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200字值得看的名人传记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07
早在40多年前,国家就明确提出了给学生减负,可为什么到现在,学生的负担却越“减”越重?在中国杰出家、科学家、富豪榜中缘何没有高考状元?给学生减负,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各自的责任是什么?减负后学生干什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轻松地走在成长的路上?7月20日上午,本报邀请省会知名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值得看的名人传记、一线老师、家长就此深入探讨(如下图)。
主持人:为中小学生“减负”已经喊了许多年,可孩子们的负担却越“减”越重。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引起国家高层的关注值得看的名人传记,并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注重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教育部相关人士近日也表示,从6月起,向社会征集学生“减负”良策。这一征集令立即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关注。人们在肯定教育部良好初衷的同时,也表示忧虑,“减负”喊了几十年,却越减越重,“良策”能成为根治良药吗?请大家各抒己见!
马自力(原郑州一中校长):20年前,一家媒体刊登文章,《从聪明孩子变成笨蛋大人》,文章说本来孩子在小学时是很聪明的,由于学习负担过重,抑制了个性发展,长大后慢慢变成了一个一事无成的大笨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很少能让孩子张扬个性,而真正的大师都是非常注重个性发展的,而不是完全靠考试得第一铸就的。
著名学者丁肇中做过一个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很少由常考第一名的人获得。中国一家网站的调查也显示,中国杰出家、科学家、院士、富豪榜中也没有高考状元。这说明,学习成绩好并不代表将来就一定能成才。
郑州一中原先曾经做过试验名人传记200字,每周拿出两天半的时间正常给学生上课值得看的名人传记,另外的时间用来发展学生个性,结果比一周7天都上课的效果还要好,升学率也没降低,但对孩子们来说可不一样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了,会终生受益。所以说,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有时不一定成正比。
给学生“减负”怎么减,认真贯彻义务教育就近分配是个前提,应该出台强有力的政策,任何学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择校,名校、差校的差距缩小了,没有了攀比,自然学生的负担就会减轻些,家长的负担也会降下来。
现在,社会上,孩子都去学奥数,其实这是个大误区。奥数班是为数学家选苗子的,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实际上真正适合上奥数班的学生连千分之三都不到。可现在有择校,而且择校要考奥数,孩子们不学奥数,怎么办?所以,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田星灿(原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给学生“减负”不妨学学山东。2007年以来,山东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此项制度实施后,全省中小学作息时间基本规范,节假日、双休日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的课业负担大为减轻,老师、学生轻松了不少。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广大老师推进教育创新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此“民心工程”得到老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
山东的经验有几点可供借鉴,首先是范围广,全省全部实施此改革,不留一点空白,任何地区都没有钻空子的可能。其次是政府主导,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主要任务,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坚持不懈,义无反顾地抓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强化督导与处罚力度,确保减负政策的落实。山东在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举报电话,向广大家长发放《致全省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明给学生减负的意义,同时加大暗访、检查力度。2008年以来,因没认线名县教育局长受到行政处分,3名校长被免职。由于力度大,彻底震慑了想搞小动作的人。所以,河南要想搞好减负工作,多学学山东的经验是有必要的。
张炳全(原郑州八中校长):其实,给学生“减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就提出来了,可为什么一直没减下来呢?因为上学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学生为了提高成绩,不得不拼精力,拼时间,不得不上补习班。这是由大环境决定的。在国外的学校,很少有老师讲学生只听的事值得看的名人传记,学生发问的机会非常多,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变革。
田星灿:想给学生“减负”,就必须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特别是对老师的考核体制进行改革,提高老师的待遇,这样才能促使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独立性和批判性。
现在,教育界有一种不好的做法,那就是不重视基层的声音,如编写教材,都是些专家闷在房子里编,根本不让一线老师参加,结果肯定适得其反,编出的教材并不适合基层教学用,不适合学生能力的提高。
何守刚(郑州81中校长):实践证明,政府的导向非常重要,如果政府能下决心严格控制各种选拔性考试,严禁各种形式的补课,切实搞好均衡化发展,才有可能把“减负”的基础工作做好。
另一方面,国家还应该提高教师的准入门槛,让精英搞教育,让高素质老师来做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给老师更多钻研业务的时间,也可以像大学老师一样,让中小学老师弹性坐班,而不是天天困在学校里。
王建波(郑州晨钟〈陈中〉教育集团市场总监):前一段,为打击奥数班,西安动了大劲,只要发现培训学校办奥数班,就取消办学资格,结果一些培训学校在给学生上课时,都准备了两套资料名人传记200字,一套是奥数的,一套是其他教材,根本堵不住。这说明,给学生“减负”,如果不从上游疏导,堵下游是没用的。
杨志明(郑州外国语学校〈分校〉班主任):学生负担重,和目前存在的三种制度有关。第一是用人制度。现在很多单位招人,哪怕只招一个小文员,都要求“非全日制本科生不要”“非211大学毕业的不要”“非985大学毕业的不要”,这样一来,上大专没用了,中专更不用说,逼得学生只有考重点大学,考“211大学”,考“985大学”,跨进了这些大学的门,就等于有业可就了,学生都考这些学校,竞争能不激烈吗?不自己给自己加压,行吗?
