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简介中国近代史大事件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03
今天给大家推送的是近代史部分的重要考试方向和考点,教你一天背完近代史,老规矩,在对话框中回复“近代史”三个字就可以获得这份资料的完整打印版文档喽!
1、 性:近代社会中,首先奋起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的是农民群众,他 们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动摇了其统治,显示了主 力军的伟大力量。
2、 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提出完整、正确 的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 领导集团的团结。
比较:为什么新主义时期,农民的斗争能够不断走向胜利? 1、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深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蕴藏着 极大的性; 2、有了无产阶级,即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而克服了小生产 者的狭隘目光和自身弱点,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具有了新的前途。
它虽然带来巨大变化,但未能改变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 务,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
1、 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史行不通 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连同官僚资本主义一起勾结绞杀了这场。
2、 主观方面来说,在于领导这场的资产阶级的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提不出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稳固的 政党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些弱点和错误来自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上 的软弱性和上的妥协性。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代表 先是北洋军阀,后是统治集团,其主张维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行军 事; 2、民资资产阶级,代表为党派的某些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 其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代表为中国党,其主张建 立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主义。
2、 党的主观努力:大给党以深刻教训,认识到土地和武装斗争的重要 性,“八七会议”确定了正确的方针。
1、 历史地位:近代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奠定了夺取全 国胜利的基础;思想发展成熟,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促进了民族团结, 弘扬了民族精神。
2、 国际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最早抗击了法 西斯;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和南进;减轻了盟军的压力,创造了战略的条件。
1、 两次胜利两次失败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两次胜利指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土 地的兴起,两次失败指大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 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的方针;
考点4:党为什么在抗战前夕实行策略的转变(主要指开始采取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立殖民地中国近代史大事件,中日上升为主要矛盾;
1、 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 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2、 中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他们是我们同顽固 势力作斗争取得胜利的砝码;
3、 顽固势力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他 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摧残进步势力。
考点1:为什么1945年8月25日中央明确提出“和平近代史简介、、团结” 口号?1、 战后总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帝国主义遭 到削弱,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力量有了新发展;
目的:一是敷衍国内外,掩盖内战准备;二是诱使交出军队和解放区, 以期不战而消灭力量;三是谈不成即内战,将责任转嫁中央。
考点1:党在三个时期(土地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过 的土地政策:土地时期没收地主土地,抗日战争时期采取“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恢 复到没收地主土地,概括为两种政策,两次调整。
没收的政策,即“打土豪,分田地”近代史简介,其实质是废除封 建剥削制度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是对地主的让步,实质是削弱封建剥削制 度的政策。
抗战爆发后,中日是第一位的,为挽救民族危亡近代史简介,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 本帝国主义,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地主共同抗日。
蒋介石发动反人民内战,地主阶级导向蒋介石,农民群众有强烈推翻封建剥削制 度的愿望,为满足其要求,支援人民解放战争,蒋介石,实行“没收”。
考点1、同重庆谈判期间相比,党派的立场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立场有何变化,为什么?变化:立场有了根本转变中国近代史大事件,由资产阶级主义转到新主义的立场,接 受了党领导,宣告了第三条道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破产,表明他们自愿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考点1:为什么要肯定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1、 它是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为一次极 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将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社 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农民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采取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是在合作化基础上对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并非 对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否定,退回到个体所有,它符合农村实际,调动了农民 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考点1: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的客观依据和有利条件:客观依据:民族资产阶级居于两面性,落后的中国经济必须要利用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积极作用。
有利条件:1、国营经济比重增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限制;2、人民的政权,不怕资产阶级近代史简介。
国家资本主义,这也是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和限制的主要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考点1:为何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1、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现成道路可循;
具体成果:①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近代史简介、三个补充”的思想;“六又”局面的提出;社会主义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一一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1、 客观形势:“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大规模的阶级斗 争已经结束,大量的是人民内部矛盾。
2、 毛的主观愿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中国近代史大事件,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 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考点1:为什么要科学评价和思想?对和思想的评价,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紧迫性的问题。党要全面 拨乱反正,既要揭露、的罪行,也要纠正晚年的错误,科学评 价和思想,否则就不能同意全党思想,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两个凡是”其实质是继续晚年的错误;资产阶级自由化实质是从根 本上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只有否定二者,才能实现拨乱反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