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的概念《文物》杂志四川文物考古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26
最近,被称为“冷门绝学”的考古学科火出圈了。湖南耒阳考生钟芳蓉以676分的高考成绩报北大考古专业,引发热议,国内考古界大咖纷纷为她“站台”。年轻的考古人在这一行业中经历着怎样的取舍?河南作为文物大省,省内高校在考古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又有怎样的探索和努力?《河南青年时报》对线后考古人,在他们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韩鹏翔清楚地记得,8岁那年,在老家周口市沈丘县老城镇程庄村周围,修路的工人挖出了一座砖室墓,消息传进村里,他迫不及待地跑去看,满脑子都是问号:“为什么会在地底下建座房子?”“这房子的主人是谁?”
这种好奇,成为他选择考古专业的最大动力。去年6月大学毕业后,他考进了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这大半年的日常工作正是与各种墓葬打交道。
2013年陈艳参加完高考,见考古学专业课程中有个“田野考古”,她充满想象:“是那种户外课吗?”“可以到处游山玩水吗?”4年后,考古专业毕业的她入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最近两年在周口淮阳平粮台遗址,参与田野发掘工作。
80后曹艳朋最初对考古专业的认知更简单:“这个应该没多少人学吧?”“将来就业压力是不是会小一点?”如今,他已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副研究员,从事考古工作整整10年。
由于父母工作忙,她自幼随爷爷奶奶长大,时间的流逝在老人身上格外明显,她时常担心“如果奶奶离开我怎么办”。彼时对《国宝档案》之类的纪录片感兴趣的她,又忽然想到,“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漫长历史中考虑,会是一个怎样的答案”?
对考古专业的种种好奇,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郜向平特别理解:“考古学是小众、冷门学科,又有点‘虚热’,是社会公众带着误解而对考古产生兴趣的‘热’。大家常常把考古与鉴宝、盗墓、探秘联系起来,但真正的考古并不是这样。不是所有考古人员都能遇上重大发现《文物》杂志,大多数还是默默无闻地、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工作,再做分析和研究。”
“课程超多”,这是赵安苒学习考古最直观的感受。考古学除了历史学类通识课程,还有考古绘图、古文字学、中国青铜器、铭刻学等许多特色专业课,“在专业深化课程中,还有陶瓷器修复技术、青铜器除锈技术之类的专业技能学习”。
“考古学是跨界学科,很精细。”赵安苒说,像科技考古中细分有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需要了解许多跨学科知识。经过3年的学习和实践,赵安苒总结,“学考古既要有宏大的历史格局四川文物考古,也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与历史学基于文献资料的研究不同,考古学研究依据的是遗物、遗迹等实物资料,讲究“透物见人”,正因如此,田野发掘是考古学很重要的基础和源头。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讲师杨宽博士解释:“田野发掘‘需要耐得住寂寞’,这成为学考古的一道分水岭,下过工地才能判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学考古四川文物考古,要不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根据学校安排,除了寒暑假实习,考古专业学生一般在大三上学期需要进行一整个学期的田野实习。一个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一柄手铲,刮面、画线,清理灰坑,不断重复;发掘出来的碎的或完整的陶片、瓷片都需要逐一拍照,记录留档……整日与土做伴,风吹日晒、灰头土脸是常态。
最初对“田野考古”抱有幻想的陈艳这才意识到“单调、重复才是日常”。2017年6月毕业至今,她一直在淮阳平粮台遗址从事田野发掘,尽管环境比老一辈考古人有所改善,但她依然觉得自己“太糙了,不像个女生”。
回忆起去年暑假参与郑州商城遗址挖掘的感受,赵安苒坦言心情很奇妙。“尽管脚下所踩是现代耕土层,但我知道,这下面一定有唐宋甚至商代遗迹等待发掘四川文物考古,感觉历史就在脚下延伸开来”。
讲起发掘中的惊喜,韩鹏翔的语调升高、语速加快,“那是一个唐代的土墓,我在清理人骨时,发现头部有很多绿锈,我猜测应该是有青铜质地的随葬品,就用刷子刷,刷着刷着,露出一个发簪。接着挖《文物》杂志,发现一个银片,再往下挖,居然还有个铜镜,而且上面的文字我还能读出来”。
那天,他花了一个多小时,清理出了铜钱、陶瓶、陶罐等许多随葬品。当课本理论转化为眼前实物,那种收获的喜悦,让韩鹏翔激动不已。
“这就是田野考古的魅力:一切未知。”郜向平说,考古学的意义也在于此,用实物资料来研究历史,为社会、为国家提供自知之明,知晓文明源头,为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在大多数人眼中,被划分为冷门专业的考古学,不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但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副院长李彦雄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博产业的重视,相关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考古学的概念,“河南是文物资源大省,地市级文博单位人才缺口较大,正是基于这个考虑,学校在2012年决定设立考古本科专业,面向地方培养专业考古人才”。
