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6-12
耿风泉一家三代都是军人。父亲耿兰田曾经参加辉县抗日武工队、抗美援朝,从小带着耿风泉走访战友,受父亲影响,他参军入伍,当了一名雷达兵。退伍后继承父亲遗志,年如一日,踏遍太行山老区的村村寨寨,收集整理上万件抗战实物。后又把自己的儿子送入部队,为国家奉献热血青春,自己在家乡创办红色抗战家庭展览馆,免费供世人参观,积极传播抗战精神,普及国防教育,先后组织抗战实物展览近千场,让红色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太行山下熠熠生辉。月荣获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军区部联合组织评选的“永远的兵”河南省第六届优秀年度十大人物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三代军人的70年岁月沧桑,这个家族用坚决的行为,践行了一个抗日老兵的家训。70年荣辱得失,这个家族用朴素的信仰,坚守了铜墙铁壁般的抗战精神。70年的执着追求,这个家族用万余件抗战实物,重现起当年的峥嵘岁月,珍藏了太行山人光荣的红色历史。
巍巍南太行山脚下,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县城,从共工氏开辟中国有史以来的纪年开始,这座小城就开始沉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史长河中,古共辉县名人英雄辈出。纵观古共历史,凡有名者,或才智非凡,或大义凛然,或正义英勇,或默默奉献,…耿风泉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的人。
历史悠久的辉县市是在1938年的农历正月十七被日军占领的。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他们在占领区地面的军事武装并没有放下武器,军国主义不甘心失败。即便投降也是向的军事力量投降,日军当时非常仇视中国党领导的武装。辉县的抗战武装在太行八路军皮定均司令的率领下,对驻辉日军发出了最后通牒,在辉县城的日军仍不理会的情况下,抗日武装在日寇无条件投降的第三天即1945年8月17日对辉县发起决战总攻,我太行军民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侵占辉县7年之久的鬼子被一举全歼。
1938年,辉县冯庄村的耿兰田还是一个15岁的少年,读了几年私塾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赶上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没法再读了,过完元宵节后辉县开始沦陷。当年秋天,耿兰田和村里的一些青壮年被日本人抓走做劳役,干了两个月左右耿兰田自己瞅准时机跑了。逃脱魔爪后耿兰田就参加了由皮定均领导的辉县抗日组织——郭兴抗日武工队,跟随郭兴队长打鬼子。抗战胜利后耿兰田又随部队北上,到西北参加宁夏战役、延安保卫战等,后又入朝参战,1953年耿兰田从朝鲜战场解甲归乡。
1964年4月23日,耿兰田的二儿子耿风泉出生在辉县城关镇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冯庄村。说这个村庄普通,是因为他虽然属于县城关镇所辖,但在当时,却是一个交通十分不便的小村庄。村里通往县城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村边是一个乱坟岗,村里的姑娘都争着嫁到村外,村里的小伙子很难找到媳妇。和现在位于辉县标志通枢纽位置的冯庄村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孤僻偏远的小村庄,在那个缺少精神文化生活的年代,一年下来露天电影也上映的屈指可数,且都是《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几部老电影,每次放映全村老少坐满了全场,看得津津有味。然而,这根本满足不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耿风泉的记忆中,自己的父亲耿兰田经常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在村大队部表演打鬼子的情景剧,和村民们自娱自乐。
“我刚记事时,俺村大队部,几乎每天晚上都表演红色节目,有扭秧歌,唱《在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万寿无疆》等歌曲。我父亲带上部队上的服装,以及抗战时缴获的战利品:日本鬼子的军装、大衣、军靴、皮带等,用这些做道具表演特别出效果,村民爱看。因此基本上天天都表演,穿上日本鬼子的衣服,化点丑妆,表演抓日本鬼子。我记事以来父亲当导演,就一直演这些节目。”采访中,耿风泉对记者说。
耿兰田上过私塾,识字,又饱受战争洗礼,阅历丰富,因此耿兰田在村里为百姓组织表演捉汉奸、打鬼子的情景剧得心应手。幼时的耿风泉几乎每天晚上跟随父亲参加这些活动,打鬼子的抗战精神潜移默化沁入心扉。