其次,是高考招生方式问题,一考定终身。应该允许学生多次考试,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上大学。招生制度中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填报志愿问题,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可报的学校太少,如果不被这个学校录取,可能也不会被别的学校录取,而在国外,一个学生同时被几十所大学录取是很正常的事,但在国内就不可能,这既浪费了人才,也可能埋没人才。
只要考上了大学,就能轻松毕业,这也是个问题。现在,在很多大学里,学生谈恋爱成风,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学习压力小了,很容易就能拿到大学文凭。而在国外,大学是宽进严出,不努力是很难拿到毕业文凭的。
另外,就是评价制度的问题。现在评价一所学校好坏,就是看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率有多高;评价一个老师,就是看教的学生有多少人考入了重点大学。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校、老师自然是围绕它转,自然会往学生身上加码。
所以说,要想彻底“减负”值得看的名人传记,只能自上而下对这几项制度进行改革,否则,给学生“减负”很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印建坤(郑州新东方学校校长):在我们国家,学生不能“减负”,根本原因还在优质大学资源的稀缺。美国的前100所大学被世界各地认可,中国没有这么多好大学,而大家又都想上好大学,怎么能不拼?
在国外,社区里都有学校教父母怎么做一个好爸妈,怎样教育孩子,怎样不给孩子施压。在美国,有90%的家长会在暑假里让孩子参加各种夏令营。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培训学校也是做教育的,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培训学校不是教育机构,它就是一个商业机构,是要赚钱的,它是为了满足部分学生某一方面的需求,是因材施教的,而教育机构必须是公益的,它要满足绝大多数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名人传记200字。
郑学春(郑州大山教育集团副校长):前不久,一位中国文艺工作者说起一件事,他到国外访问期间,在一所学校,老师问16加17等于多少?结果只有一位孩子答对了。无疑,这是中国孩子。老师又问,知道16加17等于多少有什么意义?小孩子没回答出来。中国的教育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特别注重教给孩子现成的知识,至于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很少。这种教育模式值得商榷。而且,因材施教才是培训机构该做的事。
张煜(郑州阳光外语学校副校长):孩子“减负”后,腾出来的时间干什么呢?可以搞特色训练,而这正是各个培训机构大显身手的时候,各个培训机构就是要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挥各自特长和爱好,有针对性地施教。
靳芳(郑州联大教育集团VIP中心校长):怎样让学生“减负”后多学一招呢?外语培训机构可以开设小语种课,让学生学习法语、意大利语,学习这些小语种,绝不是为了应试,而是让孩子们多学一门知识或者未来就业的“武艺”。
郭昌博(郑州创奇学校校长):要想让学生负担减下来,提高学习效率是关键,减轻负担可以,但不能减成绩。
学习其实就是“读、写、算、记”这四项技能,如果把孩子的记忆力提高一倍他就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果把他的阅读速度提高五倍,他就可以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一周要看的书,如果把它写字的速度提高一倍,又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这样学生就会感觉轻松很多。
著名速读专家杨碧堂先生说:经过训练,人人都可以成为“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才。他说,经过训练,普通人的阅读速度可以从每分钟300字~700字提高到3000字~10000字名人传记200字。目前世界上读书最快的人是菲律宾的玛莉亚,每分钟能读16万字。杨先生的得意中学生于如冈,经过训练,阅读速度可达每分钟14000字。
如果我们的学生通过专业训练,掌握了提高记忆力和阅读力的方法,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就能节约很多时间了吗?
节约的时间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阅读。那么,孩子到底该读什么书呢?我觉得孩子们应该读的书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看励志的书,这可以让孩子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会科学规划时间,能够明辨是非,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第二类看名人传记和伟人传记,让孩子看看名人和伟人是怎样成功的,帮他们找到成功的榜样;第三类看学习方法方面的书,譬如北大状元谈经验、清华状元谈经验、我是怎样考进哈佛的、我是怎样考进剑桥的,让孩子们树立考名校的信念,消除名校的神秘感,不再认为名校很遥远;第四类看中外名著和、经济、军事、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书,充分打开他们的视野。
胡建玲(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校长):大家都知道哈佛大学拒录北京高考状元的事,不难看出,哈佛大学看重的不是死知识,而是活的能力。但现实中,学生是被动学习、被动考试,学生吃的不是自助餐,而是老师做好的套餐。完全扼杀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动力。其实,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小学到底要教孩子什么,绝不是光教课本知识,小学是搞博学教育的地方,是教孩子做事、做人的地方,孩子的前途也绝不是一张卷子决定的。
有限的课堂,无限的学习。因此,我们学校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把大量精力花在对孩子心智的培养上,让他们有一颗阳光、快乐的心,让他们有一个好的身体,享受快乐人生。
学校是一个等待孩子长大的地方,不能对孩子苛求,要突出人性化。所以,我们要求老师不能大声呵斥学生,学校里边装了很多镜子,如果哪个孩子做错了事,我们就让孩子在镜子前自己反省。
秋天到了,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农田里去收获庄稼,让学生去感知收获的快乐。我们还注意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搞研究,自己动手、动脑,结果搞出了很多名堂。实践证明,我们没有加重孩子负担,却让孩子学到了很多东西,这种做法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宋艳松(教育说吧网友):我女儿上初二。她每天早上5点40分起床,晚上8点40分才放学,很辛苦。我曾问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了,你愿意吗?她说,做梦都想。
还有一次,跟她说“低碳”生活,她问我什么是“低碳”生活,我问她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她说,每天只知道上课学习,就没工夫了解外面的世界,当然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了。这说明学校教育跟现实有多么脱节。
现在大家都说孩子负担重,那么这些负担都是谁加到孩子身上的呢?我看有老师加的,也有家长加的。作为家长经常处于矛盾当中,既怕孩子太累,又怕孩子考不上好大学,不得不加压。
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让孩子轻松地走在成长的路上呢?我想除了家长的心态要改变,不要给孩子提过高要求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变,要教孩子既读有字的书,也读无字的书,多在实践中教孩子知识,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少布置些写的作业,有些题,孩子已经会了,就没必要再让孩子无休止地写了,而应该多布置些需要在生活中完成的作业,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轻松走在成长路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