郜向平介绍,考古学具有极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就业方向一般是各级考古院(所)、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都是有编制的事业单位。近几年,我国的博物馆事业发展也比较快,也有一些非国有博物馆,都是不错的就业方向。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四川文物考古,文博单位的事业编制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引进高学历、专业型考古人才的制约因素,实际工作中人才需求量大,但可提供的编制数量有限,“最近几年,随着大家对考古行业关注度的提升,国家文物局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相信这个问题应该也会得到解决”。
郜向平分析,未来的考古人才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研究型人才,需要好的文史哲基础,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四川文物考古,熟悉科技方法,能够不断关注学术前沿,不断思考、写作。另一个是社会服务型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物》杂志、博物馆策展等,需要有交叉学科学习背景;对于博物馆策展和公众考古从业者来说,还要有好的讲故事能力。
河南是文物资源大省,根据《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20)》,河南省共计有62处文物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20处。截至2020年5月,河南省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考古项目达46项,居全国首位,并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曾表示,河南的文物不仅数量多、分布广,更重要的是品类全、价值高,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考古学的概念、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
河南除了文物考古事业发展快,省内高校在考古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一直在探索,并逐步发展出各自的特色。
郑州大学考古学专业设立于1976年,学科历史相对较长,在2016年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考古学科评估结果为B+,在国内属于第二梯队。
郜向平介绍,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也是考古的中心区,郑州大学这几年也在立足专业做特色,打造自己的田野实习基地,做扎实田野考古人才的培养。另外,在各个时期的中原考古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在科技考古方面也立足陶瓷考古等既有优势,发展出新的优势方向。近期还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成立黄河考古研究院,也是立足地缘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突出学科特色。
安阳师范学院考古学本科专业设立于2012年,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开设考古本科专业的二本院校,且拥有全国唯一一个甲骨文信息化处理重点实验室。李彦雄介绍,学校最近正在筹备,结合安阳地缘优势,把甲骨学作为一个突破口,以甲骨学之甲骨文信息处理、考古学之夏商周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之甲骨文活化利用等三个研究方向为主,申请设立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点。
除此之外,河南大学考古学专业发展也较快,师资引进力度较大,河南科技大学于2018年起新增考古专业,河南师范大学从2020年开始招收考古本科专业学生,专业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郜向平说:“对于河南这样的文物大省来说,多几个高校有考古文博专业是好事,希望能相互配合和合作,实现各具特色、错位发展。”
在李彦雄看来,在物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们对精神文化发展需求越来越高《文物》杂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考古专业,正是说明社会对此有需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观点】钟芳蓉报北大考古专业引热议,这事儿你咋看?@赵安苒:公众考古再普及些,行业待遇再好些,这就不会是新闻了。@杨宽:大学每个专业的设置都有其社会需求,并不能以就业为单一标准来评判。大学的本质是求真育人,“人”立住了,选择哪个专业、从事哪个行业,将来发展都不会太差。@曹艳朋:报了考古不一定学,学了考古不一定干,如果将来转了专业,不做考古,那也很正常,希望她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