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歌词打印近代史内容近代史上歌词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7-11
东海东,波澜万丈红。朝日丽天近代史上歌词,云霞齐捧。五洲惟我中心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千万岁。
在中国近当代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一名以创作“书院乐歌”而著称的音乐家。同时,他在戏剧、美术、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较深的成就,出格是在我国近当代美术和话剧等方面,有着创始性的奉献,能够称得上是一名布满传奇阅历而又多才多艺的奇才。
李叔同从日本留学返国到1918年落发为僧的几年,是他艺术教诲和乐歌创作最主要的期间。在我国音乐教诲方才起步,对能否需求音乐教诲另有差别定见的状况下,他决然挑选了音乐和美术教诲事情,并满身心肠投入,是非常不足为奇的。能够说,李叔同是我国近当代音乐教诲的前驱者,是多才多艺的发蒙音乐家。
1905年秋,李叔同到达日本东京。1906年9月,李叔同考入位于东京上野的东京美术黉舍,进修西洋美术,同时在东京音乐黉舍修习钢琴和作曲。他不只是我国第一批赴日进修西洋美术的留门生,还在日本出名戏剧家川上音二郎、藤泽浅二郎的指点和协助下,与同窗曾孝谷等人构造了一个话剧集体“春柳社”。厥后,欧阳予倩等人也参加了该社。1907年2月,李叔同在为施助海内徐淮水患举行的义演举动中,在《茶花女》中扮演了女配角,首开中国人演话剧的先河,为中日有关人士注目。日本批评家松居松翁在《芝居》杂志上撰文写道:“中国的俳优,使我服气的,即是李叔同君。当他在日本时,虽仅仅是一名门生,但他构造的‘春柳社’剧团,在乐座演出《椿姬》(作者注:即《茶花女》)一剧,其实十分好。不,与其说这个剧团好,宁肯说是这位饰椿姬的李君演得十分好……特别是李君的漂亮婉丽,决非日本的俳优所能相比。看到这个戏,使我遐想起在法国蒙得尔剧院谁人女伶杜菲列所演的茶花女……”同年7月,“春柳社”又公演了《黑奴吁天录》,也获得好评。李叔同在日本进修美术时,从素形貌生动手,创作了多少赤身写生画,不只表示出超群的绘画武艺,也表示出打破成规鄙俗,斗胆尝探索究的肉体。厥后,他返国传授美术时,也在海内领先开设赤身写生课。
1905年4月,李叔同的生母病故,他和家属一同扶送母亲的棺木返回天津。在治丧时,他打破传统的外丧或侧室棺木不得进门入厅的风俗,力排众议,弃旧更始,不只在家中为母亲举行“悲悼会”,还不让家人穿红色凶服,局部改穿玄色打扮,回绝采取丧仪,由怀念者致悼辞。他本人则坐在钢琴旁,自弹自唱悼歌。这一举措在其时可谓惊世骇俗。天津的《至公报》对此还做了报导,歌颂李叔同为“新天下之杰士”。为表达失恃之痛,李叔同将本人的名字改成李哀。这时候恰是晚清末年,与很多常识份子一样,李叔同面临国度国土破裂和社会政治凋射、生灵涂炭的理想,在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下,决议东渡日本留学,根究救国之道。行前,他按《金缕曲》词牌填写《留别故国并呈同窗诸子》一阙,词中有“二十文章惊国内,究竟结果空口说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永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是故国,忍孤负!”表达了他分手故国前的爱国情怀和理想。
李叔同还按照日本石原小三郎的《西洋音乐史》中的材料,编写了引见音乐巨匠贝多芬的文章《乐圣比独芬传》,并用炭笔经心绘制了“乐圣比独芬像”。李叔同不成是第一名向国人引见贝多芬的中国人,也是尊称贝多芬为“乐圣”的第一人。李叔同在《昨非录》一文中,还对音乐简谱和五线谱提出了本人的观点。他以为,“十年前日本之唱歌集,或有效1234之简谱者。今则自老练园唱歌起,皆用五线音谱。吾国近出之歌颂集与各黉舍音乐传授,泰半用简谱,似未合宜。”他还针对本人刚出书不久的《国粹唱歌集》未能身膂力利用用五线谱而痛悔自责:“客岁余从朋友之请,编《国粹唱歌集》,迄今思之,实为第一疚心之事。前已函嘱朋友,毋再出售并毁版以谢吾过。”
