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05
又称自救运动,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打击下,清朝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僚,为维护清朝统治,御侮自强,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以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起点,以《马关条约》签订为终结,历时30余年,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主要内容有:把香港岛割让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元“商欠和战争赔款”:增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共计开放五处通商口岸:两国平等往来。废除公行制度,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俄、德、美、意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内容:赔偿各费合计达4.5亿两;清政府向各国道歉;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支持反帝国主义的官吏;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在山海关、天津、北京沿线主要地区驻军;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两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内容: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港口;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它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中国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10年间,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新政”。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发“新政”主要内容有:①编练新军。②筹饷。③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④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⑤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进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湘军成为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格局。为后来北洋军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淮军是李鸿章在晚清时在曾国藩指示下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出于湘军之后。1861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即命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与中外势力勾结太平军,1866年,淮军又了捻军。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丁汝昌等,形成的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集团。甲午战争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淮军逐渐式微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地位被新式陆军所取代。
为了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清政府于1861年在北京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是主管外交,通商以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到1901年改为外务部,共存在40年。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机构。它的建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指1898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力发动的一场血腥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的结果是,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戊戌是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第一次是1861年11月发生的辛酉,两次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野心。
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行动,它冲破了清政府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干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转变为运动的标志.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并以中国禁烟运动为理由发动的,所以史称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1884-1885年法国侵略中国的战争。1883年12月法军向进驻中越边境的清军发动进攻,挑起战争。清政府派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法谈判,于1884年签定〈中议简明条约〉。但法国蓄意扩大战争,派遣舰队于8月进犯,被中国守军击退。接着,对清福建水师发动突袭,中国舰船毫无戒备,兵败。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1885年3月法军进犯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领下的中队英勇反击,大败法军,中队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法国的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可是清政府却以胜求和,4月与法签定停战条款,6月签定了〈中法新约〉。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帮助。6月,清政府出兵朝鲜牙山。与此同时,日本则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在仁川登陆并占领了汉城。7月25日,日本海军突然在丰岛海面偷袭中国舰船,进犯驻牙山的清军,日本不宣而战。8月1日,清政府对日宣战。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主要经过包括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至此告一段落。
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并日渐高涨,引起西方列强的高度恐慌。1900年6月10日,英,俄,美,日,奥,意,德八国组成的联军,有英国海军西摩尔领导,进犯北京,天津失陷,直至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为止,近代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黄花岗起义失败不久,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风潮,成为辛亥的导火线日湖北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影响和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全国各地相继响应,不到两个月,全国有十四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法令,成立临时参议院,通过《中华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华的建立和清朝的覆灭,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和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终结。
辛酉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祥年号而称“祺祥”,亦称“北京”。同年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实际上,慈禧掌握清政府最高权力,历时47年之久。
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首先倡议,东南督抚积极响应,列强防止义和团和其他反帝运动渗入其控制区域,以不派兵进入长江为条件,换取东南督抚保护其在华利益的保证,达到相互谅解、“两不相扰”而推行的政策。《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东南互保”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破坏了东南人民的反帝 斗争,但客观上使南方经济免遭战争破坏。
1908年9月,清政府下令“预备立宪”,为期九年,并且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仍然享有行政、立法、司法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军事、外交等各项大权,但是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皇帝不能再以诏令变更法律,这就使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在大纲中规定,臣民享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和结社等各项自由。人民的合法权利和地位第一次以宪法大纲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
清末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会衔上书清廷关于变法改革的三道奏折。1901年1月,清廷发布变法上谕,刘坤一、张之洞会衔连上三折,以“育才兴学”、“整顿西法”、“吸收西法”为中心,提出了一整套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江楚三折》影响甚大,得到清廷批准。它实际上规划了清末新政改革的基本框架,对新政的启动和实施起了重要的作用,清末新政初期的改革多参照其中的建议。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
广东新会人,祖父和父亲都是封建文人,15岁时,受业于阮元在广州创办的学海堂,17岁考中举人。1890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开始看到《瀛环志略》和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1年,他就学于康有为,接受维新思想的影响。1895年,他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他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第二年,他到湖南,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他和谭嗣同的努力下,湖南的变法运动迅速开展。1898年入京,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
