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网站文物鉴定学什么专业文物考古研究所工资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22
我国目前最早的马车、最早的磨刃石器、北方地区发现最早的彩陶、“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近日,来自考古田野发掘一线多件展品都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一一与公众见面。其珍品之多,让人目不暇接。9月15日,坐落于古都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5个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9月20日下午,记者探访发现,尽管是工作日,展厅里还是来了不少年轻人。他们跟随馆内讲解员,认真观展,不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馆内文创商品店也颇受欢迎,不少年轻人观展后,进入商店打卡盖章,购买笔记本、冰箱贴等特色文物周边。
9月21日,坐落于古都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建筑外形似鼎如尊,硕大的篆书“史”字高悬于外墙。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马车亮相展馆一层远远望去,中国考古博物馆外形如尊,矗立在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旁。进入展馆一层,铜质的、展现中华历史发展时间轴的“历史大道”铺陈开来。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马车陈列在两侧,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马车,距今已有3000多年。“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文物鉴定学什么专业、重心平衡,车体轻巧,运转迅速,使用了不少青铜构件,展现了早期中华文明的精湛工艺,采用整体切割、套箱方式提取出来文物考古研究所工资。”讲解员表示。
上二楼中国考古网站,进入“文明起源”展厅,出土于安徽蒙城、距今4800多年的大口陶尊映入眼帘。“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上有‘日’‘月’‘山’形符号。对于这些符号,学界有不同解读,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旦’字,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炅’字,还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不是一个单独的汉字,而是一种族徽或图腾。不管是哪种解释,学者普遍认为,它抽象的表达与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讲解员说。
陶尊右侧,我国发现最早的磨刃石器呈现在眼前,预示着黄河流域的先民已经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沿着展览一路向前,穿过半坡遗址等众多遗址出土文物,可以看到脚下玻璃展柜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复原基址。“大家仔细看弯曲的建筑,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观象台。经过一系列计算,在这一年的特殊时刻,太阳会穿过两个柱子的间隙中国考古网站,可以据此推测出20个节气。”讲解员说。
9月21日,观众在观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文物,底下是陶寺城址大型建筑基址场景复原。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基址上方,一件残破的陶扁壶安静地陈列在展柜中,这是镇馆之宝之一。“上面有两个类似毛笔书写的文字,这是个惊人的发现。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文’字,和甲骨文中的文字一脉相承,也有人说是‘尧’字。尽管字的含义有待进一步揭示,但它使早期中华文明的源头得到了进一步确证。”讲解员解释。旁边的稀世珍品彩绘龙纹陶盘也不容错过,盆上绘有我国最早的带有鳞片的龙。浑身布满黑红鳞片的龙,口中衔着谷物,浮现在4300多年前的彩绘陶盘中,使人强烈地感受到龙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相辉映。
“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亮相沿着展厅地面的指示上三层,“超级国宝”绿松石龙形器的巨幅照片映入眼帘,昭示着这件器物的不凡。走近展柜,可以看到,它是采用整体套箱的方式提取而来。该龙形器全长70厘米文物鉴定学什么专业,由20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为0.2-0.9厘米中国考古网站,厚度仅为0.1厘米左右,因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当时实属罕见,被称为“超级国宝”。龙身有铜铃,铜铃里面有玉石铃舌,和《诗经》里描写的“龙旗阳阳,和铃央央”遥相呼应。它也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价值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件文物,全国仅此一件。
