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数轴图古代斩死犯头的视频历史背景图100张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11
周保中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老战士。1945年7月,他在《行为备忘录》中写道:“小心酒肉钱财引诱你,小心美丽色相沉迷你。小心甜言蜜语欺骗你,小心华衣华屋拘住你。小心日寇遗毒沾染你,小心走狗叛徒暗算你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小心法西斯蒂杀害你,小心偷安懒惰坑了你。”
“无欲则刚”这个话题,据说出自晚清大名人林则徐。那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戒毒查禁鸦片大烟,为警惕自己,告诫他人,曾经撰写一副对联,并贴到衙署里:
这副对联有形象,富寓意,生动深刻,警策励人。上联提醒自己中国古代历史数轴图历史背景图100张,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众水那样,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总督政务办好。这说的是尽职。下联告诫自己,官宦要像岿然不动高耸壁立的山峰那样,杜绝私欲,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才能做仁人清官。这说的是修身。
此处我们要说的是下联。按理,欲即,泛指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是人的生理本能。人都是有的,所谓“人都有七情六欲”。那么,林则徐为什么要求自己“无欲”呢?这岂不是提倡禁欲主义。我们反对纵欲,可也不主张禁欲啊。
对林则徐的“无欲”之说,不能做绝对死板的理解。人是有种种的,但是凡事都有个限度,“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历史背景图100张。正当的,正常地满足,不仅无害,而且是生活和执业的动力。可是“过犹不及”,多了、高了、大了,就要滋生贪鄙之心,就走向了反面,被欲羁绊,被欲拖住,被欲迷惑,被欲淹没。这就要节制、限制,甚至是清除,目的是戒欲以自保,保证正当的正常实现。这种精神境界通常被称之为“无欲”。
林则徐不仅主张“无欲”,他又以数十年的官场经历,得出“无欲则刚”即无欲则刚正不阿的宝训。这也是他的官箴。林大人这个话头,也是对前人优秀思想的继承弘扬,大约最先注意到“欲”与“刚”二者的关系,还是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夫子。
孔子的学生申枨,鲁国人,在孔子七十二贤能之列。他性格刚强果敢而多有。有一次,孔子曾慨叹:“意志刚强的人太难得。”有人说:“申枨不是很刚强吗?”孔子说:“申枨这个人太多,哪里能算是刚强呢?”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论语?公冶长》) 孔子因申枨多欲而否定他刚强,换句话说就是少欲或无欲才能刚强。这大概就是“无欲则刚”思想的源头。
钱穆先生是研究《论语》的专家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他在《论语新解》中揭示孔子此段话的要义说:“人之德性,以刚为难能而可贵,故孔子叹其未见。……人多嗜欲,则屈意徇物,不得果烈。此章见孔子极重刚德。刚德之人中国古代历史数轴图,能伸乎事物之上,而无所屈挠。富贵贫贱,威武患难,乃及利害毁誉之变,皆不足以摄其气,动其心古代斩死犯头的视频。凡儒家所重之道义,皆赖有刚德以达成之。若其人而多欲,则世情系恋,心存求乞,刚大之气馁矣。但此章仅言多欲不得为刚,非谓无欲即是刚。”
另一个研究《论语》的专家是南怀瑾先生,他在《论语别裁》中举例说明“多欲”就“刚”不起来:一个人有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爱好的,就非投降不可。人要到“无欲”则刚,譬如说,这个人真好,真了不起,就是一点毛病,爱钱。既然他爱钱,你拿钱给他,他的了不起就变成起不了。你说这个人品德样样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爱读书,遇到懂得手段的人就利用他了,什么都不和他谈,专谈书,他就中计了。……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的——无欲则刚。有一个学生要我写一副对子,我送他八个字。上联是佛家的思想,下联是儒家的思想:“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你说什么都不求,只想成圣人、成佛、成仙,也蛮苦的呀。所以有求就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真能刚正,才可以做顶天立地的人。
孔子对人生并不一概否定,而且有真理性的认识。如他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把食欲、情欲看成是人类正当的两项“大欲”。孔子认为向往富贵,是人的普遍愿望。《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对人生的采取不承认主义是不实际的,所以他主张用正当的手段去实现,获得利益。如他曾说:“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他还说过:“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从勤奋学习中和干“执鞭之士”的贱役中而获得俸禄和富贵,孔子是提倡的;对以正当手段获得富贵的行为,他并无非议。
可孔子的思想也不走极端,他承认,但又认为为人不可多欲或纵欲。欲,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多指贪心,而这种贪心又往往和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联系在一起。例如:“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欲而不贪”是孔子所论的“为政五德”之一古代斩死犯头的视频。意为有其而无须贪求。《论语?尧曰》又说:“欲而不贪……。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孔子认为,君子的最大欲求并非钱财而是仁德,而“为仁由己”(《论语?颜渊》)。只要诚心修养即可得仁,用不着贪求。孔子视此为治国从政的一种美德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再如:“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矣。’”(《论语?宪问》)“公绰”即孟公绰,鲁国的大夫,是孔子敬重并严事的贤者。孔子还说过:“孟公绰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才华绰绰有余中国古代历史数轴图,却做不了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宪问》)为什么孟公绰能做大国诸侯的家臣而不可做小国国君的大夫呢?就是因为孟公绰“不欲”。孔子对君子“欲而不贪”的要求,对孟公绰“不欲”的首肯,流露出他对利欲熏心的反感历史背景图100张。
