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科学家排名名人写人的文章摘抄个人自传范本伟人传记动画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21
地质学、矿床学家。生于1898年9月7日,卒于1966年8月14日。上海人。1920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学位。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对我国煤岩学、矿相学、区域地质学、地震学和陨石学等都进行过先驱性的研究,对矿床学造诣尤深。在燃料、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都有大量论述。指导发现淮南八公山煤田、安徽风台磷矿、福建漳浦铝土矿、南京栖霞山铅锌矿等许多矿床。首先指出华北、松辽、渤海、塔里木可能蕴藏大量石油名人写人的文章摘抄。在我国最早提出地质理论找矿,强调应用研究,倡导使用综合勘查方法,重视经济效益。
在中国地质事业的创业时期,谢家荣一改时兴的重理论轻经济的科研风尚,提出经济地质学的重要性,其矿业思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至今个人自传范本。
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古地理学家。生于1909年2月15日,卒于1989年7月18日。浙江新登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4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分校硕士学位名人写人的文章摘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30年代初独自冒险到大理点苍山洱海及鸡足山一带进行野外工作。参加嘉陵江考察队,沿江步行400千米绘制了嘉陵江曲流分布图。与施雅风、陈述彭撰写的《中国地形区划草案》,首次提出中国地形三大区划分的思想。运用景观分带学说和专门方法研究了中国新生代时期自然地带分异的规律,重建了第三纪和第四纪的自然地带和自然区。
女。生物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家。生于1920年7月19日。湖北咸宁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6年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中国第二届地层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届,政协二届委员、六届,九三学社,全国妇联副主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世界著名科学家排名。主持完成了《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古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西沙北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有孔虫》、《松辽平原白垩纪-第三纪介形虫》和《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等重要著作。在进行微体古生物教学工作中,指导教师主编了《微体古生物教程》,是中国第一部这方面系统全面的教材。1987年指导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微体古生物科研和教学,完成了几个门类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软件伟人传记动画,已被中国部分石油生产单位采用,创造了经济效益。
矿床地质学家。生于1907年9月22日,卒于1991年10月28日。上海奉贤人。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历任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副院长、研究生部主任个人自传范本,中国地质学会第23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早年从事矿床和水文工程地质工作名人写人的文章摘抄,对南京附近矿产作了系统的研究,并曾调查湘黔铁路沿线年后赴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等省考察,汇集了丰富的地质资料,著有《西部盐产调查实录》等专著和论文,于盐矿研究方面建树尤丰。1957年起从事柴达木盆地开发研究。长期领导北京地质学院钾盐地质研究组,开展钾盐找矿和盐矿成因理论研究。
史古学、古生物学家。生于1904年1月19日,卒于1982年9月18日。河北丰南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然博物馆学会主席,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名誉委员,联合国史前学和原史学协会名誉理事,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兼副秘书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1931年起,确认石器、用火灰烬等的存在,为周口店是古人类遗址提供考古学重要依据。主持山顶洞人遗址发掘,获得大量极有价值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遗物。1949年积极开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研究,为中国旧石器时古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区域岩石及有色金属矿床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排名,生于1915年7月14日,河北迁安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学系。曾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从事区域地质矿产研究工作。九三学社优秀社员,第二届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43年在新疆等西北地区调查地质矿产。1950年在辽宁东部普查铜铅锌矿产,以后从事祁连山、秦岭褶皱带一些金属矿床的勘查和区域岩浆岩与成矿规律的研究。1962年后主要从事甘肃、青海、陕西等区金属矿床成矿研究业务上的组织领导工作。
宋叔和等人于1947年开始对甘肃白银厂进行了矿产评价,指出了勘探方向,古老的矿山终于复活,白银厂成为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产铜基地。
构造地质学家。生于1903年6月23日,卒于1994年4月4日。河南荥阳人。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曾任西安地质学院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西安分会理事长。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个人自传范本伟人传记动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0年发现了巩县小关铝土矿,正确评价了宝丰梁煤矿并使之扩展为平顶山大型优质烟煤矿。在河南嵩山地区首次发现中国的太古界与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面,并将该不整合面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命名为嵩阳运动。提出了“黄土线”的概念,对黄河河道发育历史提出新看法。发现并论述了大量的“一边翘起、一边俯倾”的块断运动。60年代初期创立了“镶嵌构造学说”,提出整个地壳是由一级套一级的地壳块体同构造活动带镶嵌起来的构造原理。70年代中期强调整个地质构造的近等间距性及其级级相套性,并指出这是石化了的地壳波浪,从而将镶嵌构造学说发展为地壳镶嵌构造与波浪运动学说。
地质学、古生物学家。生于1902年2月23日,卒于1984年1月27日。河北平乡人。1931年获法国理学博士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学术研究领域包括古生物许多门类、显生宙各个系的地层学以及有关能源和矿产资源研究伟人传记动画,以对志留系软体动物化石和笔石化石的研究所作出的贡献而著名。主编了第一部中国区域地层表和《中国地层典》的石碳系分册。1972年始将国际地球科学最新重大突破板块构造学向国内作了系统介绍,推动了中国板块构造学研究。1978年发表了《论褶皱幕》专著,对中国的褶皱幕旋回的划分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对古生物钟的研究,为古生物学和天文学的相互渗透客观存在阐明地球历史方面起了先导作用。也是我国地层规范的创始人,我国志留系研究的奠基人,我国无脊椎古生物学开拓者和推动我国地球科学事业的优秀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尹赞勋在地层古生物研究领域,成绩显赫世界著名科学家排名。特别是《中国区域地层表》所反映出中国地史时期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
煤田地质学家。生于1919年5月17日。山东蓬莱人。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6年北京大学研究生结业。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第六、七届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委员,九三学社中央院士委员会委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提出中国煤多演化阶段、多热源叠加变质理论和区域岩浆热变作用,开拓性地解决了我国部分“煤级偏高”的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煤种分带规律,对寻找急需煤种起指导作用伟人传记动画,预测赋存炼焦煤的地区已证实是很大潜力的炼焦煤基地。对我国煤田分布规律和含煤建造类型的研究起到理论指导作用。首次确定以禹县为代表的华北晚古生代煤系沉积体系、聚煤模式,对我国聚煤规律的研究做了先导工作。负责创建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专业,首先开出了“煤田地质学”和“中国煤田”课,为发展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煤地质学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著有《华北石炭二叠纪煤变质特征地质因素探讨》、《中国煤田地质学》等名人写人的文章摘抄。
地球物理学家。生于1908年6月25日,卒于1992年1月14日,浙江嘉善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38年回国,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所长,物化地质部地矿司副司长,地球物理勘探总工程师和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任这两个学会的理事长世界著名科学家排名。1955年对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编著《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和《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对发展地球物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顾功叙一直从事地球物理探矿研究工作。在当任地质部物探局总工程师期间,对开创我国的地球物理探矿事业的发展和大庆油田等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世界著名科学家排名。
大地构造和石油地质学家。生于1904年3月30日,卒于1995年3月22日。四川仁寿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48年被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被瑞士联邦工学院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被美洲地质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1988年被原苏联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名誉院长。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伟人传记动画,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八、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大地构造学、石油地质学、地质制图、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方面有很深造诣,对中国的二叠纪提出了划时代的分层,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首次用历史分析法阐述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特征及演化,并创立了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奠定了中国历史大地构造学的基础。提出了单元相互转化机制和多旋回构造运动理论。主编数十幅地质图及全国地质图,对全国矿产普查有指导意义,对我国西北提出了大型盆地多层多期生储油理论和陆相生油理论。坚持对东部开展找油工作,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