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历史背景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历史意义与历史结论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13
2017年1月,经济史领域期刊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首次出版了研究中国经济史问题的专刊。在卷首语中,两位专辑主编圣塔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 University)的Kris Mitchener教授和伦敦经济学院的马德斌教授以“一种新的中国经济史”为题,概括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新进展,并展望了新的发展方向。专刊同时刊发了包括陈志武、彭凯翔和朱礼军所著《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清代中国的命案史》等在内的五篇相关研究。
该文指出,20年前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中国经济史研究集中在中西发展差距这一话题。与西欧及发达国家相比,在探究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经济落后原因时,学者们已注意到了中国相关统计资料数量上的匮乏和质量上的不足。尽管国内有数千年来积累的文字资料,利用量化方法和经济理论研究这一领域的仍主要是海外研究者。
20年间,、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变迁推动了“量化历史研究”在国内的长足发展。大学、研究所和图书馆等研究设施的更新为量化和运用经济理论提供了基础。中国与世界整合程度加深,便利了思想的传播和交流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在北美、欧洲和日本,接受过量化方法训练并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者遍布世界;而在国内,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培养量化经济史方向的研究者。
参加日本京都第17届世界经济史大会的中国学者超过了100人。量化经济史的兴起中国历史时代划分,某种程度上也是研究范式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逐渐向基于市场的模式过渡过程的一部分。在新的信息技术帮助下,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合作,发掘、整理和探索资料。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的应用使学者们可以深入研究那些一度被认为不适宜量化的题目。研究者将不仅严格检验传统历史学研究中的假说,还基于社会科学的框架提出并考察新的问题。
近年来量化历史研究的成果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题是关于大分流,即为何工业和现代经济增长没有首先发生在中国?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历史时代划分,研究的主要障碍是统计资料的匮乏。作者引用经济史学家Allen等人的论断说明这一点:“对东西方比较的证据常常是脆弱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零散的产出、消费或人口数目数据的间接比较,少数直接比较收入的一般也是基于亚洲地区的零碎资料(Allen et. el,2010)。” 他们同时指出欧洲在这一方面有优势:在19世纪初设统计机构时,研究者就已经开始整理中世纪末期起的工资与价格等一系列数据(Allen et. el,2010)。这促使学者努力积累了一批中国经济史的长时段数据,包括全国和地区性的收入和工资、人口、人力资本、城市化率、价格指数、货币供应历史意义与历史结论、财政状况及利率等。这些工作为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和大分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的标志是经济理论和现代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一部分学者致力于揭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源,典例包括Greif和Tabellini比较中国和西欧文化对经济制度影响的研究(2016)、白营和龚启圣对2000年来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对战争频率影响的研究(2011)、陈硕和龚启圣有关玉米引种促进人口增长的研究(2016)、钱盛和吴乐旻有关制度对货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2014)等。其中一项重要题目是国家形成和国家能力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近年来量化历史研究者在这个方向发表了多项研究(Gao、Koyama和Sng,即将刊出;Moriguchi和Sng,2014; Rosenthal和Wong,2011;Sng,2014)。
还有一部分学者尝试结合统计方法、历史资料和新古典理论,借助公司治理、产业组织、人力资本积累、公共财政听听那冷雨历史背景、国际贸易和货币经济学等分支夯实新的中国经济史的基础历史意义与历史结论。其中,一部分研究侧重于把在国家应用新经济史方法时面临的问题置于中国进行探讨,如薛华(Carol Shiue )和Keller,以及彭凯翔利用粮价数据对古代中国市场整合程度的多项研究(Shiue,2002;Keller和Shiue,2007;彭,2008、2016)。另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如Friedman和Schwarz对大萧条时期中国银本位的研究(1963)、Braggion历史意义与历史结论、Manconi和朱海坤有关1933年美国白银法案对中国通货紧缩、劳工运动和党发展影响的研究(2016)等。
专刊同期发表的五篇论文集中体现了这部分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新的数据和新的方法。其中,陈志武听听那冷雨历史背景听听那冷雨历史背景、彭凯翔和朱礼军研究了清代命案数量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Keller、Santiago和薛华研究了清代国内贸易的发展,郝煜和薛萌考察了移民对公共品提供的影响,Yuchtman比较了旧学和新学两种教育的回报率,李丹和李楠则讨论了移民初始条件对后续发展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的两位作者Kris Mitchener教授和马德斌教授,以及该特刊文章的很多作者,包括陈志武、彭凯翔中国历史时代划分、薛华、郝煜、李楠等,都是历届量化历史讲习班的授课教师。另外的很多学者中国历史时代划分,比如朱礼军、薛萌、李丹等,都参加过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量化历史讲习班和量化历史研究国际年会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
“量化历史研究”公众号是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量化历史研究所组织,由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和管汉晖(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及其团队负责。以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学界和业界朋友,定期推送有关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历史研究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本账户同时作为“量化历史讲习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时发送讲习班的最新信息和进展。喜欢我们的朋友请搜寻公众号:QuantitativeHistory听听那冷雨历史背景,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关注订阅号的同时,我们也诚邀八方学人发送电邮建言献策。“量化历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对历史研究有、有热情的朋友,共同推动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经济史,金融史、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各类历史题材,分享观点,共享资料。我们的邮箱:。期待您的声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