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的历史文化遗产敦煌历史背景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2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3万多年人类生活史、2400多年滇中文化史、1250多年建城史……昆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血脉中流淌着文化的基因,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壮丽大城”。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近年来,昆明市坚持文化引领发展战略,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盘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重点打造一系列符合昆明历史文脉、精神气质的文化品牌,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独特魅力。
“居丹桂运筹帷幄,渡金沙用兵如神。”在寻甸县丹桂村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门前,悬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其背后蕴含着一段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往事。40多年前,为纪念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在原址建立,包含中央红军总部长征驻地旧址、总参谋部作战室敦煌历史背景,以及、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长征经过丹桂村居住的休息室。2021年1月,丹桂村中央红军总部驻地旧址与金沙江皎平渡口入选云南省文物局首批文物名录。
除了文物之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昆明还沉淀了丰富多彩且极具地域特点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以晋宁石寨山遗址为代表的滇池流域古滇文化遗址、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抗战文物、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物等,它们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山龙门石窟集自然风光游览和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是昆明著名的人文景观。这里不仅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防雷设施,还配备了文物消防人员。有了守护设备和守护人员,西山龙门石窟得到了妥善保护。在昆明,很多文物都有这样的“待遇”。
“十三五”以来,昆明完成了23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实施了石龙坝水电站、筇竹寺、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等各级文保单位维修工程87项,全国重点文保、省级文保维修保养率达到100%。自2016年至今,昆明市还启动实施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太和宫金殿等6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昆明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包括确保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如今,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由2015年末的575项增加到643项,文物类型涵盖古代文化遗存敦煌历史背景、近现代文化遗存、民族文化遗存、墓葬、石刻等类别,形成以国家、省、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体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支撑体系,实现各级文物保护“不落单”。
对于很多“老昆明”来说,南强街、文明街、钱王街等老街巷是让人“”的地方,这里有仁和祥宅院、南屏电影院、马家大院、小银柜巷八号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如今,南强街入选云南“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文明街、钱王街也通过“历史街区核心区”改造成为具有昆明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
“1905年,一个名叫聂鸿仪的男子携全家从玉溪迁至昆明,在甬道街租下一间铺子,开了一家名叫‘成春堂’的药铺。1912年,他的孩子在这里诞生,名叫聂耳……”入夜,位于钱王街和景星街交叉口的一栋四合院里传来洪亮的声音,昆明本土文化人岳立站在马家大院舞台中央,昆明方言和普通话轮番上阵,带观众在昆明的历史文化中“遨游”。
马家大院的《大嘴款昆明》、南强街88号的《明灭·滇都斜阳》、莲花池公园的《联大往事》、盐隆祠的《钱南园》……庭院中,用文艺的语言讲述城市的历史文化故事,这是昆明所擅长的。目前,深藏于昆明市文化街区的28家庭院剧场和小剧场,已累计演出1000多场次,惠及20多万名观众。在这里,观众可身临其境地感受昆明的前世今生。这已成为全国首创的独特文化现象,也是昆明盘活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成功探索。
走进钱王街,还能体验昆明非遗魅力。每逢周一、周二,位于钱王街88号的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就会传来阵阵锣鼓声,在昆明市文化馆组织下,来自全市的花灯、滇剧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相聚在此。随着花灯、滇剧等昆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目的上演,在这座古色古香的老庭院里,戏迷和游客们的情绪在悠扬婉转的滇腔中流淌。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颁布实施《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新增市级以上非遗项目85项、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85名,各级非遗项目总量达684项敦煌的历史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达648名。2020年,昆明完成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认定,新公布市级非遗项目41项。此外,云子围棋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敦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昆明市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仅“十三五”期间,昆明注册备案的博物馆就增加了12个,其中包括云南解放纪念馆、云南起义纪念馆、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等。此外,昆明还依托市属博物馆的资源和技术,大力开展“流动博物馆”活动,通过展板宣传、互动体验等方式,将博物馆的展示服务范围,由馆舍内部扩展到机关、学校、部队、社区、农村。
“把博物馆带回家”,正在成为现实。走进云南省博物馆敦煌历史背景,来自“云南省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成就展”中的一款展品——红军在扎西留下的手榴弹造型的文创雪糕可“颜”可甜。同时,博物馆还设计了“抓娃娃机”抓雪糕玩法,“花式”增强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的一系列文创产品由国家博物馆、故宫文创团队的设计师打造,包括校训系列、功勋系列、色彩系列、剪影系列、自然系列、军事系列,有冰箱贴、手绘丝巾、杯敦煌历史背景、个性口罩、围巾等几十种“讲武”文创主题产品。这些对文物信息的提取和创新,也正在让本土博物馆文创呈现崭新的面貌,而文创产品也成为可让观众带回家的“博物馆”。
精致的文创产品令人爱不释手,而多样的参观体验则让游客留下一段段难忘的回忆。翠湖很小,然而这里却留下了众多名人故居、名胜古迹,是昆明历史的缩影。随着翠湖·讲武堂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昆明致力于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将翠湖博物馆群的16个博物馆串联起来,打造了环翠湖历史遗迹游线路、探寻昆明历史街区游线路、回望西南联大游线路、回顾云南历程游线条参观旅游线路,成为符合昆明历史文脉、精神气质的文化品牌。
2019年,昆明启动翠湖片区近现代历史博物馆群、官渡古镇片区非遗技艺博物馆群、龙泉宝云片区文化名人博物馆群3个博物馆群落建设。目前,翠湖博物馆群建成开放的博物馆有16个,预计到2025年建成开放博物馆达到21个;龙泉古镇博物馆群整合龙泉宝云历史地段片区内28项不可移动资源,重点围绕抗战文化、西南联大和近代盘龙民俗文化,着力打造一系列雅俗共赏、静态活态兼具、主题突出的博物馆;官渡古镇博物馆群则依托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文苑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官渡古镇内围绕昆明乃至全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敦煌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间收藏和文化创意产品推进博物馆项目等,开展梳理和建设工作。
作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昆明如何焕发文旅消费的新活力?答案是充分发掘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底蕴,让文旅消费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今年9月,《昆明市文化消费指南》发布,包括7个大类21种消费类型。跟随书中的指引,你可在拾翠集市,观赏精美绝伦的;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与“网红”讲武雪糕合影,寄一份西南联大主题的精美书签给朋友;以昆明的阅读路线为脉络,走遍当地博物馆、美术馆、咖啡馆,一起穿越时空,感受文艺的美妙……
对历史的崇敬、美好的追求,昆明人向来不遗余力。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早已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千家万户,不断繁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