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趣的小历史中国的历史发展简史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8
戈内的两面都铸有铭文,右图为铭文拓片。从右向左为:“□平周”(铸在戈内的另一面),“卌(读x)年上郡守起造中国的历史发展简史,漆工师□,丞铭,工隶臣窃”。
辽阳博物馆正在展出一件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戈,戈的正反两面共铸有20字铭文。自1985年这件青铜戈出土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简史,考古学家对其铭文进行反复多次辨识,目前已经确认18字。铭文不仅详细记录了戈的铸造年代,还为人们留下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组织严密的兵器制造管理系统,帮助人们进一步破解秦事强大、迅速崛起的密码。
辽阳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张君弘告诉记者,在1985年,在当时的辽阳市东京陵乡沙坨子村出土了一件青铜戈,文物出土时裂成三段。考古人员将残片拼接在一起,除戈的援部缺失一块外,其他部分基本完整。特别令人惊喜的是,戈内正反两面都铸有篆书铭文。考古专家根据戈的器形等特征,迅速判断出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秦国的兵器那些有趣的小历史。
如今,这件战国时期秦国的铭文青铜戈正在辽阳博物馆展出,给人们提供了2000多年前的真实记忆。
辽阳博物馆宣教部副研究馆员马鑫告诉记者:“我们判断青铜器的价值,铭文的多少是个直观的标尺。”据介绍,在我国存世青铜器上已经识别出的文字总数目前仅有1905个,这件青铜戈上有20字铭文,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目前20字铭文已经破解出18个。
其中直接体现青铜戈属于秦国兵器的铭文是“守”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平指出,战国时期青铜戈铭刻有规律:三晋地方监造官都称“令”,只有秦国地方监造官称“守”。根据这个守字,可以确认这件青铜戈为秦国兵器。
再通读全部篆书铭文,戈的一面铸有“卌(读x)年上郡守起造,漆工师□,丞铭,工隶臣窃”3行17个字,另一面铸“□平周”3个字。
这里“卌年”,即四十年,是戈的铸造年代。“上郡”“漆”“平周”是地名,“守”“工师”“丞”是兵器的各级督造官。
上郡,古代郡名,郡治在今陕西省绥德县。据传最早为战国时期魏文侯所置。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献上郡15县于秦,遂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
再查考秦惠文王以后在位时间达到四十年的秦王,只有秦昭襄王(又称秦昭王)一人,那么“卌年”便是秦昭王四十年,说明此戈铸造于公元前267年。
对于铭文中的“漆”字,陈平根据多件出土的秦国兵器确认为“漆垣”的简称,是秦时“上郡”的属县之一,位于今铜川市区西北,是铜戈的具体铸造地点。
“平周”铸在戈的另一面,根据其他多件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铭文规律,通常是指戈的使用地。专家考证,平周古县在今山西省的介休市,秦时是上郡的属县。这件青铜戈的出土也为战国时期平周县的归属提供了一个实证。
铭文中的“起”字为秦国名将白起,人们都非常熟悉。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上郡确实也是当年白起统兵东征韩、赵、魏的出征之地。
《史记》载:“(秦昭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马鑫说:“辽阳出土的青铜戈告诉我们,秦昭王时期的兵器制造业非常发达。”简单的一件青铜戈上,非常严谨地铸上了兵器制造所有相关责任人的名字。为了更好地理解那些有趣的小历史,她打了个比方。郡守白起是秦国的地方兵器督造官,也是地方的军政事务第一责任人。工师相当于现代工厂的厂长,是兵工厂大小事务的具体负责人;丞也是一级官吏,监督兵器质量和生产进度。列在最后的是工匠名称,虽然目前研究人员对“工隶臣窃”的解释有争议,但可以确定这是戈的制造者。如果武器在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他是第一个被问责的人中国的历史发展简史。
根据铭文,人们把辽阳出土的这件戈叫战国秦昭王“四十年上郡守起造”铭青铜戈。通过20字铭文,它为人们详细勾画出战国时期秦国武器制造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也帮助人们进一步破解秦事力量强大中国的历史发展简史、迅速崛起的密码。
马鑫说:“考古发现表明,战国时期各类大型青铜器出现在辽宁与战国晚期秦军攻打燕国有关,这件青铜戈也是如此。”考古发现表明,我省发现的出自辽西窖藏的大型青铜器如鼎、簋、卣等,其上的铭文大多与战国时期的燕国有关。有研究认为,这些青铜器被带到古辽东地区,是秦军攻燕时,燕王北逃一路携带而来的。
《史记》记载,战国末期,秦军共对燕国实施了两次大规模进攻:“(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
这次秦军进攻燕国,起因是燕太子丹谋划请刺客荆轲去刺杀秦王,未果,招致秦军攻燕。秦军夺下了燕的都城蓟,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到辽东,后来秦军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而退军,燕王喜在辽东继续称燕王。
第二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
明代,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再提旧事,他在《东周列国志》的第一百零七回《献地图荆轲闹秦庭论兵法王翦代李信》中讲道:“燕王闻李信兵至,遣使求救于代王嘉,嘉乃报燕王书略曰:秦所以急攻燕者,以怨太子丹故也,王能杀丹以谢于秦,秦怒必解,燕之社稷,幸得血食。燕王喜犹豫未忍,太子丹惧诛,乃与其宾客自匿于桃花岛燕王喜大惧,佯召太子丹计事,以酒灌醉,缢杀之,然后断其首,燕王喜哭之恸。”
战国秦昭王“四十年上郡守起造”铭青铜戈的出土无疑给人们访查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出土这件青铜戈的地点恰在太子河边的一处四面环水的小岛上,清代以前这里是无人居住的荒岛,因为岛上土质以沙土为主,所以取名沙坨子。近年来,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引起人们重视,辽阳市政府于2003年6月25准,将沙坨子村更名为桃花岛村,2006年又改为太子岛村中国的历史发展简史。
马鑫说:“燕王喜与太子丹不是一路东逃,他们也在不停地与秦军交战。”此前,辽阳市也曾出土“燕王喜矛”,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便是双方一直在对阵的旁证。因矛身上铸有的6字铭文中有“燕王喜”3个字,考古专家认定它是燕国最后一个君主喜的遗物。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手中的武器损毁了意味着战士将成为待宰羔羊。这件青铜戈的出土,为人们还原了古代战争场面的残酷画面:一名手持前辈利戈冲锋的秦兵,手中铜戈的援突然被对方的利器削掉,他还来不及反应便与残戈一起倒在了泥水中,隆隆战车在残戈上驶过,将其轧碎,青铜戈深深陷入泥土中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