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故事1000字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29
古代希腊创造了“”(politics)、“哲学”(philosophy)、“戏剧”(drama)、“危机”(crisis)等概念,并且今天的我们仍在使用这些概念。
希腊文明的痕迹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艺术、考古遗产,还是对哲学、文学、科学、医学、法学、学等等的贡献,都在世界各地的课堂上广为传扬。
在《希腊3500年》一书中,作者罗德里克·比顿关注的不是一个特定地域,而是将“希腊语”作为希腊人的定义。书中讲述的主角,就是在漫长辽阔的年代里,用希腊语言说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用希腊语书写,见证希腊语自有信史以来不断演进之过程的人们。
最近,我们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陈莹雪,两位嘉宾以“丝绸之路彼端的伟大文明:希腊3500年”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主持人:《希腊3500年》这本书用“讲希腊语的人”这一概念,将希腊的历史上溯到3500年以前迈锡尼文明的诞生。两位老师能不能谈谈,这是希腊文明的起点吗?希腊文明来自何方?
晏绍祥:19世纪中期,当迈锡尼、克里特这些古老的文明遗址没被发现的时候,追溯希腊人的历史往往只能从荷马史诗开始,也就是说大概是在公元前10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所以乔治·格罗特(英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写《希腊史》的时候,希腊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赛会算起,在之前只有神线世纪后期,德国商人谢里曼读荷马史诗入了迷,跑到小亚细亚西北角那去一通挖掘,掘出一个特洛伊遗址。掘完之后又跑到希腊去挖,挖出了迈锡尼、梯林斯。他还准备到克里特岛去挖,但他毕竟不是搞考古的,他本是一个商人,所以他不能判定克里特文明的遗址到底在什么地方。他要挖那里的土地,在跟当地的农民谈判的时候没有能够谈下来。
一直到20世纪初,就是1900年的时候,英国的考古学家伊文思去了那个地方,他很准确地判断,希腊人传说中的米诺斯迷宫应该就在这一块,他圈定挖掘的地方就比谢里曼要小得多。那么当然,他谈判的对手就比较少,所以很快就把那块地方给谈下来,开始发掘。他后半辈子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克里特挖掘,一直到1941年希特勒占领克里特岛。现在英国在克里特岛还有发掘点。
我们现在知道的情况大概是,克里特的文明是青铜时代的人创造的,也有可能有来自小亚细亚的移民。但如果用语言来界定一个民族的话历史故事1000字,克里特人的语言基本上可以判定不是希腊语。
历史故事1000字。我们已经解读了迈锡尼人的文字,它是一种希腊语,是1952年由英国的一个年轻的建筑工程师文特里斯解读出来的。那么
?今天学界基本比较确定的结论是,他们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一支进入巴尔干的印欧人和当地新石器时代的人群结合而形成的。所以他们跟克里特有关系,实际上克里特也影响了迈锡尼,印欧人的语言和当地的那些语言结合以后,形成了后来迈锡尼的希腊语。
因为迈锡尼的国家和后来的希腊城邦是很不一样的。希腊城邦的制、寡头制、贵族制等等这些体制,基本上都是由公民大会做决定,但是迈锡尼的国家是以宫廷为中心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由一个王来统治,在西方人觉得脸上不好看,他们更多地把迈锡尼文明当作西亚和埃及文明的一种延伸。但实际上现在相当多的学者也接受了这就是希腊人的起点。
这本书《希腊3500年》,也是从克里特-迈锡尼写起。克里特-迈锡尼毫无意外,应该是希腊历史的一部分。我不知道陈老师从近现代史角度,能不能认可这种说法?
