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人物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中國近代史 徐中約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战争是这些斗争中最激烈最主要的形式。在这风云际会的年代,军事将领层出不穷,谁是真正的名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也许是当时衡量名将的真正标准。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近代史人物,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中國近代史 徐中約。冯子材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取得了镇南关之战胜利,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冯子材于1903年病逝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享年85岁。冯子材病逝后葬于钦州,朝廷诏予于钦州城东南隅建“冯勇毅公专祠”纪念,称“宫保祠”。
(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1925年参加中国党;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国防部长、等职。“文化大”期间,组建集团,有预谋地诬陷、党和国家,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13日,仓皇出逃的乘坐的飞机坠落在温都尔汗附近,暴尸于异国荒野。937年9月25日指挥所部设伏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挺)、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华北战场上中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中国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同时使他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
刘永福 (1837—1917),晚清名将。本名义,字渊亭近代史人物。生于广东钦州。家贫,曾为佣工。1857年(咸丰七年)后,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1865年(同治四年),进入越南。1870年,率军进驻保胜。1873年,法军侵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之邀,率黑旗军与越军联合作战,在河内西部大败法军,毙其头目安邺,收复河内,军威大振。次年,被越南政府授予三宣副提督。1883年5月19日(光绪九年四月十三日),率军又在河内城西纸桥大败法军,毙其司令李维业,晋升三宣提督。1884年8月,清廷对法宣战,授刘永福记名提督,令与吏部主事唐景崧共同抗法。刘永福派兵围困西路法军在越南的战略要地宣光城,并于1885年3月取得临洮大捷,收复失地近代史人物。正当乘胜进攻宣光之际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清廷却下令停战,遂忍痛罢兵回国, 所部被裁至一千人。次年, 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调帮办军务,率黑旗军渡台。战后,清廷割让。1895年6月,日军进北,署理巡抚唐景松逃回,人民纷纷组织义军奋起反抗,刘永福留台领导抗战,亲驻台南,统筹全局。与抗日义军合作,在新竹、苗栗、彰化、嘉义等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相持近五个月,拒绝侵台日军司令桦山资纪的劝降。后因清廷断绝援台,乃于台南即将陷落时返回,所部在大部分血战牺牲。1902年署广东碣石镇总兵,后回籍养病。1911年11月(宣统三年九月),广东宣布独立后,应胡汉民之请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职回籍。1915年,对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极为愤慨,请缨杀敌,未果。1917年,病逝于家。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今属安徽合肥肥西县)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 ,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孙立人致力于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政府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七年),参加孙中山新建立的援闽粤军,任司令部上尉参谋,不久任第一师机关枪营营长;1921年(十年)5月,薛岳任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第三营营长,成为著名的粤军“三剑客”之一;土地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中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时有抗日“战神”之称,被认为是“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后在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中任海南防卫总司令,战役失败后撤退至。1952年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蒋介石先后给了薛岳几个虚衔,如“总统府战略顾问”、“中国改造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两蒋父子固然执礼甚恭,但并不授予实权。薛岳无兵可带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无仗可打,百无聊赖,多半闲居在南部嘉义乡间,过着半隐退日子。1998年5月3日逝世于,享年103岁。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秀才出身,后投效北洋,并成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的第一战将和智囊。
吴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韬略,军事才能在当世中国武人中堪称首屈一指,兵锋所指,无不披靡,更为世人瞩目。在其军事生涯前期,曾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有“常胜将军”之名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讲求五伦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书》、《正一道诠》、《明德讲义》、《春秋正义证释》等著述传世。吴佩孚平生注重修身,廉洁自守,为人忠直,至性至情,称得上是北洋集团中乃至政坛军界中的佼佼者,华北沦陷于日伪之后,愈显其晚节弥坚。最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而不可侵犯的气节(1939年12月4日被日本军医杀害 )。他还是亮相《时代》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被《时代》杂志称为“Biggest man in China ”。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徐树铮(1880年—1925年),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家、军事家,北洋皖系名将。字又铮,号铁珊,又号则林,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因区别于同时期的另一人物徐世昌,人称“小徐”。徐树铮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从家乡赴山东投奔袁世凯,开启了军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谋士,在辛亥、洪宪帝制、张勋复辟时辅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与冯国璋的斗争中引张作霖奉军入关,以巩固皖系权力,并主持“武力统一”。他还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活跃于民初舞台。后因南征失利及军阀间的不和,徐树铮转向西北筹边。他以武力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古无条件撤销自治,回归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并以西北筹边使身份坐镇,加以经营。1920年夏返回北京,参与直皖战争,败北后逃亡日本。后来他试图扶植段祺瑞东山再起,联络孙中山、张作霖形成反直系三角同盟,曾攻入福建,组织建政制置府,但很快失败。1924年以后出国游历,1925年冬回国,欲联合孙传芳和张作霖反对冯玉祥。因徐树铮曾暗杀冯玉祥的舅父陆建章,故冯玉祥对他更加仇视,命张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徐树铮乘火车离京经廊坊时将其劫持并枪杀。徐树铮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著有阐述他思想的《建国铨真》及文学作品《视昔轩文稿》《兜香阁诗集》《碧梦庵词》等。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中华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新桂系代表人物,与李宗仁合称李白。北伐战争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地方势力多次开战。抗日战争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屡有胜果。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勋章、英国巴士武士勋章等。1938年1月1日军事委员会改组,白崇禧任军训部长,掌理陆海军训练整理、军事学校建设改进。3月24日,白崇禧随蒋介石至徐州视察,并留在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台儿庄会战,经常到战地与各军、师的高级将领联络,代表武汉大本营面致慰问,鼓舞士气。白崇禧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在武汉军事会议中,白崇禧建言提出“坚壁清野”、“焦土抗战”、“发展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这些建议,为军事委员会最高领袖蒋介石所采纳,遂成为抗日最高战略指导方针,对抗战全盘策略影响至深、至广。1941年冬,白崇禧编写了《游击战纲要》一书。1944年1月1日,以抗日期间着有功绩,国民政府授白崇禧青天白日勋章以资嘉奖。5月日寇沿粤线南犯,长衡会战爆发,蒋介石原要白崇禧前往四、九两战区指挥作战,白以蒋不听从他的在桂柳决战的主张,仅允传达统帅意旨,而不愿担任指挥任务。10月30日,白崇禧从柳州飞返重庆,向蒋介石报告湘桂战况,仍要求第九战区主力,应集中湘桂沿线作战,薛岳虽将杨森兵团、李玉堂兵团调入广西,但为时过迟,与第十六集团军未能紧密配合,终于出现湘桂大撤退,一泻千里的局面。11月10日柳州陷落,11日桂林失陷,桂柳会战以中队的失败而告结束。
百度这样介绍:“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中國近代史 徐中約,国民军将领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中國近代史 徐中約,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共同逼蒋联共抗日,造成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