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史纲要题库近代史下歌词解释中国近代史歌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27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外交史,或是一部外交挫败史,因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每一个重要转折、每一个重要进程,全都与外交有关,或者说就是外交事务的扩大与延伸。这不是一个比喻,而就是严格学术意义上的论断。
清廷尽管也出自“东夷”,但此时却视所有外国人为“夷狄”,根本没有平等待人的“外交”概念,外人来华只是来“朝贡”的,可以随意打发和处置。其实林则徐对他们已经算是很客气了,不仅没有“就地”,而且还知道“白拿别人的东西就是抢”的道理,表示要赔偿外商的损失。只是他所采取的拘禁和逼迫的做法自考近代史纲要题库,已经严重伤害了英国商人,他们可不吃这一套自考近代史纲要题库。
林则徐的做法对中国人是完全适用的,但对老外却不行,英国女王和英国政府都表示愤怒。其实英国政府并没有从中英贸易中获得任何好处,只是当大英子民在外面吃了亏,还受到了人格侮辱,那肯定是要管的,于是立即兴兵来伐。在取得完全的军事胜利后,英国人逼迫清廷在南京江面的军舰上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此后中国的大门尽管没有完全打开,但通过“五口通商”自考近代史纲要题库,也总算打开了一丝门缝。英国人还特意在条约里写了这么一句:你们应该善待你们的子民。
2、又一次外交事件彻底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出现了线年大清又被外人打了中国近代史歌,起因与事件本身都是外交事件。
14年前那条被打开的门缝产生了后续效果,清廷在香港海面附近惹到了英国人,广西地方官惹到了一个法国传教士,于是英法联军联袂来讨,最终签了《天津条约》。后来的事情仍是地道的外交事件,英法美要来换约,要见皇帝的。但咸丰皇帝哪里可以轻易见外人,于是事情越闹越大,最终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火烧圆明园,逼迫大清签订了《北京条约》。
这回的重点已不再是多开几个通商口岸的问题,而是西方与中国正式缔结了外交关系,而且要求清廷将外交事务置于政府的核心地位,也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外务部门。西方外交使团此后进驻了北京,大清也不得不向西方各大国派出大使。出去的人都是聪明人,很快都发现西方社会比中国社会要先进和文明得多,对比它们,中国才是“夷狄”。为此中国外交官回来以后,几乎个个都成了“早期维新派”。
英法是赔本赚吆喝,其实没捞走多少便宜,这一回“闷声发大财”的是沙皇,它没花一钱,没开一枪,便以大清“朋友”的身份,假意居间“调停”,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和约,竟然从中国东北和西北强取豪夺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真是赚翻了,同时也更看不起中国了,因为捞得太容易了。
在英法美三国的要求下,1861年清廷设立了“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后改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主要是办理各种“洋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对外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由此中国才有了“洋务运动”。
所谓的“洋务”,最开始仅仅是“外务”,而此后演变为中国近代化的全部进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以及全部历史的重点与核心。总理大臣及其下辖的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无疑是中国政坛核心的核心,时代的“北洋系”也由北洋大臣控制的事业而来。
丢了那么多的土地,“毛子”还进驻了北京,咸丰皇帝又惊又惧又羞又恼,无脸回北京,最终死在了热河避暑山庄。而那位有些胆色的贵妃慈禧,通过“辛酉”掌握了,此后操纵中国命运近半个世纪。不过这个时候她还有着年轻人的闯劲,比较开明,不仅大胆启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能干的汉员,也赞同洋务运动的开展。
经过30年的洋务,确切地说是对外开门、对内搞活,或最主要的是跟洋人进入了蜜月期,由此中国大开其门,引入了西方技术,创建了一系列外贸出口型近代工业,外贸取得了迅猛发展自考近代史纲要题库近代史下歌词解释,而海关又被洋人管理得很好,竟然每年都能给清廷提供不菲的盈余。
有了开门,就有了企业近代史下歌词解释,就有了外贸,有了被外人管好的海关,就有了大把的钱,大清也就有了新式的近代军备,左宗棠甚至靠新式军队打败了被沙俄武装的势力,胜利收复了新疆,这一切都似乎意味着大清迎来了“中兴”,于是朝廷上下都有些飘,而此时大清在外交上又出了大问题。
或者是因为盲目乐观,或者是小瞧了已经搞了26年维新的日本,有了“世界第七”海军的大清,竟然利令智昏地去干预最后一个藩属国朝鲜的内部事务,结果在1894年给日本提供了最好的战争借口。那时的日本已经崛起,正没事找事想打一仗,结果大清就把机会送上门了。
由于慈禧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开始肆意胡为地乱政,中国东部精华地区的地方官都不想再听了,于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抗命不遵,结成了“东南互保”,与外人限定了保护外商的协定。也就是说,在对外开门、对内搞活的大局下,中国近代化已经给中国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好处,这条来之不易的道路是不能更改的中国近代史歌,回头路走不得。慈禧的胡作非为,只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不惜毁掉近代化、毁掉中国,对此中国大多数开明官员都看得清楚,因此是不能答应的,他们自觉而主动地选择了历史正义。
这一回,沙俄又想学上次,白占整个东北。其实他们已经出兵占了整个东北,而且没有走的意思自考近代史纲要题库。4年后日本人来打沙俄,经过一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替大清把这块土地从沙俄的手里夺了回来,然后归还给了大清。后来发现中国人看不住这块地近代史下歌词解释,算了,还是我们替你看着吧,而且还客气地让满人在这里做了傀儡皇帝。
通过庚子之役,慈禧彻底被打服了,这回不仅是口服,而是心服。由于外人第二次打入北京,大清的信用也被耗尽了,于是此后有了“新政”和“预备立宪”。
所以,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外交史,外交事件是中国近代史每一个重大节点,也塑造了近代历史的全部进程。或者说,外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要比中国人自己还要大。
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就是“五四运动”,而五四运动就是来自一个外交事件——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竟然要把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全部送给日本,你说这气不气人?为此,愤怒的北京大学生上街了。
但即使上街,这个事件本来还是一个外交事件,因为学生们去的地方是美国大使馆,是请美国外交官代为转达中国学生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一个书,希望这位讲公道的美国总统在和会上替中国说几句话,不要把山东划做日本的势力范围。递了折子,学生们怒气未消,这才去火烧赵家楼,那只是一个余兴节目。
外交的确很重要,但这也只是的延续。不过这个直接体现为跟外人的关系,因此需要慎之又慎。当然,不慎也好,就像大清那样,其实是被一次次外交事件推着走的,如果它真的很慎重,也许今天的中国男人脑后还拖着一根大辫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