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读后感名人传记故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7-06
这本书英文名为:The Education of A Value Investor——My Transformative Quest for Wealth, Wisdom, and Enlightenment,翻成中文应该是《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教训》、《一个价值投资者的学习心得》、《一个价值投资者的成长》、《价值投资者的养成》之类的,才比较贴切。但是简体中文版,翻成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繁体中文版,翻成了《華爾街之狼從良記》。这两个已经出版的翻译版,书名翻译的都比较糟糕。又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
作者是盖伊.斯皮尔Guy Spier,管理着海蓝宝石基金the Aquamarine Fund,资产规模35亿美元。 1966年出生于南非,1984年就读牛津大学并以顶尖的成绩拿到经济学学位,1993年毕业于哈佛商学院。1997年以1500万美元起家,创立海蓝宝石基金,至今累积了大约463%的报酬率。创立海蓝宝基金之前,曾短暂担任过投资银行经理。斯皮尔2007年与投资大师巴布来,以65.01万美元共同标下一顿与股神巴菲特的午餐。
《华尔街之狼从良记》是斯皮尔的半自传,毫无保留写下从华尔街的黑名单到成功转变为价值投资者的心路历程。作者用亲身经历讲述如何从对投资一无所知、背道而驰,到学习巴菲特、芒格好榜样,在投资技能、心理、社交、阅读等方面如何选择,并提供了不少经验,例如远离市场、制定投资检查清单、用感谢信引来更好的友谊等。
盖伊•斯皮尔,有着精英教育的背景,获得牛津大学哲学经济学位,曾是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同学,后在哈佛商学院完成MBA学业。毕业后他来到华尔街,进入了一家名声不好的投行,做的业务类似于电影《华尔街之狼》中主角卖一些垃圾股票给无知的投资者。但当他逐渐发现他所在的投资银行通过使用欺诈性的交易手段获利时,他认识到自己已经站到了道德的悬崖边上摇摇欲坠,感到愤怒、沮丧与失望。
生命的转机出现在书店与《聪明的投资者》的邂逅,让他认识了价值投资以及为此书作序的巴菲特,并在随后阅读了《巴菲特传: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他被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与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他发现投行的交易经验和企业文化与巴菲特是完全对立的。
巴菲特没有在疯人院一样的地方工作,没有找借口把值得怀疑的垃圾卖给股民,或者巧取豪夺更加丰厚的佣金,然后狠狠地把合作伙伴甩在身后。为了逃离深陷不能自拔的道德泥潭,他决定离开原来的地方,尽量向巴菲特的位置靠近。
如何向巴菲特靠近?他离开了投行,订阅了价值线数据库,以价值投资理念购买了第一只股票;他努力进入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的生态圈,比如求职于运营红杉基金的瑞恩•坎尼弗投资公司,虽然最后没有进入该公司,但他以购买红杉基金的方式停留在这条轨道上,有机会参加公司的年会让他可以处于恰当的环境或人际网;最最重要的,向巴菲特靠近的方法,就是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策略。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阅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在反复阅读历年年报合集的时候,他的思维渐渐与沃伦•巴菲特趋同。他开始持续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沃伦•巴菲特遇到我的处境,他会怎样做?”
随后,盖伊创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并结识了著名投资家、价值投资者莫尼什•帕伯莱,后者成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后来二人决定联合竞拍巴菲特午餐,并于2007年竞拍成功,2008年6月25日与巴菲特午餐。那顿午餐让斯皮尔顿悟到了关于人生与投资的5个感悟。午餐后的一年内,他清退了几乎所有员工,从华尔街搬到了远离市场的苏黎世,内心越来越平静 传记读后感,业绩越来越好。
斯皮尔问巴菲特,有时候会面临一些艰难的抉择,明知是对的,执行起来却很困难,如何在业务上作出正确的决定?
巴菲特回答说,如果这件事情是反常规的,那么即便是正确的事情,人们也会规劝你不要这么做,而事实上,非常规通常证明是更好的选择。在此之后,斯皮尔努力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原则,即便他的做遭到他人的阻止,这带领他成功渡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
巴菲特待在偏僻的小城市奥马哈而不是金融中心华尔街,远离了疯狂的人群。他的手机经常关机,甚至没有电子邮件。他不会用一堆分心的会议来浪费自己的时间。在午餐期间,巴菲特展示了他的约会备忘录,几乎完全是空白的,他说他自己安排他的时间表。
而比尔盖茨的日程表充满了精确的时间,比如“6:47冲澡”“6:57刮胡子”。这两种时间系统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巴菲特不过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系统,能够给他平静思考的空间,不受那些试图主导华尔街的噪音打扰。
巴菲特拥有的这些过滤机制,帮助他隔离了很多错误的垃圾信息,避免可能削弱他判断力的分心之物,从而不受那些试图主导华尔街的噪音打扰。作者受此启发,随后也从纽约搬到苏黎世,并把办公室选址在郊区,虽然购买了彭博资讯终端机但只有在查找资料时使用而不是频繁去查看。
关于家与单位的理想通勤时间,作者专门做了研究,认为应该在十到二十分钟。这样距离很近,能够提升生活质量,但又足够远,可以把工作和家庭有效分割开。
