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中国现代史pdf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14
在偶然间,我观看了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执导拍摄的电影《末代皇帝》(该电影在1988年奥斯卡盛典上获奖九项),便买来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夜以继日将其读完。对比二者,发现电影和自传还是有区别的。电影精简,重点写溥仪命运多舛,颇具悲剧色彩,突显影视艺术;自传则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地再现了溥仪一生,本书从溥仪登基、写至新中国后其接受思想改造,不免还有影响他命运走向的人物事件。本书不光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本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反省录。无论何时读起本书都能再现当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现我讲一下本书的简况。
溥仪全名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史称宣统帝。他是道光帝之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之长子,其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溥仪出身皇家,从小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被慈禧选中做了清朝的傀儡,后又做了日帝国主义的傀儡。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制度灭亡到新中国社会制度成长的经历者、见证者,溥仪一生的经历既是个人的,也是中国历史的。他在自传中提到没有想到以前他做的事情会影响着、改变着中国历史。
在本自传一书中近代史,讲述到了八国联军、辛亥、军阀混战、列强瓜分,日寇侵华,民不聊生,抗战胜利,东京审判,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它既是中华民族的记忆史(晚清、北洋、、新中国),也是一场中国人民经历的民族苦难史和血泪史,同时也是一部民族振兴史。故本书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具有较好的文献参考价值。
本书开篇介绍了溥仪庞大的家族背景、人物关系及登基王位的原因。通过家族描写及童年、少年溥仪的回忆,慈禧、咸丰、道光、荣禄、载沣、袁世凯、张作霖、王国维、胡适等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人物依次登场,这些人物并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性格鲜明中国现代史pdf,行如常人。溥仪的一生大致经过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童年少年时的北京生活;第二阶段,青年时在天津等待复辟(出国)生活;第三阶段,壮年在东北做日本傀儡生活;第四阶段,中年脱胎换骨改造生活;第五阶段,篇幅较短的融入社会新生活。
1909年,三岁的溥仪阴差阳错地被慈禧选中成为皇位继承人,被抱去登基,做了大清的小皇帝。迎接他的是前呼后拥,万人朝拜,一呼百应,至此溥仪开始了他大起大落中国现代史pdf、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登基后,紫禁城内,满汉官员厅堂角逐,争夺权力;紫禁城外,南北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各种势力你尚唱罢,我已登场。此时的大清王朝已名存实亡、国土不守,民不聊生,但这些都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在十五年间,这位小皇帝在紫禁城的小天地、小王国里,使用着他的特殊王权,度过童年直至少年。1912年袁世凯相逼退位、1917年张勋复辟、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等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了,溥仪也亲身经历过了。1924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暂住父亲载沣的北府,后以安全受到威胁为由,辗转离开京师,抵达天津。
在天津,在身边“清朝”大臣们的言语鼓动、引导下,溥仪内心已灭的复辟火种又次燃烧。于是,他等待机会、寻找机会,幻想再次复辟做皇帝。他便用从宫里“顺出”的珠宝拉拢军阀,希望军阀们能够拥戴他再登王位。但这些人各怀鬼胎,对溥仪这个名存实亡的小皇帝早就不屑一顾。他们在溥仪面前称臣,只是在窥视溥仪身边的那些金银宝藏和清朝给予的开疆封号。在天津租界内(张园、静园),他接见社会上各种人群,包括东北王张作霖、日本驻屯军司令高田丰树、军官土肥原贤二、租界英美要员等人物。
1928年,中国发生震惊全国的东陵事件,乾隆、慈禧陵墓被孙殿英挖,陪葬品被洗。这件事情让他认为整个家族受到了耻辱,更坚定了他复辟做皇帝的决心。1931年,日本对华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群龙无首。在溥仪及旧臣眼里,这是一次绝佳的好机会,日本是可以帮助他恢复大清王朝、重登帝位的。溥仪派旧臣罗振玉和郑孝胥多次接触日本(司令部、黑龙会、领事馆)。在日本军部势力、帮助下,溥仪怀着复辟的理想离开天津,在东北开始了伪满洲国帝王的傀儡生涯。
日本不同意溥仪继续沿用大清国号。溥仪妥协,如愿做了“满洲国”的“康德”皇帝,甘做日本代理,愿意投降换权。按照溥仪的计划,先依附日本,后借用日本人的力量消灭赶他下台的中国人,由关外到关内逐步恢复大清。于此同时,溥仪还在东北伪满政府内培养自己的集团势力,日本是不可能给他任何实质性的权利的,他只不过是一个被日本政府提起的带线木偶。溥仪发现他在伪满洲国里是最有权的无权人,只有签字权,实质性的无决定权。在意识到被日本人利用后,为了继续维持既得的权利,他仍然心甘情愿地做好傀儡,继续巴结日本、讨好日本。按照日本关东军安排,他专门跑到日本拜访日本天皇裕仁及其母亲,通过媒体告诉世界,日满友好。此外,他还积极协助日本在东北推行愚民政策(颁布四大“诏书”、迎奉日本的天照大神),他在东北所有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巩固其得到的“王权”,这段历史终将成为溥仪人生的污点。伪满洲国的十四年给东北带来灾难是毁灭性的,东北人民在精神上遭受到了残酷性的压迫和,在物质上遭受了灭种式的剥削和压榨。
1945年8月,苏联进入东北对日宣战,日本关东军战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溥仪准备坐飞机逃往日本,在机场被苏联军队俘虏,押至苏联,后作为日本侵华的证人参与了东京审判。1950年7月,溥仪及伪满洲国的遗老、、日本战犯遣送回中国,迎接他们的是红色新生政权。在苏联听说要被遣送回中国,溥仪自知其罪恶累累,对遣送是恐惧害怕的,自知生存渺茫。用溥仪的话说他只想到了死。被关押东北抚顺战犯管理所后,中国政府用十多年时间去改造溥仪,无论从身体上,还是思想上,都让他脱胎换骨。溥仪的心态也由怀疑恐惧转化为主动认罪。在管理所,溥仪结束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生活,开始学担水种菜,缝衣自立,学刷牙洗脸、洗衣服等基本的生活常识。高高在上的皇权意识被改造而去,他成为了中国万千人中的一名普通公民。抚顺管理所组织的几次外出参观活动对溥仪及其遗老们的震撼很大。他们对中国过去的苦难有了新的认识,对新中国的发展感到震惊。在本书中,溥仪兴奋地记录了参观后,看到在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他听取中国底层人民对旧社会哭诉后的真心忏悔。
1959年12月4日,经国家最高人民法院特赦,溥仪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名普通公民,最终回京。在北京这个地方,曾经有他太多的故事,出生、登基、退位、复辟,逃离。他在紫禁城接见过太多国内外名人,但凡在历史教科书上出现的清末人物,都曾向他的王权叩拜过,这些人与他的生命有过交织。三十五年后,重回故地,他已不是当年那个被赶出紫禁城的皇帝,改造新生的他只想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一生在他人的掌控之下,现如今才算做回了自己。
溥仪三岁登基,少年到处游说近代史,想通过军阀或外国势力,重造一个新的大清,在东北犯下罪恶太多,有外部胁迫,也有主动配合。溥仪一生,功过难评,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后来,溥仪写过一首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