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历史文化背景文化遗产的定义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1-14
庐山抗战博物馆为原庐山图书馆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庐山抗战博物馆于 2009 年 9 月 26 日正式开馆,以“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在庐山”为主题,以“国共合作在庐山”、“庐山孤军抗战”、“国民政府夏都”、“庐山图书馆专题”为主要展示内容,复原了“庐山谈话会会场”敦煌历史文化背景、“保安十一团指挥部”等场景,着重介绍了庐山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抗战史上的重要地位,真实地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庐山抗战博物馆准确的开馆日期是 2009 年 9 月 26 日,笔者开始撰写这篇文章后才发现。好在本文仅讲述庐山孤军的故事,博物馆开馆日期只是个由头,庐山孤军坚守了 9 个月,选哪一天都行。当然博物馆(之前为庐山图书馆,见《》)与庐山孤军也有很大关系,这里是当年的营房和指挥部。
庐山孤军的历史很长,由于近年来被重点推崇后,挖掘出来的细节甚多,貌似史料丰富,其实它们彼此重叠甚至矛盾,使得这段历史很难被准确表述。
庐山孤军并不是正规的陆军,而是本省的保安团。保安团是辅助治安的武装部队,战争时期担任常规军的辅助,协助后勤补给、偷袭敌人。抗日战争期间,政府的保安团就是游击队,由各省保安司令部(保安处)管辖调度。庐山孤军由两支保安团构成:3 团和 11 团。两团合计约 3000 人。
1938 年 7 月 23 日,姑塘遭日军偷袭,九江保卫战打响,次日即溃败。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命令驻防九江的保安 3 团和 11 团 迅速到庐山布防,担任游击任务,以掩护主力兵团撤退。
7 月到 9 月间,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在庐山的南北两麓展开前所未有的血战,双方死伤极为惨重。在这一阶段,保安团负责策应、偷袭等任务。8 月中旬,江西成立“全省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杨遇春负责庐山游击指挥,他于 8 月底上山,统管庐山防务。9 月底,日军占领隘口等处,庐山脚下全部落入敌手,陷入重围保安团官兵被命令留在庐山打游击,不得撤退文化遗产的定义。于是,部队转到山上的牯岭镇以坚持抗战。
注:目前对庐山孤军的介绍,都从 7 月 26 日九江失陷开始算起,到次年 4 月底撤离,合计 9 个月(一般被夸大为 10 个月),实际满打满算只有 7 个月。10 月中旬之前,庐山并没有被包围,怎么也不能称之为“孤军”。在当年指挥官的自述中,也是 7 个月。
成为“孤军”的保安团官兵们以旺盛的斗志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战斗,频繁派出小部队出击,在敌后潜伏骚扰,利用夜间袭击当地驻军,截击日军辎重运输队,破坏交通线,连连取得战果。恼羞成怒的日军多次组织部队进行扫荡,却被守军依托有利地形而击退。日军损兵折将,一时却又无可奈何。
10 月底,中队在取得了万家岭大捷后,依然不敌日军进攻,放弃德安,退守修河北岸,南浔战役结束。九江、瑞昌、德安、星子、湖口、彭泽等地全部被日军占领。10 月 25 日,日军占领武汉,武汉战役以付出近伤亡 40 万,退守西南而结束。
在这个时候,在广大的沦陷区中,被重重包围的庐山,却如一支高高举起的不灭的火炬在黑暗中发出光明。在深山密林上的游击区有的是,坚守庐山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它是一个精神上的象征:南京被蹂躏了,夏都仍在坚守。牯岭更有其特别的之处,这里不仅有大批难民,还有 100 余名没有撤走的外国侨民,他们也和中国民众一样,积极支援抗战,通过他们向外传递的消息,世界人民也看到了中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和行动。
庐山孤军就如一年前在上海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一样,受到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造就了两个“孤军”传奇(八百壮士也被成为“四行孤军”),极大地鼓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蒋介石致电鼓励,我党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社论以示敬意。
