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海战历史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中国近现代史分界线近代教育发展历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9
5月28日,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教育家近代教育发展历程,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章开沅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中西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倾尽心力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成就斐然中国近现代史分界线。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这是章开沅数十载所秉持的治学信条。在他看来,历史不仅是人类集体记忆之载体,而且是人类集体智慧之宝藏。我们需要着重发掘的不仅是历史真实,而且是蕴藏于史实之深处的智慧。
1926年出生于安徽芜湖的章开沅,少年时代曾对文学十分钟爱。高三时,因为周记《鸽铃》,他被教导主任认为“思想不纯”,进而被学校开除。之后,他考入一所会计学校,再度被开除。后来,他当过水手,做过抄写员,还加入了青年远征军。抗战结束后,退伍的章开沅,进入金陵大学,被分到了历史系,自此与历史学结缘。
章开沅大学未毕业就离开了南京,投奔到了解放区,进入中原大学继续深造近代教育发展历程。时任校长是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武汉解放之后,他随学校南下,被安排在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工作。后来,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改建成华中师范学院。章开沅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一辈子。
1954年,德国历史学者贝喜发博士专程到武汉调查研究辛亥,章开沅参与接待。这对他触动很大中国近代海战历史,决心研究辛亥。
从1958年开始,章开沅就着手谋划在武汉召开纪念辛亥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他忙前忙后,层层汇报中国近代海战历史,争取到方方面面的支持。1961年,学术讨论会如愿召开。这是第一场以这一历史事件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
1963年4月10日,章开沅在《光明日报》史学版发表《辛亥后张謇与袁世凯的关系》一文,从此与光明日报结下深情厚谊。
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1981年,在纪念辛亥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都收到他与林增平主编的三卷本120万字《辛亥史》近代教育发展历程。这是中国学界第一部大型辛亥史著作,海外学者誉其为“最能代表中国研究水平与趋向的学术成果”。
章开沅曾说,我一生在学术上做了很重要的一件事:把中国的辛亥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国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国。
事实上,章开沅在辛亥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历史文献、史学理论与方法等多个领域有重要开创引领之功,推动了中国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是章开沅常常提到并践行的。他认为,历史学者不仅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而且应该成为把现实与过去及未来连接起来的桥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与影响现实生活,并且与人民一起追求光明的未来。
远涉重洋搜集史料,勇敢揭露的;倡导“走出中国近代史”的治学理路;对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倡导;对武汉城市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敢为天下先”的凝练;赴台讲学与研究,增进两岸友好交流……无不体现着章开沅的学术观。
2018年12月,章开沅荣获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荣誉——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他在视频致谢时表示近代教育发展历程,这项荣誉应该是授予他们这一代同行学者的。治学要不膜拜古人,更不迷信洋人近代教育发展历程,走自己的路,这应是当代中国学者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要把学问写在中国大地上。
章开沅于1983年至1985年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1年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他自己身体力行影响着莘莘学子。
章开沅一直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教育不仅是世风的先导,还要作为社会改善的先导”“大学建设不能本末倒置,学校要把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回归大学主体,回归教育本性”“打破异化的师生关系,老师要自己尊重自己”等办学理念和独到见解。
他曾说,我一辈子没有别的追求,就是喜欢学生,教育是一个千秋万世不可中断的职业。当了教师之后就应该有大爱,首先就是对学生的爱。
在教学中,章开沅反对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力主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培养学生广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严格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做学问,不急功近利,不趋附世俗,以学术精品来追求更高层次的线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第一期博雅大讲堂中,章开沅鼓励学子把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他说,知识分子要关心自己的社会、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不仅关注现实和过去,还关注未来,关注生命的终结、生命的起源,关注太空等。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回忆,读大三时,团支部组织20岁的同学过集体生日,有人提议邀请章开沅参加,当时他已是国内外知名学者,工作繁忙。怀着忐忑的心情,彭南山找到章开沅表明来意,没想到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集体生日会上,章开沅以轻松诙谐的语气与同学们分享了他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活,包括自己的爱情生活。
办学过程中近代教育发展历程,章开沅也十分注重学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20世纪80年代,他巧妙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把一位中学老师调进华中师大,打破了高校人才引进的常规。这位老师在桂子山如鱼得水,撰写了许多立得住的论著。
他所创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经过几代学人的辛勤耕耘,早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执牛耳者。研究所培养出的学人不断传承和开拓着近代史学术场域。
2002年,章开沅当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资深教授”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为了让年轻人走得更顺一些、更远一些,他4次请辞资深教授头衔。2014年4月,章开沅荣休,“无衔一身轻”中国近现代史分界线,一心沉潜学术中国近现代史分界线。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曾感慨,章开沅真正是身体力行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真正体现出教师、杰出历史学家和优秀教育家的追求与本色。
华中师范大学赵凌云曾说,章开沅扎根中国大地,开放办学,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中国近代海战历史,以超凡魄力致力国际学术交流,让桂子山成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一方重镇。作为前辈,章开沅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甘做后辈的“铺路石”。章开沅博大的学术胸襟、崇高的家国情怀为学界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点亮了明灯。
三尺讲台中国近代史纲要整理,一张书桌,一生心血。章开沅以史为鉴、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对青年成长、大学发展、人类文明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国内外社会各界优秀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