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官网入口四川文物考古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5-24
分子。它主要来源于博物馆标本、特殊条件下(如琥珀、永久冻土等)保存的古生物组织及法医样品等。本次提取标本地点主要在苏羊遗址的墓葬区、湖沼区,初步提取包含颞骨、牙齿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宁超介绍,之所以选取颞骨、牙齿标本,是因为这是人骨当中保存DNA含量最多、最好的骨骼。通过对DNA进行研究,可以得知这批人从哪里来,是什么时候被埋葬在同一墓葬中,甚至还可以获取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家族谱系,相当于给古人类做“亲子鉴定”。通过重建亲缘关系,能够反映出苏羊遗址当时潜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方式。作为长期从事古DNA研究的专家,宁超曾在我国北方的黑龙江流域、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选取了19个新石器时代至铁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共计55个个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苏羊遗址位于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苏羊村西部、下村南部,面积约6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最厚达5米以上,属于仰韶至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2019年,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其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从2021年开始,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苏羊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了人工环壕、生活区、墓葬区、人工湖沼等重要遗迹现象。其中,有一座多人二次埋葬坑,考古人员推测其或许为白骨化之后进行的二次埋葬。
苏羊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任广介绍,埋葬坑内人骨放置零乱,整体无明显规律,男女均有,年龄分布约为40岁至50岁,也有儿童。整个坑内至少有54个颅骨,局部区域有肢骨密集分区的情况,考古人员推测,这种现象可能说明了当时在埋葬人骨时按照不同部位分别收集放置,单从现场发掘情况来看,不排除的可能性。
下一步,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将结合考古发掘,继续积极推进对该遗址的碳十四测年、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同位素分析、古DNA等方面的多学科研究工作,期待进一步揭示这一时期多元文化交融和社会复杂化状况,助力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2月27日,由市文物局主办、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承办的全市文博系统第二期“文博大讲堂”在夏博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掌上洛阳”视频部的三位讲师受邀,联合为全市文博系统从事信息发布的工作人员做了“博物馆如何做好信息报送和新媒体宣传”的主题授课,受到大家热烈欢迎。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短视频及公众号等新的传播媒介对博物馆信息的传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从事信息创作和发布的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信息工作在博物馆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特邀“掌上洛阳”视频部副主任李雨璐带来《新闻写作与新媒体编辑》、视频部副主任丁翔宇带来《新媒体时代如何掌握流量密码》和编辑部副主任潘立阁带来《融媒体下的视觉化呈现》的主题授课。三位老师分别立足内容、媒介、导向三个方面,从自身从业经验出发,对来自全市文博系统的信息发布人员“传经送宝”,分享了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加丰富的创作文案和内容,以满足公众对阅读的独特要求。
3个小时的培训令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大家纷纷表示,整场培训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易懂,针对性很强,可谓“干货满满”,使大家开阔了视野,感受到了新媒体时代对博物馆宣传工作的折射和影响,更让大家对新媒体宣传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回去后将认真消化应用所学内容,逐步提升新媒体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创作出更加出彩、规范的博物馆宣传文案和短视频,为宣传洛阳文博事业、讲好洛阳文博故事落下重彩一笔,发出坚定声音。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根脉。为让世界看见文物里的黄河文明,沿黄九省(区)文旅部门、博物馆、电视台联合制作,共同播出大型文化节目《馆长来了》。
节目以沿黄九省重大考古发现和标志性文明遗址为载体,将文物作为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见证贯穿始终,溯源黄河孕育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奇迹。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赵晓军作为河南省专家阵容,来到《馆长来了》节目录制现场,讲述二里头遗址及文物“绿松石龙形器”的相关故事。
馆长们相互交流碰撞四川文物考古,传递文明的乐章。赵晓军表示,在中原地区史前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催生出了二里头文化。从二里头时始,中华文明由多元化的古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与引领者,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并通过夏商王朝间的更替传承,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
3月2日上午,洛阳博物馆总支部委员会一行50余人在党总支朱世伟的带领下到洛阳古墓博物馆开展党建活动。
参观活动中,朱世伟一行参观了博物馆基本陈列“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砖画青史——宋金砖雕展”以及“洛阳北魏帝王陵展”,仔细聆听了展厅讲解内容,系统了解了关于邙山陵墓群的分布、中国古代丧葬礼制以及洛阳历代典型墓葬、河南古代壁画等相关内容。并在此次党建交流与馆际互动中对于洛阳古墓博物馆的陈展、党建以及壁画修复、文创产品开发、社教宣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考察活动不仅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拓宽了工作视野,同时也为洛阳地区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洛阳博物馆志愿者服务队参加洛阳市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社区亲邻日”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打造亲邻互动、融洽友好的邻里关系,形成和谐邻里文化氛围。3月1日上午,洛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赴定鼎门广场开展2023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社区亲邻日”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是等老一辈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的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
在这个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季节,洛阳博物馆以“弘扬雷锋精神”的主题,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手工活动。活动现场,大家积极参与,制作出一盆盆精美的盆栽。活动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大家纷纷表示:“洛阳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下次我们还会参加!”