9月21日,被誉为“超级国宝”的展品: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国宝现世非一日之功。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诞生。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在河南西部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二里头遗址,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2002年,在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许宏的带领下,考古队员在二里头都邑初始兴盛期宫殿区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这件龙形器文物鉴定学什么专业。在殷墟遗址不胜枚举的考古发现中,有两项发现十分重要,一是甲骨文,二是妇好墓。从现场的刻辞卜骨及智慧展柜上,观众可以一睹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军。妇好墓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盗掘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在妇好墓出土的各种器物多达1928件中国考古网站,其中玉器就有755件。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墓中出土的“司母辛”铜方鼎、铜钺及玉象、玉人等大量玉器,每一件都十分珍贵。我国首批禁止出境文物象牙杯就在其中。象牙杯于1976年在妇好墓发掘时被发现,杯身用象牙根段制成,整件器物上刻满精细的花纹,花纹中镶嵌着华丽的绿松石中国考古网站,是商代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讲解员表示,因象牙制品对保存环境要求极高,该展品可能无法对公众长期展出,“能看到已十分难得”。
造型精美、可爱的铜牺尊同样是馆内的镇馆之宝,观众可以在文创商店、主题邮局看到它的身影。该器物是一件盛酒器,整体看上去像一只站立的神兽。器物腹部两侧各有鸟形装饰文物鉴定学什么专业。背部有盖,盖钮上有站立的凤鸟,胸前及臀部各有一只回首龙,颈背有一只卷尾虎。铜牺尊器盖和器身内壁有铭文“邓仲作宝尊彝”,意思是邓国的次子一支做了宝贵的铜礼器,反映了西周社会血缘组织的广泛存在。
此外,展厅还在基本陈列中适时嵌入十余位学术大师的介绍,如中国第一位接受考古学正规训练、著名“后岗三叠层”的发现者、考古学家梁思永;中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考古学家夏鼐;提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古文化古城古国”和“古国方国帝国”等理论的考古学家苏秉琦等。展览充分吸收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也对20多年来国家支持的这两项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展线上予以介绍,向观众推介史学研究的最新成就。裸眼3D、多媒体呈现、智慧展柜让文物“活起来”据了解,“仓储式陈列,沉浸式体验”是该馆的展陈特色。记者探访看到,展馆对多个考古遗址发掘区的珍稀文物进行集中展示,辅之以图文说明,文物很少单独陈列。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介绍,“仓储式陈列”体现了考古学鲜明的学科特色。考古学研究往往是整体地考察一定时间内分布于一定区域,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迹、遗物,即按照考古学文化来研究,着重于遗迹和遗物的系列和类型,而不是孤立地、鉴赏式地研究单个器物。
9月21日,同一时期遗址或主题下,展柜展架密集式陈列,与独立柜的多角度展示相得益彰。这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展陈特色之一——仓储式陈列文物鉴定学什么专业。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不以展示精美的孤立文物为追求,而是要充分考虑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学遗迹单位,以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的有机融合、线图描绘与图版说明的辅助铺陈,来完成对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组织、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形成与发展的考古学解读。“沉浸式体验”如何体现?中国考古博物馆在现有技术基础上进行延展,从智慧展柜到多媒体呈现,从遗址复原到裸眼3D,技术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文物得以跨越时间,同观众对话。走进“文明起源”展厅,洞穴式的展厅布置、原始人类的行走动画,让人一下穿越到祖先生活的时代;透过大口陶尊等文物展柜的智慧屏幕,观众可以详细查看器物上的符号,放大文物细节;伫立在最佳体验区,通过裸眼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屏幕上的文物仿佛飞奔而来……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国之一,最早的粟、黍、稻都发现于我国。展览展示了炭化的大豆、黍等农作物,在放大镜的辅助下,观众可以清晰看到几千年前的粮食。背后滚动播放的多媒体,以及展厅内布置的麦子,再现丰收场景,让会到中国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此外文物考古研究所工资,展厅内,观众还可以触摸到来自3000多年前的陶片,感受历史的温度;学着古人敲响编钟,奏响千年的乐曲。“数字化技术手段是让文物‘开口说话’的一条捷径,我们目前已在展厅中应用了不少数字化展陈手段,同时也在加快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步伐。”巩文说,“我们打算在今年建设博物馆智慧导览讲解系统基础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参观线路推荐,结合室内定位技术为观众提供移动端的导览讲解服务等。我们计划选取一些重点文物,通过数字化技术中国考古网站,整合文物三维数据和历史背景等图像文本二维信息,对其进行内容制作和呈现,度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今后也将进一步开展VR、AR、数智人等新技术、新手段在博物馆的应用。”“在正式对公众开放之后,我们将努力搭建起考古工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桥梁。我们设想开展一些特色的公益讲座,邀请考古专家特别是参与过我们馆藏文物考古发掘过程的专家,向观众讲解考古知识、分享考古故事,同时也展现新时古人的风采。我们还打算设置‘考古连线’,通过大屏幕实时呈现考古工作的进展,让观众与身在考古现场的考古人隔空视频相见。”她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