比顿这本书讲的是“讲希腊语的人的历史”,他的定位我觉得还比较准确,他是用语言来找到这个人群的共性。迈锡尼文字应该是现代希腊语的起源,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那么迈锡尼文明应该也是希腊文明的一个起源。
近几年网络上流行一种“希腊伪史论”,这个说法的主要观点有三个,第一是说希腊国土狭小多山,不像印度、中国这样拥有大河平原,所以养活不了多少人口,缺乏发展文明的条件。第二认为古希腊的伟大学者都是在古典时代这个不长的时期出现的,他们的作品在文艺复兴之前都失传了,这些作品可能是后世伪托的,是阿拉伯人和文艺复兴学者借着他们的名字写的。
历史学者和爱好者都会觉得这个说法很可笑,但没有一定的世界古代史知识积累的读者,还是会被迷惑。希望两位老师能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希腊伪史论”,我觉得在这几年好像在中国社会上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一批人提出了相关的质疑。关于第一个问题,希腊确实在古代是比较贫穷的,希腊人自己都承认。西方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说,贫穷是希腊人的伴侣。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看出来。当时他按照土地收入把公民分成四等,那么第一等公民是500麦斗,第四等是200麦斗以下,实际上我们看第一等和最下面一等之间财富的差距只有两倍半,这差距没那么大。200麦斗在我们今天看来可能没多少,但实际上一个人一个月吃的粮食可能就是2/3斗,所以200麦斗对一个希腊农民来说收入不少了。
。马克思说过,一些热带地区的人什么劳动都不干,一天到晚都有东西吃,反而确实创造不出文明来。相反,资源缺乏的地方出现资源适当的集中,社会被组织起来以后,反而容易创造出文明来。
当然希腊史我们有一系列考古和文献的证据,而且这些文献怎么从古代经过罗马,又经过阿拉伯文艺复兴,到我们现在的流传的线索是非常清晰的。
(宣传“希腊伪历论”的)人经常说的一个理由是,这些古书怎么会有那么多字?古代有那么多的莎草纸,考古学者从埃及发现的很多东西都摆在那里,我们都能看到,这是其一。
另外也不像他们说的,著名的文化人都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才出现的,荷马这人有没有不清楚,但是
。实际上荷马不是一个人,他后面是一大群人,正因为有了一大群人,才有了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而在埃及留下的莎草纸文献里面,抄荷马的是最多的,我印象中好像占了2/3。还有一些其他作家的记录等等,所以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第三个说考古,他们怀疑人家造假。我觉得那些伪史论者可能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他们把所谓的西方世界想象成铁板一块,好像西方可以联合起来造假一样。但实际上,西方国家近代以来的学术是非常民族主义的,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利益,你敢造假,马上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就把你揭发了。
希腊伪史论当中有一种说法是在文艺复兴之前,这些古典作家的作品长期失传,所以它不是真的,是别人编的。但实际上在文艺复兴之前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至少在拜占庭帝国,这些古典作家一直都在被学习,被传颂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他们作品抄本、手稿其实一直都有。有这样的观点,本身可能是对这方面的历史不太熟悉。另外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有大批的拜占庭知识分子带着这些希腊的古典作品,来到了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在意大利教授希腊语历史故事1000字。从那个时候开始,西方才有了学习希腊语的传统。在比顿的这本书里,有一段专门讲到这段历史,讲述的就是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希腊学者对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贡献。
我稍微再补充一句,即便是希腊人的文献,在中世纪的西方也没有完全失传,比如说柏拉图,中世纪西方人是知道的,有一些文本在那时候是有流传的。另外还有一些片段的关于希腊人的著述,中世纪也有流传。只不过总体上来讲,中世纪的西欧不懂希腊语。
对,中世纪拉丁世界学习希腊语主要是出于外交目的,和拜占庭有外交往来的话,会有一些人学希腊语。
另外,在拜占庭后期,大概从13世纪开始,西方拉丁世界也有些人学习希腊语。这些人学习的目的主要是想和拜占庭人进行一些神学的论辩。
有一个说法,将文明分为海洋文明和文明:海洋文明更加开放,文明更加内敛。希腊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毕竟希腊的早期文明也被称为爱琴文明,中国是文明,这两种文明的性格差异让它们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两位老师认为两种文明的划分有道理吗?中国和希腊的文明有共通之处吗?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要回答起来真不容易。这是前些年我们国内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这个说法就我个人来看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不能说它就是对的。中国至少比如说唐宋以后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在海洋上的开拓也是很明显,一直到明清的时候实都有。
,而不是以工商业为基础,这一点应该是要弄清楚的基本问题。最简单的例子,刚才我提到的梭伦改革,改革的时候划分公民等级的标准不是货币收入的多少,也不是有多少资产,它是
