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趣味故事中国近代史学习意义中国古代断代史背景图片高清复古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02
12月12日,“中国古代书画”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会上宣布,展览将于12月17日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推出的又一专题展览力作,以时间为主线,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虽然此次展览只有数十件书画作品,但已再现了近千年画坛书界的发展风貌,在展示国博丰富馆藏的同时,旨在反映中国书画艺术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再现传统文脉连绵不断、代续传承的本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大度与创新进取。
此外,展览首次在国博展厅将近10米长宋人《辋川图卷》及任仁发《饮饲图卷》等宋元真迹全部打开展出,使观众能够完整地欣赏到书画珍品。
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
展览第一部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6件。中国书画的卷轴墨迹始于魏晋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宋代宫廷画院出现,山水画成就突出,花鸟画追摹自然,人物画注重传神;元代“文人画”兴盛,强调笔墨与意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此次共展出3件宋元时期绘画作品。其中宋人所绘《辋川图卷》系以唐代王维《辋川图》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而成,以水墨笔法将辋川二十景绘于一卷。全图山谷葱郁,云水飞动,山水树石皆笔力雄壮。
另一件宋人绘制《果熟来禽图团扇面》,画有一只红鹦嘴鸟立于折枝之上,旁有几片残叶掩映着几颗熟透的果实,设色雅致,工笔细致,有典型宋代院体画特征。是件与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佚名《苹婆山鸟图》,在构图与设色上均所差无几,概为同本。
元人任仁发绘画才能全面,对鞍马造诣尤高。此次展出的《饮饲图卷》绘有骏马九匹,人物五人,描绘的应该是皇家豢养的名骥。是卷造型精准,勾勒劲细,展现了画家臻于成熟的绘画技巧中国近代史学习意义。
宋代书法突破晋唐余韵,注重个性特征和抒情写意,逐渐形成“尚意”书风,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推向新;至元代古代历史趣味故事,皈依晋唐以矫“尚意”流弊的古典书风出现,书法还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览中有宋元时期书法佳作3件。宋高宗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抄录了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为其退位后着意于“二王”时期的作品。通篇行距疏朗,用笔圆劲,清秀中寓老练,为晚年佳作。
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文天祥(1236—1283) 宋咸淳九年(1273) 纸本 纵36.7厘米 横335.7厘米
南宋名臣文天祥以忠义之名著称,其书法作品传世不多,目前所见传世墨迹仅3件,此次展出的《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即为之一。该卷为文天祥38岁时所书,笔力迅疾,一气呵成,与他同年所书《木鸡集序卷》,可称双璧。
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 赵孟頫(1254—1322) 元 纸本 纵29厘米 横11.5厘米(每开,共二开)
展览中元代名家赵孟頫作品《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是写给外甥的一封家书,主要谈及代濮润之子向景亮之女求婚的事情。书札以碧色纸写就,书风出于“二王”,体现了赵氏对法书名迹的学习和推崇。由于此作不同于正式的书作和公文,整体较为随意,富于变化,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是赵孟頫中晚年行书上乘之作。
展览第二部分为明代的绘画与书法中国古代断代史,共展出作品16件。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因循宋元传统而持续演变,流派纷繁,各成体系。
明代早期中国近代史学习意义,崇尚宋代院体画风的宫廷绘画与“浙派”流行于画坛。展览中,明代宫廷画家所绘《宪宗调禽图轴》表现了宪宗皇帝在庭院中游玩的情景,既反映宫廷生活,又兼具帝王肖像画性质。另一件宫廷花鸟画家吕纪绘制的《蕉岩鹤立图轴》,图中仙鹤羽翼洁白,湖石玲珑,亦有蕉叶相伴,全画笔法工细、风格华美,属典型的明代宫廷绘画风格。
明代中期,“文人画”勃兴,由沈周、文徵明等人创立的“吴门画派”成为主流。展出的“吴门画派”旗帜文徵明的《线岁时所绘,写友人华夏真赏斋之景,描绘了文人的生活环境和风雅活动。图中线条精劲,设色雅致,为文氏晚年细笔之杰作,功力深厚,实为难得。
