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歌曲版中国近代史漫画中国近代史年份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05
4、中国党的抗日路线、作战方针;中国党坚持和维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和行动;中国党自身的发展情况。
1、 日本“东方会议”: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近代史漫画。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控在日本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9、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是中国党员(后被当局杀害)。
10、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1、《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1934年4月,由中国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人签名发表。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3、《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935年8月1日,驻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共同抗日。更早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月,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到来做了理论和上的准备。
15中国近代史漫画、四项保证:1937年2月,中央致电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军;特区实行彻底的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6、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 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党的合法地位。
21、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
23、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4、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变化:1939年1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
25、中国战区与中国远征军:1942年成立中国战区,蒋介石任更高统帅。同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曾经救援出被日军所困的英军7000多人。
26、豫湘贵战役: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交通线的作战。战役中,军队损失50多万兵力,丢失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激起了大后方人民对蒋介石集团的严重不满,政府在军事、、经济各个方面陷入深刻的危机。
27、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944年9月,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28、《抗日救国十大纲领》:1937年8月22日,中央洛川会议上通过。反映了党全面抗战路线)强调使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与政府包办的片面抗战相对立的。(2)指出必须实行全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29、《论持久战》所预测的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更后胜利的更关键的阶段。
30、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所发动。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31、在敌后战场捐躯的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
32、1937年太原失陷后的华北抗战情况: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取代为主体的正规战争而上升到主要地位。
33、三次:1939年冬至1940年春,顽固派发动第一次。进攻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和太行山的新军和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顽固派发动第二次(“皖南事变”),针对南方的新四军。1943年春,顽固派策划发动第三次(未遂)。
34、三三制政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中国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名额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
35、精兵简政:1941年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中央立即采纳,在各根据地实行。
36、大生产运动:为克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抗日根据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八路军三五九旅将荒芜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为“陕北的好江南。
37、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和阶段:1941年5月,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1942年2月,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普遍展开。
38、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40、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标志性举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订投降书(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举行受降仪式,以及澎湖列岛的收回,是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
41、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1938年12月,中国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国民政府”。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队伍遭到军警。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的到来。
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作用: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原因:(1)中日国力和军力对比的悬殊。(2)蒋介石集团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3)国民政府在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1)1939年1月,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
(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磨擦”事件。
(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中国近代史年份表,便赢来了战略。
(2)具体运作: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近代史年份表。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1937年12月,死者达30万人以上。其他惨案。 对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的“扫荡”, “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投放有毒病菌,大量中国居民死亡。 用中国人进行“解剖”。 掳掠大量的中国劳工。 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在东北,独占了东北全部重工业和铁路交通,控制了东北的经济命脉,掠夺矿产资源。 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近代史歌曲版,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部副部长。中国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月,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3)统治区的抗日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中国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
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中国近代史漫画,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更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更后胜利的更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更后取胜。
(2)意义: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党的组织和民众的抗日运动,这是整个策略的中心环节。
(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党须以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新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撰写了《党人发刊词》、《中国和中国党》、《新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包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主义,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党在新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党领导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新主义理论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更主要的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这是中国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中国近代史漫画。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七大将中国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更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中国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更大的区别。中国党积极倡导、促成近代史歌曲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党人,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中国党以全民抗战的纲领主张、团结御侮的先锋作用、人民战争的组织力量,更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积极性。的爱国官兵也为反对日本的侵略作出了贡献。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苏联、美国、法国、英国等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鲜血和生命。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近代史漫画,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党充分发挥出民族先锋队和阶级先锋队的作用中国近代史年份表,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更早,持续时间更长。中国战场年平均牵制日本陆军的74%以上,更高年份达90%。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3)开始以大国身份直接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协调。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1942年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近代史漫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