1911年,李叔同窗成返国。此时,因为运营不善,他的家业曾经接近破败。他不谙做生意之道,做生意也不契合他的志趣,以是他对此也其实不非常垂青。返国后,李叔同以西席为职业,持续处置乐歌和丹青讲授举动近代史内容。他先在天津直隶榜样产业书院传授丹青,1912年头分开天津南下上海,就任城东女学,传授文学和音乐。同年,他应柳亚子之邀任《承平洋报》告白部主任。1912年夏,《承平洋报》欠债太重,大有停办之趋向,李叔同因而应浙江省立两级师范黉舍(1913年改成浙江省立第一师范黉舍)校长经亨颐的延聘,赴杭州任该校丹青和音乐西席。今后,他一改洋装革履的着装,改穿长衫布鞋,过起了朴实贫苦的西席糊口。其时,夏丏尊近代史上歌词、马叙伦、沈尹默、姜丹书等名士也在该校任教,黉舍的名誉很高。李叔同到该校任教后,因为师德崇高、学问广博,深受师生恋慕,丹青和音乐这两科本来比力单薄的课程,职位也因而获得很猛进步。
1906年,李叔同单独由日本兴办了《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成后,寄返国内刊行。这本杂志固然只刊行了一期,倒是中国近当代音乐史上的第一本音乐杂志。这本杂志包罗丹青、插图、乐史、乐典等栏目,除乐典、三首词作、部门插图的作者是日自己外,其他内容(包罗封面设想和水彩画)均出自李叔统一人之手,签名“息霜”。他在杂志的“叙言”中写道:“盖揣摩品德,促社会之健全;熏陶脾气,感肉体之粹美,功效之力,宁有极欤!”他阐述了天然界各类声响给人的差别共识和感触感染,并以为将天然界的声响加工成“音乐”,就可以阐扬宏大的社会功用。这篇叙文也表现了李叔同的音乐发蒙教诲思惟和音悲观。
这首歌曲还被影戏《初春仲春》和《城南往事》别离选作插曲和主题歌,普遍传布,至今仍久唱不衰。它也是我几十年来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李叔同是我国近当代的发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当代音乐来源于大多用本国乐谱填词的“书院乐歌”,李叔同就是“书院乐歌”的主要作者。李叔同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切当数量已无从考据。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年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歌集一经出书,就被各地黉舍选作课本,持续重版十次,成为中国近当代传布工夫最长、刊行量最大的讲授歌曲集之一。丰子恺在这本歌曲集的《叙言》中指出:“李师长教师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因此其时能兼作词曲者,只要李师长教师一人。”文中固然不免对恩师的溢美,但也在必然意义上反应了李叔同在乐歌创作中的职位。
1918年夏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完毕世俗糊口皈依空门,落发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终极成为释教的律宗巨匠。
这本杂志还登载了李叔同填词编写的三首乐歌:《隋堤柳》、《我的国》和《春郊竞走》。《我的国》是他按照本人在上海时写的歌词,选用一首日本乐曲编成,豪放壮阔的歌词布满爱国热情,表达了他期望故国强盛的激烈希望。李叔同弹奏并吟唱这首歌时,为饱受列强欺侮的故国和被称为“东亚病夫”的群众而揪心阵痛。《春郊竞走》接纳德国歌曲《木马》的乐谱,歌词写道:“跑跑跑!看是谁先到。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幼年。跑跑跑!锦标夺得了。”弥漫着春季的气味和安康欢愉的感情。
李叔同的祖父晚年移居天津运营盐业和钱庄银号。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字筱楼,自幼攻习儒学,厥后考及第人和进士,曾在吏部任职,不久去官做生意,担当家业,成为天津巨富。李世珍有三个儿子,宗子文锦早逝;次子文熙为清末秀才,后成为天津出名中医;李叔同是其父在68岁时与年青的侧室所生。李叔同年少失怙,受母亲的影响较多。7岁时受教于二哥,开端朗读《玉历钞传》、《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传统读本。其时,他虽不懂这些书的内容,却常把本人关在书房里朗读不怠。年齿稍长后,他就开端吟读唐诗、“四子书”及《古文观止》等,他还喜好书法和篆刻,也写得一手很好的篆字。因而可知,李叔同很早就在中国传统文明方面打下了比力深沉的根底。
1901年,李叔同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与邵力子、黄炎培同等学,成为蔡元培的自得高足。1902年冬近代史内容,南洋公学发作复课风潮,门生接踵退学。1904年,爱国活动如火如荼,李叔同与黄炎培等在上海创设了“沪学会”,以“兴学”和“演讲”的方法,传布爱百姓主思惟。在“沪学会”的补习科,李叔同还教学乐歌课。李叔同由此开端了乐歌的创作举动。
