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刑场描写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9
综合性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如何发展?世界史学科如何培养人才?世界史学科如何体现价值,投射现实关怀?……在浙江大学主办的“浙大东方论坛——‘学科畅想’暨浙江大学世界史学科高端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博物馆、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为浙大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展望了世界史学科的未来。
说起教师数量问题,近段时间在很多场合我都呼吁世界史学科必须要扩大师资规模。尤其是考虑到世界史学科本身具有的横向和纵向展开的特性,使得它的研究对象非常分散,一个人怎么可能研究那么多国家和专题?所以各单位世界史教师必须要有数量上的提升,这是学科发展现在遇到的最紧迫的问题。目前浙大世界史学科教师17个人绝对不够,至少要翻一番。有一些学校在扩大规模方面做得非常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这说明,扩大世界史教师队伍规模并不是不能做到,关键是做不做。所以我特别呼吁,要千方百计扩大世界史队伍的整体规模。有了人之后才能考虑以后怎么设计发展路线,突出什么特色,想往哪里倾斜。总之世界史发展,扩大规模是第一位的。
我觉得浙大世界史学科具有很好的学科基础。我的想法是,扩大规模要有两个层次:一个就是我们现有的世界史学科比较强的学校,怎么样在这个基础上增强实力,扩大规模;二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南开、东北师大、北京大学,包括我们浙大的世界史学科,再过几年很可能就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学生毕业往哪里去?因为各个省级院校的世界史学科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认为,2011年确定的包括世界史学科在内的新的一级学科点应该有一个初期保护政策,否则可能就会夭折。我们可以去要求增加更多的资源,而且存在这个可能。
在这种条件下我觉得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现有基础好的学科更应该做大做强。浙大这个学科发展还是有特点的,法国史做得不错。而且浙大以前有非常好的专项,史前史研究,现在全中国都没有一个史前史研究的点,这个方面咱们浙大能够有个突破和提升?我一直有个观点就是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必须有特色,没有特色谈不上一流。另外,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一流学科的建设完全靠招兵买马,还是要培养自己的学术梯队,增强向心力,增强人才的依恋程度。
第一个层次是全国的教育改革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总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一加一减。加是加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减什么呢?减少硕博士授权点的数量。
第二个层次就是在世界史的学科整体层面,可以概括为一严一宽。整体来讲,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不会是“大水漫灌”,因为它将来跟就业都挂钩。总体环境好像是宽松了,但是世界史学科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会产生严重问题。将来布局的时候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可能还是强的越强,弱的越弱。
第三个层次就是浙江大学世界史学科层面,可以概括为一长一短。长就是优势,短就是短板,因为将来总体布局调整之后不可能是包打天下了。浙大世界史学科方向不全很可能是优势,浙国史这个强项要继承下来,未来学科发展总体规划也要清楚自己的一长一短,并且要做到扬长避短,突出重点。
现在世界史要想扩大体量,求得发展,一定要打动校方。而要让学校感觉到世界史的重要性,找到切入点很重要。
第一个切入点就是跨学科。现在的中国世界史跟国际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距就是我们的跨学科不够。浙大是综合性学校,可以发挥浙大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提出性的建议,在世界史培养上走一条跨学科培养的道路。
第二个切入点我觉得就是现实需要。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非常需要充实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和这方面的政策和建议。现在这个渠道没有打通,这和我们自己的研究没有主动去接轨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现在国家比较关注的全球治理,特别是现在美国所谓的退出全球治理,或者说它没有能力再承担这个角色了,中国很愿意进入这个角色,而且重新制定规则等等,这个问题就非常需要研究世界史的专家提供思路和历史经验等等。
第三个切入点是世界史研究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这一点跟国内的政策挂钩就是“文化走出去”,也是现在我们政府很焦虑的问题,我们的文科怎么走出去?在“走出去”这方面,我觉得世界史有一个很好的研究就是比较研究,特别是和中国的现状或者跟中国现状有关的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比较研究。
我想我们讨论浙大世界史学科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学校,取决于浙大2030年的发展定位,是要发展成麻省理工那样的,或者加州理工那样的以理工科为主、文科为辅的学校,还是要发展成综合大学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效仿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或者芝加哥大学?这取决于校方的定位。如果要发展综合性大学,文理就要两翼齐飞。学校要在进人和扩军方面给予支持。
我感觉现在浙大在文理齐飞方面显示出要走在前面的架势。我前两天参加浙大文化遗产联盟的成立大会,校长吴朝晖去致辞了,而且一直听到11点半。那说明吴校长虽然是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但对人文社科发展有他自己的想法。罗卫东副校长刚才说要投几个亿的经费来建设文科,这个在高校里是很少的,又建立高等研究院,还主要是针对文科而言的。在这样的机遇下,世界史应当发展成优势的学科。现在法国史、美国史已经是有优势的,还有一些个人也很出类拔萃,但毕竟还是有限的。
世界史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以后,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发展不平衡,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浙江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因势而上?怎么样把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表现出来?怎么样扬长避短?世界史一级学科下面的地区史、国别史、区域史怎么样有机结合起来?