。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城邦里面贫富矛盾分化特别严重,希腊人经常要闹,一闹最经常喊的口号是什么?第一没收财产,第二重分土地。一直到希腊文明要结束的时候,土地还是第一位的,
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但希腊人有没有海洋活动?确实是有。最早它叫爱琴文明,倒跟海洋没关系,主要是因为这个文明是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包括爱琴海的一些岛屿之上,并不是说那些人就一定是在海上靠海谋生的。真正谋生,还是得靠地。
当然希腊人在扩张时,采用的是海上扩张的方式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我觉得也很正常,因为巴尔干就那么弹丸之地,往哪扩张呢?往北方一打,色雷斯人,接着是多瑙河那边的西徐亚人,内地根本没法扩张。
。当然这个地方可能已经有人了,有人的时候那就采取什么方式呢?要么商量大家和平共处,要不然就是拿点什么来交换,换一块地。希腊人到北非殖民的时候,他们跟当地居民商量,当地居民说这块地就给你们住,他们就在那待下来了。希腊人的殖民地都在沿海,还有另外一个因素,
。因为古代在陆地上通行是非常困难的。我经常跟学生谈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是生活在一个高铁和飞机的时代,往往不觉得距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在古代的话,你靠自己两条腿走走试试?你试试养马?希腊人穷得要命历史故事1000字,能养得起马的人都是富人,那靠牛呢?牛走得非常慢。
但是在海上可以借着风力航行,当然航行也是有季节限制的,到九、十月份以后基本上就不出去了,因为冬天海上风暴比较明显。
但即便是这样,也不是想出就能出来,得借助风力才能走。我们一看希腊人的粮食都来自于黑海地区,就觉得很方便,其实根本不方便,尤其是去的时候完全是顶着北风航行,相当困难,回来的时候相对容易一点。从埃及运粮食就更要命了,因为得顶着风走,在古代经常一走就是一两个月甚至半年,这都是常态。
晏老师说的是古代希腊人的经验。我也认同人是要生活在陆地上,大家如果打开希腊的地图,就会对它所谓的海洋文明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希腊3500年》这本书上也有希腊地图,可以看一下,它有很多的岛,应该是上千个岛,这些岛分为几个群岛。可以看出,希腊人出门就是海。
。大家可能听说过希腊的一些“船王”,在比顿的这本书上也提到过好多个,从它现在的经济结构,我们也可以把希腊称作是一个海洋文明的国家。
下面一个问题是,一般认为雅典制是世界上最早的制,是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时候建立的,而在雅典先后被马其顿和罗马征服以后,就再也没有恢复过制。实际上有不少古希腊人,比如柏拉图和修昔底德都批评过雅典制,苏格拉底也是死于雅典制,那么雅典的是一个特例吗?它对古代国家是一个合适的制度吗?
这个问题我想好多读者都是很感兴趣的,这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首先我们得解释一下,公元前508年作为制的起点,好像是现在学界一个基本共识,但实际上
,希罗多德认为克里斯提尼是雅典的建立者,但是亚里士多德更倾向于认为梭伦是制的建立者。在近代以后,以公元前508年作为制诞生的标志年代的说法,是从谁开始的呢?
刚才提到过19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这个说法是从他开始的。他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梭伦改革之后过了几十年,制就没了,如果梭伦是制是起点的话,怎么又被庇西特拉图的僭主统治取代了呢?所以近代西方批评制不是一个好制度的时候,就拿这个来说事儿,一帮穷鬼啥也不会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刚刚掌权几天就把自己出卖给了一个最坏的买主。
格罗特是一个制非常真诚的信仰者,他觉得这事还真是挺尴尬的,所以经过研究之后,把这个时间定在公元前508年,然后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证。
为什么这个时间合适呢?因为公元前508年制诞生以后,首先干的第一桩事就把斯巴达的武装干涉给打败了历史故事1000字,说明制厉害。接着公元前5世纪初,希波战争,雅典和斯巴达联合起来把波斯给打败了,之后就是雅典人在5世纪的扩张建立了海上帝国,一直到伯利克里时代。所以制起来之后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雅典一直往上走。
但实际上,这种理论是有上的一些考虑的。我们今天知道希腊城邦最早的制不是从雅典开始,实际上是从爱琴海的岛上,一个叫开俄斯的地方,有的翻译成希俄斯岛,大概是在公元前570年左右,那肯定比克里斯提尼要早。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典并不特殊。但是非常遗憾,关于其他城邦的制,我们了解得非常少,有的只有几个字的记录,或者有一篇铭文,而留下最多文献的是雅典人。
雅典在希腊这个地方是比较特殊的,大多数希腊城邦面积大概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下,但是雅典是2600平方千米,是比较大的。还有一点复古的高级感背景图,大多数希腊城邦非常贫瘠,雅典有劳里昂银矿。公元前5世纪雅典为什么有那么强大的海军?海军是要钱的,劳里昂银矿给它提供了大量的收入,它就能用这支海军控制其他的地方,让其他城邦给它交钱历史故事1000字,所以它变得越来越厉害,才有后面的一系列情况。
,公元前6世纪末,整个希腊世界有一个走向平等的趋势。但是,因为大多数城邦的制往往是昙花一现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时间都不长。能够延续时间比较长,又留下这么多文献的,到目前为止雅典是独一家,其他的我们几乎都不知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典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也就因为它特殊,所以大家都很喜欢。
很多人认为在文明古国之中,像印度和埃及的历史都是断裂的,它们遇到了多次外来者的入侵,希腊也是被罗马人征服了。两位老师觉得,罗马征服以后希腊的历史是否是断裂的呢?