李叔同16岁时入辅仁书院进修,17岁时随天津名流赵幼梅进修填词,同时从书法篆刻名家唐静岩进修书法和篆刻,小小年岁,已成为一名文彩出众的才子。因为家庭的影响,李叔同18岁时入天津县学,写过量篇文章,并筹办参与科举测验。厥后,在维新变法思惟的影响下,李叔同对康无为、梁启超级维新派首领非常崇拜,相传还篆刻“南海康君是吾师”印章一方,以表其志。他曾说:“老迈中华,非变法无以自存”。维新变法失利后,李叔同携母亲、家属假寓上海。其时,上海会萃了许多文人骚人,也有很多文明社团构造。在上海,李叔同感应有了发挥才调的时机,应邀参与了由许幻园、张小楼、袁希濂、蔡小香等名流兴办的“城南文社”。他们以文会友,经常雅集相聚,还结为金兰兄弟,时称上海的“海角五友”。因为李叔同才华盖世,他的诗文经常在唱和应对中首屈一指,许幻园等人对他甚为爱慕、敬仰。许幻园还约请李叔同移居本人的“城南草堂”,并亲身为他的居室题写“李庐”二字。李叔同在此瓮中之鳖,诗文泉涌,编撰印行了《二十自述诗》、《李庐印谱》、《李庐诗钟》等著作。许幻园夫人还写了一首赞誉李叔同的诗:“李也文名大似斗,等身著作脍生齿。酒酣诗思涌如泉,直把杜陵呼小友!”不久,李叔同又与字画名家构造“上海字画公会”,编纂《字画公会报》交《中外日报》随报发送,他的诗、书、篆刻等作品常刊于此报,他也因而名声大振,成为著名上海的字画名士。
李叔同歌曲中传播最广、影响最为长远的一首乐歌是《送别》。《送别》的歌词实践上是他“悲欣交集”人生的实在写照,动人至深,与略加窜改的美国作曲家奥德威的乐谱搭配得完美无缺。此中有一句歌词在传播中发生了差别版本:有的人接纳“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有的人把这句中的“瓢”唱为“觚”,有的人唱为“斛”或“壶”。对此,因为迄今没有见到李叔同手书的《送别》歌词,很难做出辨别。《送别》最后公然辟表的版本是丰子恺、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该书《送别》歌词中是“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厥后,丰子恺又编了《李叔同歌曲集》,此书支出李叔同作词作曲或填词的歌曲作品32首,歌词局部是丰子恺的羊毫楷书,所收《送别》的歌词中,这一句也是“一瓢浊酒尽余欢”。因而,有人以为“丰子恺版本”的牢靠性无可疑心,应视为正宗原版。但“瓢”通常为用来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用具;而“觚”倒是现代一种盛酒的用具。据此,也有人对“丰子恺版本”的牢靠性提出质疑,以为“觚”与“瓢”字形附近,多是丰子恺在誊写过程当中有误。
昆仑峰,缥缈千寻耸。明月天心,众星环拱。五洲惟我中心中。二十世纪谁称雄,请看赫赫神明种。我的国,我的国,我的国万岁,万岁千万岁。
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黉舍教书时编纂《白阳》杂志,他在杂志上登载了引见西洋乐器的文章和他本人作词作曲的独唱曲《春游》。这本刊物还包罗文学和美术方面的文章,从音乐方面来看,它能够看做是《音乐小杂志》的姊妹篇。
1905年,李叔同曾手书《故国歌》的词谱,作为“沪学会”补习班的唱歌课本近代史上歌词。这首以中国官方乐曲《老六板》为根本曲调的歌曲,表达了激烈的爱国热忱,深受青年学子们的欢送,很快由上海传唱到其他都会,发生了很大影响。1905年,李叔同编印出书《国粹唱歌集》,歌词选用了《诗经》、《离骚》、唐宋诗词等,表示出作者深沉的“国粹”秘闻和对国粹的正视。
李叔同在音乐教诲理论中,一直把培育门生的审美才能放在优先职位,这与他的教师蔡元培美学思惟的中心内容“品德审美教诲”不约而合。在这方面,李叔同的同事和门生有过很多赞誉和评说。夏丏尊曾说:“我和弘一法师了解,是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黉舍任教的时分……其时我们已经是三十阁下的人了,少年名流气味,忏除将尽,想在教诲上做些实践工夫。我担当舍监职务,兼教修身课,不时觉得关于门生传染感动力不敷。他教的是丹青音乐二科,这两种科目,在他将来从前,是门生所无视的。自他任教当前,就突然正视起来,险些把全校门生的留意力都牵引已往了。课余但闻琴声歌声。假一样平常见门生外出写生。这缘故原由一半固然是他关于这二科气力充沛,一半也因为他的传染感动力大。