通过开展雷锋志愿活动月“社区亲邻日”主题实践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洛阳博物馆将继续弘扬习总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2月24日,洛阳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永强、孟晨、副院长王锡嘏到偃师区古城村遗址考古工地调研指导工作,项目负责人程召辉、保卫科副科长刘锋陪同。
在发掘现场,院领导们听取了工地负责人关于遗址概况和发掘成果的介绍,了解了遗址的性质、内涵、布局等情况。领导们对古城村遗址前期的考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一、进一步加强古城村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尽快理清沟槽性质、年代上限及拐角等问题;二、开展精细化发掘和多学科合作,深入研究阐释其文化内涵;三、做好考古现场的安全防护,确保人员和文物的安全;四、做好考古发掘材料的整理,进一步加强研究阐释工作;五、发掘期间要做好相关宣传、展示工作,适时发布宣传相关发现和成果。
助推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宣传展示洛阳几十年来的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官网入口,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与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携手合作,精选大量珍贵藏品,在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举办了“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基本陈列和“洛阳考古百年”展。自2022年5月18日建成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游客70余万人次。
为迎接第4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及5.18国际博物馆日,加大对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其影响力、推动我市博物馆事业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洛阳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又精选出唐三彩、银器、铜镜、鎏金铜佛等相关珍品文物25件(套),对基本陈列文物展品再次扩充。极大丰富了展品内容、提升了展品品质。
2月26日,从千唐志斋博物馆获悉,近日,中国外文局2022年优秀国际传播图书作品榜单出炉,包括优秀外文图书奖、优秀中文图书奖、图书版权输出奖和国际合作出版奖4个奖项24种图书,《千唐志斋碑铭全集》荣获优秀中文图书奖。
《千唐志斋碑铭全集》由朝华出版社出版,为千唐志斋博物馆的藏志碑刻拓本全集,共收录碑志及名家墨迹石刻近2000种,陈振濂担任主编,陈花容担任执行主编。全集共16卷,以唐代墓志为主体,是研究唐史唐志不可或缺而又稀见的原始资料,集中展示了唐代各流派书法大家风貌,被誉为“石刻唐书”“唐代书法演变史”,是一部充分展现厚重历史底蕴和深厚中华文明的优秀作品。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展示文明单位新风尚,丰富广大师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发展,2月28日下午,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讲团走进洛龙区西高明德小学,为校内120余名师生送去一场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的礼乐文化宣讲。
宣讲员从洛阳悠久的历史引入到洛阳周公庙的渊源,用多媒体视频和图片向大家介绍了洛阳周公庙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特色、布局和基本陈列,并对周公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加深孩子们对宣讲内容的纵深了解。
本次宣讲活动主题为“城建规划中的礼乐世界”。宣讲员通过历代城池对比,向孩子们展示了周公作为“城市规划大师”的形象,剖析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并把礼乐制度落脚在孩子们能理解的建筑布局、屋顶形制、台基等多个建筑要素中,授课内容深入浅出,现场互动热烈,笑容洋溢,引来师生阵阵好评。
文化宣讲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送文化进校园,打破了博物馆和学校交流的局限,为学校青少年提供课本之外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博物馆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使学生多渠道感知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建设文化强国。下一步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将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为契机,持续不断地加强与学校、图书馆、社区等文化场所的交流沟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创新形式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推全民精神面貌的提升。
除周一例行闭馆日外,本月每个周二至周五的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半,该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将为观众免费讲解《葬制大观——洛阳历代古墓集萃》基本陈列,其中,涵盖《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3个展览。
《此岸彼岸——古代墓葬文化展》,利用图片、文物、模型、多媒体检索四位一体的展陈方式,展示了近些年洛阳重大考古发现,通过古代墓葬产生、发展、演变,解读不同时期墓葬中建筑、壁画、雕塑、器物、装饰、铭文背后的文化意义。
在《河洛遗冢——洛阳典型墓葬陈列》中,观众可以通过沉浸式感官体验,穿行于九个朝代25座古代墓葬,在一砖一石搭建的形制各异的墓室空间,感受古人对逝者的尊重与敬畏,体会古人的精神信仰、生产生活、审美情趣。
在《地府千秋——河南古墓壁画大观》里,观众能欣赏到汉代追求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天界图”,彰显出行时威严显赫场面的“出行图”,也能看到盛世唐朝胡人牵驼、牵马的仪仗队列,还能看到唐代女子前卫时髦的“时世妆”、花鸟画、宋代流行的孝子故事图集、明代十二女子伎乐表演等,这些壁画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研究古代绘画艺术的实物资料四川文物考古。喜爱穿汉服的小姐姐,还可以与不同时代壁画上的人物合影拍照。
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老城区机场路6号。目前,从洛阳火车站发往该博物馆的公交直通车已经开通,每周六、周日9时至15时运营,票价为每人每次2元。如果您周二至周五前往该博物馆,除自驾外,可乘坐83路公交车或乘坐轨道交通二号线路公交车。
近日,颇具全球影响力的2023美国营地协会营地大会开幕,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项目及研学衍生产品惊艳亮相。
展会现场,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集中展示了包括历史、自然、艺术、科技、非遗五大板块的中国文化特色营会产品。位于隋唐洛阳城宜人坊遗址的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开创性的采用“叠压式”建设理念和高品质可移动装配式建筑,实现了既保护地下遗址,修复环境风貌,又植入文旅业态、满足可逆原则的大遗址“相容使用”新模式,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业态植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今年4月,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营地二期将建成,130亩的研学总营地开营后,可提供超过2800平方米的室内教学空间和5万平方米的室外教学空间,满足2000人同时在营地内进行各类研学实践体验活动。
依托东方博物馆之都研学总营地,我市正积极争取世界研学旅游组织区域总部落户洛阳,为加快建设全省文化中心、全国文创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有力支撑。
3月2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在郑州召开。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厅长黄东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物局党组、局长任伟作工作报告,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贾连敏主持会议并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