孔子反对贪欲,主张节制。怎样节制呢?首先是节之以义。如他说:“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又如他提倡:“义然后取。”(《论语?宪问》)他还自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其次是节之以礼。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中国古代历史数轴图,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乐佚游”、“乐宴乐”都是和物质享受相关的行为,且与“礼”格格不入,因此他对之采取了排斥的态度。再次是节之以度。他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论语?学而》)这就是说,只有勤奋敏捷,慎于言辞,让有道者匡正自己,才是人生的正确指归,而衣食住行并不重要。孔子还这样描述他的人生理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所以,他认为“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他对学生颜渊的安贫乐道的精神推崇备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对子路贫不失态的人格也大为赞赏:“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论语?子罕》)孔子用义、礼、度节“欲”,即把对物质、精神的掌控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使人没有非分之想,没有非义非礼之获。
孔子注意到消极作用的一面,通过对极端的功利主义的否定,把人格精神境界高扬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是他观察社会生活的经验之谈。孔子这一思想对后世儒家影响很大。孟子祖述孔子,提出“寡欲”论。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寡欲”就是少欲、不欲、无欲。与孔子相类中国古代历史数轴图,荀子则认为欲乃人之天性,所谓“人生而有欲”(《荀子?礼论》)。故灭绝不得。然而听任欲之自然发展则势必引起纷争,唯有制定“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荀子?礼论》)。主张将“欲”置于“礼”下,即封建等级名分约束之下,给予节制。
不可以不节不制。因为有贪求无限的特性。人们常说的成语“欲壑难填”就表述了这个特性。壑是深川大谷。这条成语形容贪得的太大,难以满足。语本《国语?晋语八》:“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鸢肩而牛腹,溪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叔鱼生的母亲看面相体型就判断儿子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迷信之嫌。但封建世家大族在财产与权力再分配中,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屡见不鲜,一个个“似乌眼鸡似的”。血缘亲情早已化为乌有。至于官场中,这种现象更比比皆是,司空见惯。清代颐琐的小说《黄绣球》第四回说:“衙门口人欲壑难填,也不好太懦弱了,尽着他们的口胃,他们得着口胃,就咽不满的馋涎了。”衙门口的官吏们见着钱物,哪个不是狮子大张口?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头脑清醒的有识之士拒绝做官,写诗作文劝世。明末皇室郑恭王的儿子朱载堉,在父亲死后拒绝承袭爵位,因为他知道人的是没有止境的。为此,他写有一首叫《十不足》的散曲,这道散曲是这样写的:
从食、衣、住开始,中经色、行、佣,再到小官、大官、皇位……再再索求,没有止境。贪求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期到“大限”。
虽然欲无底止,但是欲可防止。有操守、有定力的官员,都能自觉把握嗜好,控制兴趣,排除私欲,清正廉洁,谋民福祉。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古代斩死犯头的视频,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冯志圻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怎奈我何? ”官员的嗜好,往往成为被人拉拢腐蚀的突破口,不可不慎,慎即能防。
周保中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老战士。1945年7月,他在《行为备忘录》中写道:“小心酒肉钱财引诱你,小心美丽色相沉迷你。小心甜言蜜语欺骗你,小心华衣华屋拘住你。小心日寇遗毒沾染你,小心走狗叛徒暗算你。小心法西斯蒂杀害你,小心偷安懒惰坑了你。”(《周保中抗日救国文集(下)》第653—654页)这八个“小心”,其基本作用,都在于节欲防贪。从最艰苦最危险的抗日战场走出来的战士,于抗战胜利在望之际,告诫自己“行为”谨慎“小心”,自觉制欲,这是精英者的远见卓识。
陈毅元帅在1954年2月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以《感事书怀》为题,一连写了四首诗词,主题都是“谦虚自束”,“以励晚节”。其中第四首《七古?手莫伸》,尤其醒世警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觉,其实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岂不爱权位,权位高高耸山岳。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笫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陈毅此际,“感触纷来,慨然命笔”。他在《感事书怀》小序中说:“观宇宙之无穷,念人生之须臾,反复其言,以励晚节。”这就是自省,是对权力欲、情爱欲、领袖欲的反省自查。摆正自己的位置,警示自己“手莫伸”,因为“伸手必被捉”,因为“自满必翻车”。
人能制欲品自高。把私欲控制在适当的限度内,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品格自然高尚清雅,不被尘浊。有了“无欲则刚”的操守,做到寡欲清心淡泊守志中国教育历史发展史,也就能刚正不阿,定力永固;刚锋永在,正气巍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