为了鼓励守军,时任江西省保安处副处长的蒋经国奉命前来慰问,他带着几个警卫,从驻地鄱阳县庐山脚下,冒险登上牯岭,亲自来慰问他的手下。蒋经国在庐山上住了约一个星期,他在各处视察,鼓励官兵,看望伤员,与军官筹划补给之策。在蒋经国走的前一天,他专门召集了两团营长以上军官在五老峰(一说在大月山)升起国旗,勉励众人与庐山共存亡。
注:目前多数文章称蒋经国上山时间为 8 月下旬,有回忆称他在 10 月上山。8 月底庐山南北两麓鏖战正酣文化遗产的定义,战况未明,这一期间保安团并无多大作为,日军不曾向牯岭镇进攻。保安团成为“孤军”是在 10 月中旬以后,第一次以“孤军”之名(牯岭孤军)被广泛报道已是 11 月初。因此笔者认为蒋经国在 10 月上山的可能性较大。
庐山孤军一直坚守到 1939 年 4 月中旬。3 月,南昌陷落,日军开始腾出手来,派出精锐部队的两个旅团,改换山地战装备,于 4 月 16 日兵分四路强攻庐山。经过三天三夜狂轰滥炸,守军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不得不撤出牯岭。4 月 18 日晚,守军趁大雨穿过日军封锁线,经一夜潜行,抵达九江县西南部的岷山游击区,部队仅剩下 600 余人。庐山孤军的故事,至此谢幕。
本篇写到这里,未列出庐山孤军的战绩。其实,他们到底杀过多少日本鬼子,缴获过多少武器弹药等等,并不重要。那些光辉的战绩,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是夸大的。
庐山孤军和四行孤军一样,是一种特别的符号化的存在。如果单纯从军事价值来说,两者的意义并不大。四行保卫战改变不了淞沪战役的进程,庐山孤军的抗争也不会影响武汉会战的结局。
然而,对于国家、民族而言,被树立起的英雄们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真实的战绩。没有四行和庐山孤军敦煌历史文化背景,民众的眼前只有绝望,有了他们如火炬般的燃烧与照耀,才能激励着无数的热血青年投入到抗战的队伍中来,让中国正义的抗争得到更多国际上的理解和支持。
从军事来说也是如此,放弃反抗就意味着侵略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将铁蹄踏向另一块国土,只要有庐山孤军这样的不屈,有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敦煌历史文化背景,日军的战线就会被拉得越来越长,消耗越来越大,最终因内外交困而垮塌。
庐山终归是守不住的,它能够坚持 7 个月,并不是因为有天险,并不是因为保安团多么勇敢善战。日军接连进行武汉会战和南昌会战的这 10 个月中,没有那么多兵力和资源去攻击一个的确带来不少麻烦但也没有太大威胁的庐山游击队。南昌会战一结束,鬼子腾出手来,仅用了三天就打下了庐山。那种汉奸带路的民间故事都是想当然。
为了守住庐山“夏都”,或者说如同保卫南京一样是出于面子,蒋介石指定 66 军(约 1.6 万人)留在庐山打游击,严令不许撤离。66 军是广东部队,在江西语言不通,留在庐山就是当耗材的。万家岭决战打到最后关头时,为了阻截九江方向来的日军增援部队,薛岳只能将 66 军调往德安,蒋介石也不得不同意。于是 66 军开开心心撤离庐山,大步快跑赶去打阻击战,还立了战功。如果 66 军留在庐山,那才是线 军撤走后留下的两个保安团,只能算是游击队。66 军在 10 月中旬撤走,之前在庐山抗战两个多月,现在介绍庐山孤军的历史,却对他们只字不提。
再说两句,关于“真实”的历史,什么样历史才是对后人“有意义”的?或许这也是我们长久以来非黑即白地讲述历史带来的困惑,历史是复杂的、多面的。贴一张图,来自 1939 年 2 月江西出版的《庐山孤军》一书。在这本书的倒数第三页,介绍了保安团杨遇春的生平,某些内容笔者用红线划出。
笔者不是为了翻案,而是想说,一个叛徒也可能是抗日英雄;保安团是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他们出于民族大义能够坚守庐山,也会对牯岭镇居民敲诈勒索;庐山下的老百姓会尽力掩护游击队、传递消息,但如果不掏现金,一粒粮食也不会给你。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中的每一个人和你我一样,没那么高尚,也没那么卑微,他们恐惧战争,他们也会宁死不屈,他们是度的,不应该被简单地评价。当我们理解了复杂性,才能开始理解历史的真实,才会被复杂人性中闪亮的光辉而深深地感动。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