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报科技版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25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联合安徽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百川汇海——江浙沪皖海派绘画名家精品联展”3月31日至5月28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来自4个博物馆的95件(组)文物文献,为人们讲述了“何以海派”、“何为海派”。其中,首次展出的文物文献达60多件(组),一级文物有4件(组),是近年来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临展中精品文物最多的一次。展览中,很多的人和事已经被遗忘,看到这些作品和文献时,你也许会惊呼:海派艺术原来是这么来的,他们居然这么牛!
展览的第一部分“何以海派”,讲述了海派艺术舞台是如何搭建的。海派文化并不是凭空而来,它原本就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上海素来是“文秀之区”、“东南之都会”,在海派绘画出现之前,书画雅集也有渊源。
清乾隆、嘉庆年间,担任过松江府知府、苏松太道的李廷敬也是一位书画家,他工诗文、精鉴赏,豁达好客中国文物报科技版,凡是有诗书画一技之长的人也都招揽至他的平远山房,他收集历代名家书法作品,聘请工匠摹刻在其上海官舍平远山房的石碑之上,供后人学习。本次展览就展出了平远山房刻石和《平远山房法帖》。
1850年代后,大量平民、士绅以及文人涌入上海,各地书画家也纷纷来沪中国文物报科技版。笺扇庄、画店成为书画家卖画谋生的重要渠道。早期来沪的书画家,一般都寓居于商业繁荣的城隍庙和豫园附近,得月楼、点春堂是书画家雅集交流的重要场所,笺扇庄通过寄售书画家作品,或以润例(书画价格)沟通书画家与顾客,对早期海派绘画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笺扇庄、画店、装裱店、书画会、展览会、报刊画集推广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社会公益活动等彼此交织,相互促进,形成了完善的书画市场,推动海派绘画迅速崛起。
展览第二部分“何为海派”,通过重要展品来讲述海派绘画的本质与特征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上海开埠后,画家们为了适应市民需求中国文物报科技版,大胆突破以往文人画题材和书斋型的程式,选择吉祥寓意和历史故事为题材,以贴近生活、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和传说为描绘对象;用色上追求鲜亮堂皇、赋予变化,装饰意味浓厚,有的还吸收了西洋画的表现手法中国文物报科技版,展现了大上海的“摩登”风尚。而画家们师承各不相同,艺术个性鲜明,作品精彩纷呈,谱系多元,名家辈出。
本次展览中,任伯年《观剑图》、吴友如《豫园宴乐图》、朱偁《花鸟四条屏》、黄宾虹《幽谷清话图》、吴昌硕《设色牡丹图》、任伯年《三羊开泰图》等均为重头展品。
其中,有些作品尺幅之巨,让人极为惊艳;有的画家被淡忘已久,但艺术的光芒历经百年仍闪闪夺目,如海派早期花鸟画家朱偁的花鸟作品、任熏的人物故事四条屏、吴石仙的山水画、钱慧安的人物画和吴淡如的《豫园宴乐图》等。
从观展体验出发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历博特邀了多位资深专家最新中国考古大发现,从历史、艺术中国文物报科技版、鉴赏等多角度对展品进行了解读和赏析,专家导赏的内容被录制成视频并制作二维码导览,观众在观赏作品时,可扫码打开短视频获取文物背后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