只需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和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他的力气,全由诚敬中动身,我只好服气他,不克不及学他。”丰子恺曾说:“他传授丹青音乐,有很多其他涵养作布景,以是我们不能不崇拜他……他做西席,有品德作布景,比如佛菩萨的有‘后光’。以是他从不要挟门生,而门生见他自生畏敬;从不严责门生,而门生自会勤奋。他是实施品德传染感动的一名大教诲家。我敢说,自有黉舍以来,自有西席以来,未有盛于李师长教师者也。”曹聚仁曾说:“在我们的西席中,李叔同师长教师最不会使我们遗忘。他从无怒容,老是悄悄地像母亲普通叮咛他们……同窗中也有情愿跟他到天涯的。也有发愤以艺术作毕生奇迹的。他给每一个人以深入的影响。”门生对李叔同,也心存感谢。好比,刘质平不单视李叔同为恩师,更毕生以慈父奉养之。李叔同落发后,一次他大病还没有康复,有位高僧请他赴西安宣示梵学,他自知此行存亡难卜,临行前立下遗言。刘质平见到遗言后,猜想教师此行凶多吉少,便立刻跑到船埠,苦苦相劝,最初把李叔同背下船来,送回原地持续养病。
《送别》在传布过程当中呈现了“觚”、“瓢”、“斛”、“壶”等版本,无所适从。不外,我对这一句中接纳“斛”、“壶”的版本不觉得然,一是缺少按照,二是像李叔同如许的文人不大能够在作词顶用“斛”或“壶”近代史上歌词。
作为一位西席,李叔同对门生在进修上请求严厉,在糊口上体贴备至,他曾用本人的薪水协助门生刘质平出国进修。在讲授中,李叔同乡自编写各类课本,他撰写的美术史教科书,是中国人自行撰写的第一部西洋美术史。李叔同以深沉的传统文明秘闻和西洋音乐、美术学养,及其品德魅力和敬业肉体,培育了一多量音乐和美术的优良人材,在我国近当代文明史上发生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五四”期间很多出名的音乐家、美术家和作家,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潘天寿、曹聚仁等,都曾遭到过他的教导。
长亭外,旧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落日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厚交半寥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旧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落日山外山。
李叔同的音乐教诲思惟也贯串于他的乐歌创作中。李叔同编写的乐歌,表现了他“促社会之健全”和“感肉体之粹美”的音悲观,影响深远。早在1904年“沪学会”时,李叔同就约请沈心工在“沪学会”文明补习班开设乐歌课,本人也一同听讲,承受音乐的发蒙教诲。其时,国度正处于内忧内乱之际,需求鼎力发扬爱国主义肉体。李叔同在“沪学会”教唱的《故国歌》,词曲共同贴切,主题明显,富有浓重的民族音乐特征,称道了中汉文化古国,表达了自暴自弃的民族肉体。他生产业前,虽用心研讨和发扬梵学,但在“念经不忘救国”思惟的指点下,仍应邀创作爱国歌曲。他这一期间的作品,结集为《清冷歌集》,1936年由上海开通书店出书。
李叔同创作的乐歌艺术程度很高,特别在多声部独唱歌曲方面具有初创性。他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使用西洋作曲技法停止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最早探究。这首歌的和声和曲体十分工致,旋律漂亮,天然娟秀,可谓校园歌曲的范例。
李叔同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成年后自取别名息霜、岸等,1880年10月23日诞生于天津一个权要兼盐商家庭,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圆寂,常年62岁。
李叔同由一个大族风骚令郎和文坛名流,变成一个剪掉辫子改穿洋装的留日门生近代史内容,酿成一个西装革履佩带金丝眼镜的报纸编纂,酿成穿长袍马褂足蹬布鞋的西席,又在中年毅然皈依空门,以苦行僧而终其平生……能够说,李叔同把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的脚色,都阐扬到了极致。因而,我老是把他看做“近代的唐伯虎”,有所差别的是,唐伯虎没有落发。不外,李叔同给我挥之不去的深入印象近代史内容,仍是他那首使人百唱不厌的《送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