会议指出,2022年河南文物系统干部职工牢记领袖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夏文化研究和“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推动文物安全、石窟寺保护利用,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物保护管理国家文物局官网入口、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管理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支持打造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考古科研机构。南阳黄山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我省入选项目总数达50项,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全省备案博物馆数量达384家,排名全国第三。安阳殷墟考古研究成果、开封州桥遗址考古新发现、第九届博博会等热点工作获得社会广泛关注。“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动听了!博物馆》荣获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项目,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入选十大文博年度影响力榜单,河南文物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在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黄东升充分肯定2022年全省文物工作,要求文物系统干部职工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总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扛起河南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把握好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深刻内涵,大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叫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关于2023年的工作,黄东升强调一是将文物保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对文物违法案件的督察督办力度,推进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加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快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是研究阐释文物蕴含价值,持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国家文物局官网入口。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提升考古工作能力和科技考古水平,持续推进万里茶道申遗。三是推动文物“活起来”,用好文物资源,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推进中原特色博物馆群落建设,打造百大标识项目,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四是努力提升文物管理水平。推进《河南省文物保护条例》及地方性文物法规立法,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推动文物部门机构编制待遇落实,保持基层工作队伍稳定。
任伟在报告中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安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要求全省文物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谋篇布局,加快推动全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历史担当。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利用专项规划,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国家文物局官网入口,推进国家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公布一批反映中华文明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标识。二是加大保护力度,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前期工作和“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启动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实施一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做好世界古都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活动,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三是健全安全长效机制,压实安全责任,开展专项行动,严打文物犯罪,确保文物安全。四是提升考古能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强夏商文明研究,实施二里头、殷墟等一批重点考古项目。加快推进重点考古实验室和考古标本库房建设。五是统筹文物保护管理,加强修缮保护,推进规划编制和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形成“三山两水一线”的保护利用新格局。六是加快博物馆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河南博物院新院等建设,高质量推进博物馆群落建设,支持郑州规划建设中华文明主题乐园。七是深化交流合作,举办卢森堡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世界大河文明展等重点展览,筹备龙门石窟艺术展等赴境外展出,持续开展中外联合考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八是坚定不移从严治党,建强机构队伍,创新宣传传播、优化财政支持,做好支撑保障,合力谱写文物事业发展新篇章。
会上,省文物局机关部分处室和部分省直文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交流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驻豫机构和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共建高校的有关负责同志;全省各省辖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部分省辖市考古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省直文博单位和省文物局机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之际将迎来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特展!3月2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上海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文旅、文物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双方决定,两地文博机构将合作举办“何以中国”考古文物大展系列之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特展,共同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创新实践和成果展示。
上海、四川两地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江相连,渊源深厚,联系紧密,文旅资源优势互补、功能相辅,文旅合作空间很大、前景广阔。此次战略协议的签署,是两地文旅厅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重要战略部署、贯彻落实习总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地文旅文物行业携手并肩抢抓文旅复苏重振机遇、合力构建长江经济带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全新探索。
根据协议,未来两地将立足两地文旅文物资源优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文明考古成果展示传播、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攻坚、考古领域多学科联合研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文物主题展巡回展联办等,为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打造长江上下游两端考古遗址公园优秀范例作出新贡献。
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共同推动两地舞台艺术美术等精品创作,全面推动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院等馆际交流,推动非遗保护及文创产品开发合作,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旅民生、拓展文旅市场、推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旅宣传推广合作,建立互访协作机制,共享平台渠道资源,以互为目的地的形式开展文旅宣传推广,共同推介文旅精品线路产品,合作举办高品质会展、论坛、展览、展示等活动,鼓励两地企业联合开展境内外文旅宣推,共同打造以长江文化、古蜀文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为特色的文旅品牌。
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合作,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国家文物局官网入口,加强跨区域涉文涉旅违法案件和重大应急事件协调处理,深化文旅行业协会合作,发挥协会平台,共同维护两地旅游市场秩序,增强两地文旅发展韧性。
加强文旅人才培养合作,加大文旅、文物领域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骨干人才和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联合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展览展示、文创产品研发、文物安全监管等专业培训,共同建设高素质文旅文物人才队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