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下载近代史小短剧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24
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近代史小短剧,建立劳农的,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主义社会。“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共和国。
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性质,明确了中国必须分为和社会主义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为中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的新必将来临。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基础。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思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确定了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但是,大会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农民问题和军队问题还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
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准备迎接大的。四大的主要中心议题是: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大会指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四大的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的紧急关头召开的。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因为,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因此,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1927年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和武装反抗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六大主要讨论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中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目前的形势正处于两个之间;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会议还制定了中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批判了“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六大也存在着不足: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的长期性和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1927年9月29日,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主持起草的《中国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政权以至于建立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
遵义会议是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5日,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近代史小短剧,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上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议和报告指出了在新的形势下,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广大知识分子是坚决抗日的基本力量,而且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也有与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即使是地主买办营垒,也可能发生分化。党的基本策略是“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军”,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同时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还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党在总结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代表中央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会议认为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经济利益;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洛川会议是中国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45年4月20日近代史小短剧,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总结了中国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高度评价运用马克思列宁主决中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决议》指出了在全党确立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近代史小短剧,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 1日,大会闭幕,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七大中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对思想在中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了: (1)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2)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3)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4)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5)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胜利后建设人民国家的蓝图,并为新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在会议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但更为著名的是他的另一个发言“不要四面出击”。针对新中国刚刚建立,立足未稳的情况,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要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对于党派,指出,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在知识分子方面,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另外,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力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致开幕词,作报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党章程》,《关于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3)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4)着重提出了执政
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近代史小短剧,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全会重新确定了中国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党的正确的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加强集体领导。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的历史地位和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和无产阶级下继续的理论。(注意:《思想概论》中关于思想的科学含义即是根据《决议》及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界定的。)
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根据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
1984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部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决议》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的指导下,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1986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是新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主持大会开幕式。《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体制改革的任务。
中国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近代史下载,这是以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1995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96年10月7~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会议根据全面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本次会议把主要讨论方向放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方面。
中国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近代史小短剧,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理论的旗帜不动摇。报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报告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理论确立为中国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近代史下载、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的《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稿和《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局主持。总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2006年10月8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六项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国近代史下载。代表中国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总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宝(注意:以前的提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零二零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八大矛盾分析好: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工业与农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与不满足需要,并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