专业在2019年度分别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17年以来,刘庆柱带领考古学科团队将研究视野拓展至中华文明起源、五千年不断裂文明探源等学科重大课题之上。这是他多年提倡的历史要紧密地服务于国家战略观念的有力实践考古文献学。
刘庆柱认为中华文明作为唯一不断裂文明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的思想根源在于中华儿女对于中与中和观念的认同,这不仅是国家认同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核心价值观。刘庆柱在中华文明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中原历史文化高度重视,认为只有中原地区才能充分展现出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特征。
2020年5月21日,郑州大学举办中华文明根系研究学术研讨会。进一步阐释黄河文化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深入研究,由刘庆柱牵头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根系研究考古文献学。中华文明根系研究成为郑州大学重点学科建设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对推动学校一流大学建设及考古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依托考古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7月22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省图书馆、河南省高校图工委、郑州大学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联合承办的悦读黄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系列讲座线上直播活动正式启幕。刘庆柱教授以《黄河文化与中原文明》为题进行首场讲座。他指出黄河文化的魂是蕐、根是中,对中的信仰和追求始于史前时代,定型文明形成和国家出现。黄河文化之中原历史文化支撑了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这就是黄河文化的根与魂。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考古学家,已77岁高龄的刘庆柱仍然是活跃在考古学术前沿的大家。他一边助力学科建设,一边忙着研究生教学,一边笔耕不辍地完成自己制定的各项科研目标。他对中原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作为一名考古学家的情怀,让后学敬仰与感佩。现在还是一样,还是坚持给自己加码。为人谦和,为学严谨,为师尽责,为国尽心,潜心探索中原大地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引领郑州大学考古和历史学科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欢迎关注郑州大学招生办公室搜狐·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郑州大学的精彩资讯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