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小幼衔接 用好新版教材 ——浙江省小学数学“关键问题解决”暨新课程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在嘉兴举行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2-14
6月18日至19日,2024年浙江省小学数学“关键问题解决”暨新课程新教材专题研训活动在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主办,嘉兴教育学院承办,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民生事业部教研室、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协办。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全省小学数学教研员、部分骨干教师近350人参加了现场活动,省内全体教师通过教研网集体组织观看。嘉兴教育学院孙国虎副院长、嘉兴经济开发区民生事业部潘仁吉副部长、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钟麒生校长等出席开幕式。
2024年秋季,一年级将全面使用新版教材。本次活动以“依据课程标准,用好新版教材;关注小幼衔接,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编写专家作“新版教材的整体情况介绍与一年级教材解读”的专题报告,助力一线教师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观摩一年级入学阶段的课堂、用主题沙龙讨论起始年级教育教学该有的模样;分享与推广全省各地小幼衔接先行先试的经验,积极回应“小幼衔接”这一社会焦点线日上午
开幕式由嘉兴市海盐县教育研究中心吴培钢老师主持。孙国虎副院长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发表讲话,并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与支持。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钟麒生校长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对活动方案进行解读,强调本次活动聚焦小幼衔接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熊华老师以《突出数学本质,发展核心素养》和《突出知识贯通融合,落实课程协同育人》为题,对人教版新教材的整体情况与一年级上册教材作了具体介绍和解析。
熊华老师从背景、思路等方面对人教版新教材进行了整体情况介绍。强调新版教材的主要思路:构建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体系;注重情境创设,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展现知识探究过程;强化综合与实践,加强数学活动设计;关注学生评价及学业要求,科学设计作业系统;改进教材呈现方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并从内容安排及变化、各单元编排的体例结构和新教材编写特点三个方面对一年级上册教材作了具体解析。
朱育红老师从整体立意、具体内容分析、学与教支持体系与资源三方面对北师大版一年级新教材作了详细解读。
三位教材编写专家的介绍和解读,在关注学科逻辑的同时都十分强调学教方式的转型,为一线老师们如何用好新教材提供了方向和策略。18日下午,新教材新课堂和主题沙龙板块,由嘉兴教育学院小学数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朱国荣老师主持。
首先由嘉兴市嘉善县姚庄中心学校数学教师、研训中心兼职教研员曹炯老师进行课例解读。他以“教什么”与“怎么教”两个问题为核心,基于新版教材内容与前测数据剖析两节课的教学设计坚守的立场,强调:依据课标,匹配学情,用活教材。
紧接着由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严菲老师和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钟燕老师带领幼儿园大班孩子进行了课堂展示。严菲老师展示的《认识一位数》,抓住数的意义,巧妙地设计了“给物想数”“按数圈物”“选数画物”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具象—抽象—具象”的思维过程,从关联与综合的视角让学生理解数概念。钟燕老师展示的《加、减法的含义》,则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盒子游戏”打开课堂,借助“讲故事”的方式一步一步帮助学生丰富理解“加号”与“减号”的内涵,将抽象的数学运算本质形象化地进行展示。充满童趣和数学味的两节课,呈现了孩子们个性化的思考和符合逻辑的表达,传递了学教方式的转型需要教学场景的变换、好任务的设计。
沙龙邀请了人教版与北师大版编写专家熊华老师、侯慧颖老师,还专门邀请了嘉兴市海盐县资深幼儿园园长黄迪和两位大班幼儿的家长。沙龙围绕着家长对孩子即将升入小学的期盼和焦虑展开,在省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的主持下,教材编写专家、一线教师、教研员、幼儿园园长与家长代表进行了真诚而专业的对话,台上台下互动,让大家更加明确:小幼衔接不仅仅是内容,更重要的是学教方式、课堂场景布置的衔接,更需要教师的学生立场。
这个板块发言的6位代表,有校长、教研组长、低段教师,内容包括学校整体课程、小学数学学科入学课程和区域教研支持等。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张浩强校长以“科学衔接,幸福启程——幼小衔接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为题作论坛发言。他向大家全方位诠释了幼小衔接课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助力幼儿养成积极、向上、阳光的胜利实践,还从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四方面分享了低段统整课程的长期探索经验。绿城育华嘉兴长水实验学校新手教师方佳怡老师作题为“基于‘苗苗课程’的数学适应性教学的实践”的发言。她介绍了学校以多学科融合的“苗苗课程”为抓手,通过半日活动的形式推进幼小衔接的做法,以及一线老师如何基于苗苗课程开展数学适应性教学的实践路径。湖州市安吉县报福小学袁恩忠校长以“在游戏中学数学:基于思维衔接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践”为主题作经验分享。他从游戏主题活动设计的背景、游戏主题衔接的长程设计、游戏主题活动的课例分享等方面,分享了如何依托“安吉数学游戏”这一教育品牌助力幼小衔接的学校作为。嘉兴平湖市东湖小学教研组长金秀叶老师以“基于儿童,让衔接更长程、更连续”为题作发言。她以深入调研所得数据为基础,对入学前儿童的活动经验、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指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设计小幼衔接工作,做细做实关键问题,才能让衔接更有实效。嘉兴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低段教师王瑾昱老师认为,让孩子感受到小学学习很有意思,是小幼衔接的首要任务,并以《衔接有方,成长有道——聊聊小学数学幼小衔接那些事儿》为题,就一年级老师如何关注新生的心理适应、创设数学实践活动、对接幼儿园的评价等方面做了经验分享。丽水市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的陈炳珠老师从区域教研支持小幼衔接的视角,代表省小数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柳敏敏老师领衔的省教研重点课题课题组,从区域教研支持小幼衔接的视角,向大家呈现了一个山区县全面推进“科学幼小衔接”的新样态:立足儿童发展,通过“全域、全员、全覆盖”三全管理措施推进,校园环境重置、课程设置重构、教师角色互换等策略落地,把握幼小两个阶段课程教学的连续点和进阶点,开启幼儿园和小学双向科学衔接,让孩子学习有趣、有序、有用的数学。
省教研室教研员斯苗儿老师以《胆大 心细 专业——见证一场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为题,阐述了高质量教研活动策划的关键要素,包括:高质量的会议服务与支持、高质量的活动过程设计、高水平的专家报告、看得见的课堂转型策略、能落地的经验分享。并阐述了向幼儿园的课程与实施借智慧的初衷,再次强调了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小幼科学衔接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期待新课程新教材能有方向有方法的高质量实践,并和与会代表重温了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倡议书,希望特级教师和教研员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少数,始终做有能量的行走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