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材料与保护技术考古专业课程考古素材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25
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且不可再生的人类社会文明流传和存续的物质与非物质精华。20世纪上半叶两次世界大战,文物古迹和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皆遭受空前浩劫,迫使相关组织通过国际合作形式来保护和拯救这些“人类的共同遗产”。20世纪中叶起文物材料与保护技术,西欧逐渐开始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现代理论和方法,从而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现代教育的宗旨。
目前,意大利文物材料与保护技术、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修复科技和教育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禧年前后,欧洲不断规范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认证体系,制定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的大学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认可的规范》,以高标准培养专业保护修复人员,同时能与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
欧洲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现代高等教育与高等医学教育有较多相似性,前者是实证科学,后者是实证医学,培养的专业人员都既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具备熟练操作的技能,既要具备研究与分析能力,也要掌握准确诊断及治疗方法,遂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现代教育“多元化”和“跨学科专业”的特点。从人文历史到审美造型,从理化生数到实操技能,搭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专业的主要框架。专业教育体系覆盖本科、研究生教育,学制五年,本科教育课程包括艺术史、博物馆学、化学考古专业课程、物理、生物、材料学、现代保护和修复理论及法规、艺术技术史、修复技术、文档和图像记录等;研究生教育主要从事项目实习、专项研究和论文撰写,研究主要分为预防性保护、修复技术、保护科技、文化遗产管理等方向。博士教育较晚成立,且开设院校也相当有限,例如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INP)2018年才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博士阶段教育。
与西欧相比,我国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考古专业课程,我们仍将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停留在匠人技艺层面,习惯于传统言传身教的师徒模式。也正因为传统修复观念和方法在我国的根深蒂固,使得我们长期排斥与抵触对西方保护与修复理念及方的学习,也制约了我国对东西方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修复方的比较研究。在科技文化逐渐全球化的今天,这种模式既无法保障合格的教学师资与优质的教学资源,也缺乏透明可视的教学与行业标准,缺少具有中国文化遗产特点的保护与修复理论体系的方支撑。而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理念的矛盾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致使无法达到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艺术品,整个学科的发展愈显落后。
近年来,在国家对文保事业的大力推动下,一批国内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相关的本科专业: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保护与修复、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博物馆学。其中除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属于艺术学门类之外,其他专业均设置在历史学门类下。此类专业的院校也分为三类,第一类: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太原理工学院等,以培养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重理化轻艺术,只有极少数院校有文理科交叉、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课程配置;第二类:综合性艺术学院考古素材,如:南京艺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以文科艺考生为培养对象,特点为重艺术与技能、轻科学,侧重对动手技能方面的培养;第三类:独立建制的美术院校,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特点为艺术与科技两手抓,注重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建设。
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在注重美学与历史价值、艺术与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前提下,建立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自2016年设立材料与油画修复专业方向以来,于2019年文物材料与保护技术、2020年分别增设了传统书画保存修复专业方向和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广州美术学院参照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行业联盟职业准则,强调对科学严谨工作态度的培养,课程涵盖绘画、临摹、艺术理论、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理念原则、修复技术和材料的应用、科学检测分析等多方面的内容。此外,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更加着重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专业方向的建设,开设了现当代绘画、纸质平面艺术、雕塑和装置、建筑、陶瓷和金属艺术、纺织艺术、工业设计产品、保存科学八个方向的工作室,从而形成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艺科融合、跨界创新等新时学特色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工作室集群体系。硬件设施方面考古专业课程,已配备检查考古素材、清洗、拆分文物材料与保护技术考古素材、矫正、化学和上色等各类先进的专业修复设备及科学分析仪器。
2016至今,广州美术学院共招收了六届本科生和两届研究生。2019年考古专业课程,执行了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油画保护与修复科技手段应用”项目,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及文博机构培训了20位专业人才。在2020年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复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后,广州美术学院材料与油画修复工作室成为国内高等美术院校中首个“艺术品保护修复与材料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完成的修复作品有几百件,包括徐悲鸿的《倚窗妇人像》、冯法祀的《捉虱子》、安格尔的《拉斐尔的墨丘利》、夏加尔的《恋人与花束》等绘画名作。
得益于国家政策对艺术文保事业的看重与扶持,美术院校在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开设上同样发挥着无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国内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应以艺术品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注重传统修复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并驾齐驱,借鉴发达国家已成熟的教学体系与技术方法,同时结合中西之所长,根据中国艺术品在历史进程、创作形式、艺术材质和市场状况等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不断探索跨学科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将教学成果与社会实践合二为一,扎实地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保护与修复体系。■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考古素材、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