明代晚期,董其昌于文人山水画另辟蹊径,所创“松”占据了统治地位;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大写意花鸟画风;陈洪绶和曾鲸则分别开创了变形人物画风格和墨骨晕染肖像画技法。展览中对以上名家名作均有展现背景图片高清复古。其中董其昌的《北固山图卷》系与友人游眺京口(镇江)北固山后于归舟中忆写而作,秀润清新,韵味无穷;徐渭的《杂画卷》分绘芋叶拳石、萱花小鸟及高士乘舟古代历史趣味故事,虽为小品,但自由挥洒中国古代断代史,水墨淋漓;陈洪绶的《携杖观画图扇面》自画其在苏州狮子林绘墨竹时的情景,湖石嶙峋,人物高古;曾鲸的《菁林子像卷》以注重墨骨、层层烘染之法描绘江南文人逸士,“如镜取影,妙得神情”。
明初,书法直接师承元人,追求古人法度,“台阁体”盛行。中期以后,鼎革浪潮掀起,重倡帖学本义,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最负盛名,形成声势浩大的“吴门书派”。展出的祝允明《草书七绝三首卷》皆为题咏家乡苏州城诗作,通篇笔势纵逸,张力强烈;文徵明《行书〈乙卯元旦〉诗扇面》是新年之际有感而发,用笔圆转自若,神韵与气质兼备;王宠《草书题画诗扇面》则布势疏阔自然,笔法遒劲灵动,颇得“二王”笔意。
行书李颀诗卷 董其昌(1555—1636) 明天启四年(1624) 纸本 纵26.4厘米 横273.5厘米
及至明代晚期,书坛呈现出两种倾向,董其昌力求闲逸淡雅的审美情趣,而黄道周、倪元璐等书家以刚健奇崛为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展览中,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是其七十岁时录写唐代李颀《赠张旭》、《题卢道士房》的长诗二首,全篇“平淡天真”之气贯穿始终。古淡散逸之美如清风拂面,令人心气爽然;张瑞图《草书五言律诗扇面》用笔以侧锋为多,转笔较硬,横画突出,应为其晚年作品中国古代断代史。
展览第三部分为清代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30件。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清代绘画延续元明以来“文人画”传统,追求笔墨情趣,风格技巧多变。清初画坛复古与创新并存,崇尚复古的画家以“四王”为首。展览中王鑑、王原祁、王翚三人佳作均为摹古之笔:王鑑中年仿元代吴镇《深山古寺图轴》风格苍秀沉郁,尽得元人笔意;王原祁晚年《仿梅道人溪山烟霭图卷》,山川林木郁茂,笔墨苍厚取胜,“得力于古者深也”;王翚62岁时所作仿王蒙《卢鸿草堂图轴》为其钟爱题材,笔墨自如,化古为新。
锐意变革的代表当属“金陵画派”与“清初四僧”中国古代断代史。展览中有“金陵画派”之首龚贤的《白云锦树图轴》,描绘了道家“烟霞仙圣”的景致;另一位“金陵画派”名家吴宏的《仿元人山水轴》山石纵横交错,笔墨豁然大度,尽显放逸之态。
游鱼图轴 朱耷(1626—1705)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纸本水墨 纵59.2厘米 横41.8厘米
展出的“四僧”画作山水、花鸟俱全:石涛的《仿古山水轴》仿吴镇山石汀渚圆点皴笔用法,展露画家的独特风格;朱耷所绘《游鱼图轴》中大面积留白,上部绘一尾瘦鱼,鱼脊浓墨贯穿头尾,鱼眼一笔圈成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是朱耷典型的“白眼向人”画法。图下部绘水草几丛,两条小鱼嬉戏期间,更突出上方白鱼的孤傲之感。画面构意造型新奇中国古代断代史,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在皇室扶持下获得较大发展,展览中亦有多位供奉活跃于内廷的宫廷画家及擅画词臣的作品:“画状元”唐岱的《湖山春色图轴》为典型文人意趣题材之山水绘画;画苑领袖钱维城的《云泉松坞图轴》笔墨沉厚背景图片高清复古、气韵浑穆;金廷标擅画人物,其《虎溪三笑图轴》表现了儒释道三人相谈甚欢的场景;邹一桂着意花鸟,所绘《芙蓉双鹭图轴》为典型的清代宫廷绘画;宗室画家弘旿的《阅武楼阅武图卷》则表现了乾隆帝弘历于西郊阅武楼阅武的真实场面。
与此同时,“扬州画派”名家在创作上不拘古法、标新立异。展出的“扬州画派”名家华喦《水西山宅图轴》和李鱓《五松图轴》均为诗画结合之作,展现了画家笔墨情趣与诗情画意的交融。
至清末,活跃于上海地区的“海上画派”,显示了“文人画”向世俗化发展的新趋势。此次展出了“海上四任”之一任颐的《梅雀图轴》和吴昌硕的《玉堂风格图》,体现了“海派”画家雅俗兼善的新风貌。
明清之交,遗民书家王铎、傅山等人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展览中王铎、傅山作品为绫本和绢本纵式条幅背景图片高清复古,笔势绵延不断,气势浩荡不绝,自由狂放之感更加突显。
因康熙皇帝喜爱董其昌,书家皆以董字为尚;而乾隆皇帝对赵孟頫的欣赏,又使“崇董”变为“尚赵”。此次展出了玄烨与弘历分别用楷书和行书抄录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清代帝王多信奉佛教,祖孙二人都曾多次抄写此经。玄烨楷书稳健老成、笔致敦厚古代历史趣味故事,于雍容闲雅中不失圆转柔美;弘历行书则笔划秀丽、端庄圆润,虽饶承平之象中国近代史学习意义,终少雄武之风。
隶书周日章传轴 金农(1687—1763) 清雍正八年(1730) 纸本 纵175.4厘米 横91.7厘米
清代中期,纳碑入帖、力图变革的书家也日趋增多,“扬州画派”诸家堪称代表。展出的金农《隶书周日章传轴》通篇取法汉碑,又参以己意,已露“漆书”端倪,乃金农中年之作;黄慎《草书七言律诗轴》,点画纷披,结体疏落,堪称其书风代表中国古代断代史。
清代后期,帖学穷途,碑学大兴,新貌纷呈,形成了书道中兴的局面古代历史趣味故事,影响直至近代。展览中可见与邓石如并称,“启碑法之门”伊秉绶的《行书小园梅花诗轴》,其行书点画细瘦,体势疏朗;何绍基为兼善诸体的碑学代表,所展《行书节录〈汉书〉轴》结字平直古代历史趣味故事,下笔遒劲,为其晚年变法的典型之作;康有为首倡北碑,其《行书五言联》吸收魏碑用笔及体势,笔画平长中国近代史学习意义,笔力峻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