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科学家简介人物通讯300字川端康成名人原文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7
《科学时报》:您曾经说过,中小型出版社应认清自己的优势,走个性化的出版道路,形成风格,围绕定位做品牌。您以为中央编译出版社占有何种优势?你们是如何以此具体定位、打造品牌的?并请您具体谈谈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出版风格。
和龑:中央编译出版社是中央编译局所属的出版单位,中央编译局有两个翻译部门、两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4个公开杂志及两个内部刊物,这些都是我社可以充分依靠的学术资源和翻译资源。根据这一丰富资源,我们将中央编译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定位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所以我社注重在“编”和“译”二字上下功夫人物通讯300字。
“编”是以研究为主,所针对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科学,其中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人物通讯300字、哲学研究为主要特色人物通讯300字。因为这几个学科也是中央编译局的研究重点,中央编译局拥有着强大的研究队伍,所以我社强调出版这类学术书籍必须是经典的、原创的,代表时代水平的。
在“译”方面,因为中央编译局具备了不可或缺的这个多语言翻译编辑条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央编译出版社经过多年积累,拥有了专业的编辑和翻译队伍,并设有专门的版权部、外文编辑室。编辑们大多能够直接与国外的出版商、科研机构、作者对话沟通。基于这些资源优势,我社源源不断地推出一批又一批有特色的西方学术前沿书籍。
为了在学术书籍的出版上,走出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年我社除了配合中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出版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图书之外,还出了一批国际上尖端的学、哲学、经济学著作。例如,2006年出版的高端社科经典图书《社会主义体制》,是一部50多万字的理论著作,因为其内容厚重、经典,并在学术上处于前沿,所以这本书当年就创造了单品销售码洋超过50万元的不俗业绩。
《科学时报》:2008年出版的《沉思录》曾带动了国内大众哲学书出版的潮流,让哲学也开始亲民;据称,今年上半年中央编译出版社还将推出“大师智慧书架”。当时是如何策划哲学经典的大众化阅读的?《沉思录》出书后,市面上很快出现了一批跟风书川端康成名人原文,你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和龑:如读者们看到的2008年初出版的《沉思录》一样,我社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持续打造经典著作大众化的产品。不是一个板块的问题,而是要形成一条产品线。
高端的小众图书都是经过历史岁月的洗刷、沉淀的传世之作,作为出版人,应该引导阅读,而不是简单地迎合读者需求川端康成名人原文,应该让更多的人读懂这些经典著作。最初,我们将《沉思录》作为尝试和研究的对象,这本书推出来以后正如大家期待的那样,真正成为了一个经典大众化的哲学读物。我们相继推出了《沉思录》的5个版本,并准备再出领导干部阅读本和青少年的阅读本。我们又相继推出推荐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书》,罗素的《幸福之路》、《勇气的力量》等一系列名家的经典作品。今后还准备把叔本华、伏尔泰、弗洛伊德等大师的经典著作引荐给大众,来推动这种经典的大众化出版工作,所以学术经典的大众化不是不可行,而是可行的。
《科学时报》:近几年,中央编译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英文原版小说。而出版这些原著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些英文经典原著与其他出版社的书有何不同之处?
和龑:全球化让世界各国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走得越来越近,我国各地也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为了能正确地引导人们学习外国语言和吸收外国文化,迄今为止我社陆续出版了近30种英文经典原著,并准备再经过三五年的努力,将这个出版板块作出我们独有的特色。
与其他大型出版社出版的此类书籍不同之处在于,我社借助强大的版权和翻译优势,着重做好英文原版图书的文本甄别工作,以推出最好的版本。此外,除了出版此类书籍外,我社还将出版名人传记世界著名科学家简介、大师传记,将英文原版书向社会学、学等学科领域发展。
《科学时报》:您刚才说到“做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您也认为中央编译出版社肩负着中国的思想走出去的出版使命,让国内的学术思想走出国门,你们具体有哪些出版措施?
和龑:作为中西方文化的摆渡者,希望我社能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如今,引进国外的书籍很多,而对外输出的国内原创图书少,其中传递中国现当代思想的图书则更少,多数图书都是有关中医、针灸、武术、剪纸、风筝等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中央编译出版社将邀请国际上社科学术界一些顶尖级专家组成学术通讯指导委员会,通过他们帮助本社去遴选、推荐作品和作者,以保证本社所出的书具有尖端水准川端康成名人原文川端康成名人原文。以此来推动我国学术出版,增进中华民族与西方的文化思想之间的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科学时报》:学术著作的阅读对象始终是小众人群,您认为除了新华书店、大型书城,中央编译出版社还能依靠什么样的渠道将学术著作传递到读者手中?
和龑:中国最宝贵的就是广大的市场资源。大学近2000所,科研院所也是几千所,这部分人就是一个很大的阅读群、潜在的市场。人们总说,学术出版难、卖书难、买书难,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潜力,渠道还没有完全疏通。
我在中央编译出版社的4年里做了一件实事,就是“三通一平”的工作,即进行了发行渠道的开掘。积极开拓除地面店之外的其他销售渠道。现在我社的学术书籍的销售渠道中地面店只占50% ,剩下的50%在图书馆馆配、网络销售,还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直销和民营。
《科学时报》:我手头有一个资料,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销售过亿元,人均毛利润超过20万元,人均销售超过200万元。现在中国有近600家出版社,美国有2万多家出版社,韩国有1万多家出版社,我国香港地区有5000多家出版社,其中大部分是贵社这种类型的中小型出版社。中小型出版社怎么样才能走出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和龑:我从来都认为,中小型出版社需要做精做强,首先要解决的是自我造血功能,解决了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人物通讯300字、自负盈亏,才能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仅仅靠与民营公司合作出版的道路来生存,是永远实现不了出版社的自我造血功能的,只有拥有了良性循环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地自我发展。
如何才能具有自我造血功能?除了产品定位要好,出版社要具备独立的选题策划和产品研发能力,能主动策划的本版图书,还要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这些年我们逐步解决了自我造血功能。如我社的社科图书已有了自己的特色,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简介、学、经济学,而没有做得面面俱到。此外,我社60%的图书是引进的版权书, 70%以上是小众书种学术书。如近年我们正在策划出版一套中国现当代思想家的文库,区别于其他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家文库。就是基于我们认为“思想是可以传承的”这样一种文化出版理念。
所以在今天这个出版体制改革的大趋势下川端康成名人原文,我认为有特色、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中小型出版社一样有生存的空间,也有生存的必要,也有发展的余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