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文段大全摘抄生命传记800字人物杂志自传5000字模板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7-3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蔡俊)每天早上,在乌鲁木齐天山区翠泉路蓝波湾小区,78岁老人马雁慢跑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
小区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还是个每天“码字”的业余作家。近日,她的长篇小说《荷花梦》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名人文段大全摘抄,在78岁高龄生命传记800字,马雁的这部长达4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成功出版,且质量颇精,引发读者关注。
78岁老人马雁的长篇小说《荷花梦》出版。该书见证了新疆乌鲁木齐发展历程。图为雁在家中。记者蔡俊摄
这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但又不仅限于自传。马雁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故事,与时代紧密结合,这使得《荷花梦》极具特色:她虽然讲述的是个人经历,个人命运始终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从作品的叙述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发展的脉络,从土地改革到互助组、统购统销、合作化、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变化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作品中都有或深或浅的交代和描述记录,这种编年史式的述写,使整个作品获得一种恢宏的空间,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境界、格调和品位,同时也使得作者的个人奋斗史有了更深的意义,更高的价值。”作家赵光鸣这样评价。
《荷花梦》讲述了主人公荷花的人生故事:荷花出生于解放战争时期,人生命运与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休戚相关。18岁前历经家庭变故坎坷自传5000字模板,18岁来新疆乌鲁木齐,从成家再到工作,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经商并获得成功,全书向读者揭示了有梦想就要去追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哲理。
这本自传体小说,虽非名人传记,且长达40余万字,但因为写的很有技巧,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读来像是在看一部长剧,津津有味,轻松愉悦。
故事从1948年开始讲述,每一篇章之前,对年代和当年大事都有大致交待,这是马雁在写作时很聪明别致的地方。
在讲述农业合作社荷花一家如何加入一节时,开篇这样写道:一九五五年秋后,农村互助组要联合起来成立初级农业社。上级规定:入社自愿,出社自由,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荷花在乌鲁木齐开始有创业想法章节里,开篇如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电视屏幕上做着“穿皮衣既防寒又潇洒”的广告……宝林夫妇恰巧赶上了这个好机遇,星期天不休息,在“小工房”里忙碌着。
而在荷花生意越来越旺和孩子有小分歧一章节里,则是这样的开场:二十一世纪初人物杂志,社会上流行穷穿呢子、富穿皮子。无论任何人,只要穿上一件皮衣,就好像有了身份、地位似的。
这样的交待,既清晰,又明快,让人很快进入到年代氛围中,且转换如剧场,书中人物的人生,也一幕幕拉开,自然不生硬。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雁在叙述语言上也是下足了功夫——她努力从群众语言中汲取营养,大量民间语言的应用增加了叙述的色彩感,避免了过程交代的枯燥乏味和冗杂繁琐。
如“猪吃食是往前拱,鸡吃食是往后刨,各有各的道”“这种干,那种干,不如老农一畦蒜:这种工名人文段大全摘抄,那种工,不如老农一畦葱”“从小没有娘,到老命不强”“衣服不差一柳,鞋子不差一韭”“上边一天吃个牛,经不住下边的小眼流”“天下无数有情人,满眼都是无奈人””有本事的当官掌权,没本事的管锅管碗”,如此等等,这类顺口溜式的群众语言,形象人物杂志、风趣、诙谐,马雁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人物杂志。
而除了叙述语言上的追求,在悬念的设置、叙述的迂回上,马雁也聪明地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使作品对读者的吸引力保持始终,这在一位非名人传记的小说当中,实非易事。
荷花的原型,就是马雁本人。她生于山东禹城县一个农民家庭名人文段大全摘抄,18岁时进疆,安置在乌鲁木齐,先后从事过纺织工、营业员、教师等工作,后在新疆皮草毛皮工业公司退休。
写书,在马雁是从小立志想做的事儿。虽然家境贫穷,父母离异,她没有受过很好的文化教育,但是她天资聪颖,且似乎总有一种力量,推动她将自己从小的艰难境遇用文字写出来,以纾解心中苦痛。
“到了乌鲁木齐,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周围不再有那么多家事缠绕,心中敞亮,心里的开心事儿,也想写下来,让自己有足够可以回味的甜味儿。”马雁说,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自传5000字模板,她有了难得的机会——在自治区文联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和作家们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她对写作,有了更具体的认知和基础。
45岁时生命传记800字,马雁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故事:“那时打拼得差不多了,生活条件好了,就开始写这本自传人物杂志,这一写,就是三十年名人文段大全摘抄。”直到2020年,全书才全部完成,此后修改无数次,直到今年出版。
《荷花梦》的故事线名人文段大全摘抄,跨越了新中国发展全程。马雁不是专职作家,她没有足够的知识体系去规划如何写作一部年代小说,但她每年都花一些业余时间记录身边故事的这个习惯,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丰厚的内容和资料。而大量阅读中华经典名著,也为她的写作,提供了足够的参照和学习样本。
不少书写新疆的作家,都把目光聚焦在对于大美新疆风貌的自我感受和当下烟火生活中,马雁独辟蹊径,她将自己78年的人生丰富阅历,放在时代大发展大变迁的背景下,将人生故事,巧妙融入到各个时代发展节点当中,这样的写作,将作者个性与读者共性打通,让读者产生极大共鸣和共情。
在新疆的生活,是马雁写作中独具华彩的重头篇章:在皮革厂上班的荷花,无意中改装碎皮子用来制作精美的钱包、手套,这一商机,让荷花一家走上致富道路,且成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法宝。
这是马雁的亲身经历。“乌鲁木齐是我的福地,我来到这里以后,就像获得重生,无论是经商还是写作,总有灵感和来自各方的助力人物杂志,即使有过艰苦、困难,但是,眼前总是亮堂堂的。”她说。
18岁那年冬天,刚下火车的马雁,眼中的乌鲁木齐一片白雪茫茫,行人骑着小毛驴在寒风中,踽踽独行。“60年过去,现在只要一下雪,大队扫雪车轰隆隆开过来,一个小时就清理得干干净净。到了夏天,你看看,现在的乌鲁木齐有多美。”她指着自家窗外一片绿地,那里一片青翠,繁花盛开。
“我前两天还坐地铁从南门一直坐到机械厂,唉呀,舒适的很,特别快特方便。”她笑着说自传5000字模板,这在60年前的她,不敢想象。
中国大地上,这样翻来覆去的变化随处可见。马雁说,自己有幸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且更有幸的是,能将参与到这场伟大建设中的普通人的人生,原原本本人物杂志、真真实实地书写出来。
现在,马雁又在着手写一部电视剧本《新疆人》,这部剧,她的视线仍然集中在乌鲁木齐普通人的身上:“新疆太美好了,我就想写这么多年里,我眼中看到的新疆的发展,新疆人的生活,我总有一种创作冲动,想要时时刻刻,赞美新疆。”她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