清末兴起的群众性的保护铁路利权的运动。1911 年,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的行径,激起了湖北、湖南、广东、四川四省人民的强烈反对,迅速掀起 群众性的保路运动。四川人民保路运动尤为激烈,逐渐发展为武装起义,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武器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正式成立。同盟会在组织上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建设,孙中山为总理,下设三部,国内外分别建立支部,支部下设立分会。同盟会的章程是“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同盟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第一,这种体制使历代统治者可以不断从平民阶层中补充新的血液,吸纳在智识能力上更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分子。
(2)改革兵制。八旗、绿营(嘉道以前)湘军、淮军(咸同年间)新军(甲午战争后)整编军制。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4)文化上: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其进步幅度大大超过了戊戌变法时期,造就了一个新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
(1)鸦片战争至终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品输出,开埠通商,降低或减免关税,商品税,商品大量输入。
(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以资本输入为主要的侵略手段,主要表现形式有向清政府进行,在华投资设厂,投资修筑铁路,在华开设银行和扩大银行活动范围。
(2)1840年至1898年,来华传教士为了方便其传教事业,通过在中国创办报刊,兴办学堂,译介西书,开设医馆,举办慈善,倡导风俗改良等具体手段,总之将输入西学作为皈化中国民众信仰的手段。
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四伏,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的军事侵略。
第一、将战争主要限制在直隶,从而使东南数百万民众及价值数千万的财产免遭劫难。并且维持了外国在华尤其是在英国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的贸易。
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近代中国开启民智,培养近代化的法律意识具有历史性意义。
在中国法律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近代中国开启民智,培养近代化的法律意识具有历史性意义。
(1)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全球史观认为,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15~16世纪之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哥伦布“发现”新,欧、亚、美文明实现了全球汇,引发了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随着一次次科技浪潮的到来,一体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迅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也逐渐被纳入到这一体系之中。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全球扩张过程中的事情。它应该是资本主义在中国大规模扩张的开始,也是中国开始打破封闭状态,溶入世界的开始。
(2)近现代化史观: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众化等。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大炮打开国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极大地推动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构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的一种巨大推动力。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鸦片战争的炮声也震惊了国人,一批批有识之士开始了追寻富民强国的近代化之路。
(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从文明史观看,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外来文明,并对自己的文明进行改造,以适应自己转型过程。审视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冲击,在处在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冲击了古老的农耕经济的中国,虽然伴随着殖义带来的屈辱和压迫,但是,我国落后的经济、、文化在全面冲击中逐渐走向文明。
这时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法、美继后。这一时期侵华的主要国家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和侵略成性的沙俄。侵华的主要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是的市场体系(以满足领土扩张为目的)。侵华手段在上表现为直接发动侵略战争,经济上主要以商品输出为主。列强的侵略范围限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剧变:①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沦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任务、性质都发生了变化。②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也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朝着近代化的方向发展。③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洋务运动中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以及外国的教会学校,也在客观上日益瓦解着落后的封建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④对外关系方面,列强开埠通商、公使驻京的自由地入境旅游贸易等侵略特权,也在客观上使清王朝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紧分割中国。这时期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先后出现了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英、日、俄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等历史事件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经济上的侵略也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侵略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制华”;列强之间的关系日趋尖锐,争夺多于勾结。辛亥后,日本利用“一战”之机,暂时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这一时期由于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上,第一,社会性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第二,民族危机推动了新,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前后相继,不断深入;第三,清王朝为了延续统治和消除危机,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②经济上,疯狂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不仅掠夺了中国的巨额财富,也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中国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作为历史的背离现象,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但这毕竟是问题的次要方面。③思想文化上,第一,维新变法和辛亥中,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形成了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
“一战”后,美国实力上升,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主要的侵略政策是“以华制华”,只是在具体对象上从扶植各派旧军阀变化为扶植蒋介石新军阀。3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的打击,法西斯势力猖獗,日本加紧推行“政策”。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美国为建立世界霸权,确立了“扶蒋”的方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封锁、孤立中国的活动,并通过侵朝战争威胁我国安全,还派第七舰队入侵海峡,阻止我国解放等。
1.从近代史上中国屡遭侵略的原因看,列强的侵略本性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西方资本主义从出世之日起,就带有扩张性和掠夺性。无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衰退,都会给它的对外侵略带来动力。中国的落后也是遭受到列强侵略的原因之一。
2.列强侵华过程中的两个勾结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时间。一是中外势力的勾结。勾结的基础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这一特点也同样适用于亚洲被侵略国家。因此,亚洲被侵略国家要赢得民族独立,反帝、反封建是缺一不可的两大任务。二是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勾结。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不可能成为某一个国家的殖民地,相互勾结就成为它们共同的要求,但这并不能排除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但其中勾结是主要的。
3.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和贫困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侵略也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对于本专题基本内容的复习,应当重点抓住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领域的变化而展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