我认为就是要把我们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方的研究以及学术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越完美,越具体,越深入,它的成果的科学水平就越高,这样无论是世界史教学还是世界史研究都会登上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二战以后世界史研究的课题内容,研究范畴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单独按照传统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历史学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是全球的趋势,谁也改变不了。习总反复讲,我们要借助历史的智慧来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觉得浙江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是把理论、方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完全可以把这个做得更好。
我对浙大的历史学科稍微有所了解。除了沈坚老师的法国史研究非常知名外,以毛昭晰先生为代表的史前史研究和以黄时鉴先生为领军的中外文明交流史研究都非常具有特色。这些传统性的学科如何在未来的发展当中谋篇布局,如何发扬光大或者再建构,或许是浙大世界史学科应该长远考虑的问题。
现在有时候,国家相关部门有特别大的急务,往往需要世界史专家提供相应的咨询建议,但却经常找不到人。世界史学科的问题出在哪儿呢?稍微宏观一点的研究,就越界了;可那些未尝越界的专题,又常常留下大量的盲点。现在,日本学者之所以还在代表亚洲学界对西方发言,是不是因为他们做到了细大不捐?这是一个问题。那么,该如何去突破这个“学术第一岛链”呢?我觉得我们在参考他国研究经验的同时,还应该向中国古人学习。先哲们不厌其烦地撰写东南西北夷列传,表明他们有足够的“整体观”和“世界观”,而不是偏执一隅。这也是当今学科肢解、支零破碎的中国学术界古代刑场描写,所应当反思的。
浙大有老的优势学科。我觉得在学科建设当中还是要贯彻一个理念,老的优势学科我们尽量不丢,但是再去开拓一些相对新的领域,抓住世界的前沿。其实我现在想国家需求也是一个前沿,比如“一带一路”。我觉得现在的“一带一路”应该是中国在构建一个新的全球秩序当中的一部分,所以这次习主席去美国,然后邀请美国参加“一带一路”,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棒的事情,就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能把传统大国抛开,所以他邀请美国来参加全球治理,我觉得这是认识上的飞跃。所以我们做历史,我们做“一带一路”,可能会比一般的国际会做得更深入。
第一点,我们需要考虑文科,包括世界史的实用性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就目前的大学发展而言,内部最主要的需求可能是通识教育。现在包括浙大在内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改革,扩大通识教育的教学。世界史在通识教育里面非常重要。所以,面对这样一个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的世界史学科有一个自身的课程设计问题。如果我们这些重点大学做得好,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会影响其他院校。那样的话,世界史的毕业生也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二点,我们自身的学科建设问题。我觉得浙江大学在这方面是很有气度的,营造了很好的环境,没有简单地说,这个学科有多少实际用途才来考虑要不要发展。我觉得这才是办一流大学的领导者、管理者应有的眼界。我们做世界史也好古代刑场描写,做其他文科专业也好,有两个概念需要建立:一个是学术责任,一个是学术自由。越界的问题涉及到学术自由,盲点的问题涉及到学术责任。这两点值得我们好好地畅想一下。
最近这些年我的感觉就是清华的氛围还是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学校的主要领导,我觉得是真心实意地想把文科办好。今天开会听到浙大介绍后,我觉得浙大文科的发展环境也很好。浙大如果定位是综合性大学的话,包括世界史在内的人文学科必须有足够的和浙大的学校地位相匹配的实力,我想这是一个基本点。
另外就是在历史学科本身的人才培养之外,要在学校发挥作用,就是通识教育。很多学校提出要培养引领未来的人,不管怎样,引领未来需要有世界眼光的人,而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就要有基本的世界史教育。我们世界史学科要能够提供一些在内容上非常契合、在教学效果上能够受到学生普遍认可的课程,我想这就是世界史学科在当前环境下仍然能够生存并且适度扩大规模的重要理由。
如果我们要扩大规模,首先就要扩大转化的路径,其实就大学的任务来讲,可能就是培养人才。所以我们复旦大学也在设计这个课程。复旦大学的世界史负责第三模块,就是世界视野。复旦大学必须要培养出跟学校相适应的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所以我们世界史在慢慢建设这个模块的课程。我们学校曾到浙大调研,听了沈坚的经验交流,其实浙大做通识教育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都来学习过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
假如从学科发展的重点来讲,我有一个建议,随着现在全球化、全球治理的发展,学科可能从两个纬度上展开,实现两个转型。第一个,史学本身要促进转型,所以史学理论肯定很重要。第二个就是怎么参与全球治理。实际上这里隐含着一个观念问题,如果你的思维模式没有颠覆性的,你提出来的建议也不可能是颠覆性的。因此思维模式的,或者说观念层面的变革也很重要。浙大有几位老师都在做思想文化,所以我觉得除了法国史之外是不是还应该聚焦下思想史?
最近几年,大学世界史学科面临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科布局问题。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特色,在某个领域我们要全国很强,除了全国很强之外还有几个主要点要守住。浙大给我的印象就是法国史、美国史和史学理论很强。除了这些强点之外,我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稍微多布一点,比如说德国史。
还有一个问题是人才培养。很多大学都不留自己的学生,但是如果我们留不住自己的学生,光指望挖人是不行的世界古代史时间划分,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情感因素。我不知道浙大世界史有没有可能办一个本科专业,如果能够从本科生开始培养最好,本科生不行的话从硕士生开始培养,也是有益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