首先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延续?什么叫断裂?古代埃及的文明我们今天认为是没有了,因为它的文字失传了,但是文字失传了,不代表埃及文明所有的元素都被消灭了,对不对?今天埃及国家疆土和古代埃及差别并不是特别大。有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古代的埃及人和今天的埃及人长相上还是挺像的,包括埃及人种庄稼的技术,在近代的农业技术出现之前,我相信差别应该也不会太大。从这些方面来讲,埃及的文明就不能说它完全断裂,它还是有延续性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实际上表现得更明显。谈到古代印度我们最常说的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中学的教科书里都写着——种姓制,种姓制一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的时候才在宪法里面很明确地废除了。但是北大的尚会鹏老师写过一本《种姓与印度教社会》,他谈到,实际上直到上世纪末,很多地方还留着种姓制的痕迹。另外像印度教就是从婆罗门教演变过来的,所以它也是有延续性的。
那么希腊这一边,如果从上来讲,它先被马其顿征服了。虽然马其顿人有一些人说他们是蛮子,但是马其顿的王室至少自认为是正宗的希腊人,是从阿尔戈斯迁过去的,那是正宗的希腊。
比顿在《希腊3500年》里也说了这个问题,罗马在征服希腊之前,已经在学习希腊的文化,至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甚至现在有人认为更早,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的王政时代,罗马人就已经了解了希腊文化。
拉斯说,希腊流到罗马的文化,不是涓涓细流,而是滔滔洪水,当然原话不是这样,大概是这么个意思。贺拉斯说的另外一句话也非常有名:被征服的希腊给粗鲁的拉丁姆带来了文化。维吉尔自己也承认,罗马人在文化上完全不行,他们要跟希腊人学习。东罗马在很长时间里都是用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拉丁语当然也是官方语言,但是等到查士丁尼以后,拉丁语基本上就不怎么用了,又都回到希腊语去了,所以拜占庭是希腊人的帝国。
晏老师刚才一个核心观点是很正确的,罗马对希腊的征服仅仅是上的或军事上的征服,但实际上从文化上来讲,它其实是一个被征服的对象。一直以来,希腊文化对罗马人来说都是高山仰止的。晏老师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了,另外希腊文化用希腊语讲就是“paideia”,是不会随着希腊世界或者希腊语的世界,它的政体变化而变化的,统治者可以走马灯一样地变,但是文化是永存的。不仅罗马征服希腊是如此,我们可以把拜占庭看作是希腊文化的某种延续。
拜占庭帝国结束之后,奥斯曼人占领了这片土地,希腊的文化仍然还存在,希腊人仍然还说希腊语,那么希腊的那些典籍,包括两部史诗,在整个拜占庭时期以及奥斯曼统治时期,都是学校学生必读的经典。
。回到我刚才第一个问题,我提到关于希腊语的延续性问题。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讲希腊语的人的历史,实际上所谓的讲希腊语的人历史,也就是认同和传承希腊文化的这些人的历史。这本书其实已经给了大家答案,希腊的文化延续显然不会随着罗马在上征服而断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