莫尼什吃饭时带上了他的一双女儿,巴菲特和她们二人玩的不亦乐乎,也乐于与其交谈,巴菲特简直就像个老小孩。在上菜之后,巴菲特也没有中规中矩地像成年人一样吃饭。而这些举动也在巴菲特生活的其他领域得以展现,巴菲特喜欢打桥牌,弹奏四弦琴,最钟爱的是就是樱桃可乐。他还曾在美国艾奥瓦州“奥玛哈媒体俱乐部秀”时,身着报童服装化身老报童,大秀他的扔报纸功力,口中哼唱着“我只是个送报童,快乐得不得了,因为你买报纸的钱,通通进到我口袋”。
在谈话中,巴菲特展现了活跃的一面,充满了如年轻人一般的好奇心传记读后感,而这部分特质很多人在青春期就已经丧失了。芒格如此评价巴菲特,巴非特就是一部“学习机器”,他从未停止阅读传记读后感。
作者也决定给自己的生活注入更多的快乐,他和莫尼什进行为期十天的印度之旅,协办TED苏黎世大会,创建 “价值投资”年会,把相似思维方式的人们聚到一起,每周进行几次跑步或骑车,周末还会带孩子们去滑雪。他学习玩桥牌,并且重拾象棋这一爱好,这些娱乐活动,不仅丰富了他的生活,同时也增加了他关于投资的洞见。
这顿饭花费昂贵,而且投入与产出并不对等,为此,斯皮尔曾经一度怀疑这顿饭的必要性。然而这顿饭过后,他意识到在优秀的人身边可以让自己进步。这顿饭的成本和连带的风险告诉斯皮尔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还有为维系这些关系所投入的时间和经历,这些才是无价的。莫尼卡说,生命太短,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结交那些不能真诚、坦率做自己的人。
巴菲特,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少数拿得准的人身上,把其他人都放在一边。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你就不知不觉地进步。
作者反思到,最好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反而可能会阻止人的前进。最好的教育是张开所有触角,积极主动寻找正确的导师。作者认为,要追随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去模仿最好的思想,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思想。通过观察比我们更好的人怎么做,模仿他们的行为,然后亲身实践为什么他们的做法明智有效。
对于斯皮尔印象最深刻一课就是巴菲特提出的“内在”和“外在”声音的概念,因为斯皮尔不论是在求学阶段、在投行的工作、创办自己的基金,常常是以外在标准来衡量。
巴菲特认为要坚持自己内心认可的价值,不要受迫于同伴压力之类的外界力量来回动摇。巴菲特是坚持按内部记分卡行事的人,他不会重视外部的世界如何看待他、评价他,以获得高的外部记分;他只重视自己如何行事才能盈利有收益或者损失最少,他善于应用而且坚持不懈的使用内部记分卡。
“靠内部记分卡而不是外部记分卡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巴菲特如此说道,并向斯皮尔问了一个问题,“你想成为全世界人眼中最好的情人、自己内心中最糟糕的人,还是想成为自己内心中全世界最好的情人,但被全世界看作最糟糕的?”答案在他提出问题时就已很明显了,但人们还是通常会花更多时间去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我。
巴菲特的一个鲜明特征传记读后感,就是他非常清晰地靠自己的内部记分卡生活。这不是说他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而是说他做的事情都是自以为正确的传记读后感。所有需要妥协自己的标准,或者冒犯自己的信念的事情,他都会说不。
3、不要和企业高管谈话,而是以客观的方式研究公司年报和其他公开数据,还有新闻,效果更好;公司高管会误导你,无论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
4、按照正确顺序研究投资信息:先看最客观的信息,如年报、季报、招股说明书,再看客观性较低的资料,如券商研报、媒体信息、电话会议记录、公司或创始人的书等等,顺序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让自己做到客观名人传记故事,而不是被第一时间看到的信息影响判断。
5、只与没有私心的人讨论你的投资观点(与其他投资者分享你的投资知识,不过要跟随那些能在逆境中保持自我的人);
7、 如果买的股票下跌了,2年之内不要卖名人传记故事。在买入任何股票之前,确保你足够喜欢它,哪怕你买入之后股价就腰斩,你也愿意持有它两年;自己就算犯了错误,也要让这个错误持续时间2年以上,目的是让自己做决定之前更加认线、不要公开谈论所持仓的股票。原因不是怕别人知道,而是这可能会无法让投资者客观公正的看待持仓股票。因为我们一旦公开看好某只股票,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正确性,我们就容易忽视股票中的缺点,容易一直维持看好的观点。一旦改变对某只股票的观点,岂不等于打自己的脸?
而企业发展其实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对于股票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是一些完全相反的观点,从看好变成看空。如果你的观点变了,其他人就会认为被骗了。这种现象在雪球等股票论坛上非常多。所以,明智的大V最好别披露自己的持仓,免得惹得一身骚,对自己的投资有很多负面影响。
股票投资中很容易犯错,为了避免犯错,作者设置了一系列投资检查清单(checklist),总共有70多项,在投资某股票前会仔细进行各方面审视。
清单1、这家公司管理团队的关键人物,有没有人正在经历困难的个人事务,可能彻底影响他们造福股东的能力?此外,这个管理团队之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愚蠢的自私行为?
清单3、超出这家公司控制的价值链其他部分,如果发生改变,会对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它的收益是否危险地依赖于信贷市场,或者某种商品的价格?
清单4、这只股票够便宜吗?我敢确定,自己是按这家公司目前的价值出价——而不是因为对其未来过度的乐观?这笔投资是否通过满足我的某些个人需求,从心理上满足了我?例如,我坚持买它,是不是因为它让我感觉自己更聪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