辉县地处太行山区,抗战时是日军和各支抗战力量的拉锯区。为了让情景剧表演的更逼真,耿兰田就开始向十里八乡的老战友和经历者收集整理抗战故事,四处收集抗战时留下来的各种帽子、衣服等实物等,逐渐的这成了父亲耿兰田经常要做的事。每次耿兰田去战友家做客寻找抗战实物道具时,都会带上耿风泉,耿风泉幼小的心灵也一点点了解和领会了关于辉县抗战的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识字的耿兰田对收集来的实物一一进行登记,记录来源信息,父亲这些严谨认真的做法,都成为后来耿风泉学习的榜样。
有人说军营是一个大熔炉,是一所大学校,是一个锻炼人、塑造人的大集体。也有人说,当兵后悔两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其实凡是当过兵的人,都始终无悔,还很怀恋,更多的还会把自己的后代送入部队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部队的锻炼,确实影响人的一生。
耿风泉弟兄三个,他在家排行老二,全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父亲对耿风泉却格外喜欢,一直坚持让他上完高中,在心中早早就有个想法:让他到部队去锻炼锻炼。
1983年12月,在父亲耿兰田的大力支持下,耿风泉通过政审体检应征入伍。临行前一晚,父亲一再嘱咐耿风泉,到部队要听党的话,听领导的话,工作要积极主动,要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学习雷锋,学习战斗英雄,并希望早日能接到耿风泉在部队的喜报。
听着父亲殷切的叮咛嘱咐,耿风泉一个劲地点头,他知道父亲对自己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在部队有所建树,干出成绩,有出息,为他这个老军人、老脸上增光添彩。因此自己也在心里暗下决心,到部队一定好好干,决不辜负父亲的期望。
第二天,冯庄全村开会,耿风泉佩戴大红花,怀着激动的心情,入伍来到河北原52953部队,所在驻地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乡河北省张家口怀来县。
来到部队,新兵训练完全不是自己在家里想象的那么好玩。枯燥无味的训练,疲惫困乏的劳累,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会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叮嘱,想到父亲曾经为自己讲他以前战争年代的艰辛,这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现在的这点苦算不得什么。
怀揣着父亲对自己的期望,耿风泉无论是训练、内务、卫生、劳动、学习处处积极向上,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遵守条令条例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认真真不折不扣项项完成任务,刻苦训练宁愿脱皮掉肉绝不掉队,和战友搞好团结,助人为乐处处学雷锋。
耿风泉所在的部队位于河北当地一个战略要地,也是一个风口处,冬天特别冷。部队自力更生种白菜,初冬季节,需要把白菜从地里收获再运输储藏到地窖里。班长带着耿风泉全班抱着白菜从收获、装车、运送,干得热火朝天,不但感觉不到冷,每个人都浑身热气腾腾直冒汗,耿风泉累得汗流浃背,内衣都湿得紧贴身体。白菜运到地窖口时,面对只有井口大小的地窖班长问:“谁敢先下?”耿风泉毫不犹豫地回答:“报告班长,我敢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耿风泉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仅靠双手双脚撑着六七十公分宽、近十米深垂直的窖口下了下去。有耿风泉带头,新兵班的战友们一个个都下去了,大家把白菜吊运到地窖储藏起来,能一直吃到开春。
耿风泉当时所在部队取暖都是靠火墙,火炉需要始终保持旺盛,有时候半夜没人加碳,火炉一灭,班里就很冷。为了保持班里的温度,耿风泉经常半夜爬起来,加碳添火。有时候起来发现火彻底熄灭了,还要穿上大衣,去外面寻找柴禾生火。很多时候耿风泉都是自己一个人深夜出去跑很远很远,抱着冰冷的柴禾回来,生火加碳,为的就是让战友们睡个好觉。
班里排里卫生区的卫生,耿风泉总是提前默默地干。营区树多,树叶也多,深秋季节,一会儿就落一层,只要时间允许,耿风泉就去打扫。班里的卫生更不用说,无论是否自己值日,耿风泉都会主动扫地、拖地、抹桌子争着抢着干工作。
耿风泉抱着满腔热情积极进取的态度,新兵连训练结束时,全连百余人,仅有的2个嘉奖,一个颁发给了耿风泉。喜报发到辉县老家,父亲耿兰田高兴的不得了,知道自己的儿子在部队好样的,没有给他丢脸。
紧张的新兵训练结束时,耿风泉因为有文化,思想积极,精明能干,经过考试选拔被分配当了一名令人羡慕的雷达兵。雷达当时刚刚装备部队,雷达站只有一个站长和一个老班长带着耿风泉他们两个新兵。新装备,站长虽是从军事设备厂派来的但也是第一次接触雷达,对这方面的技术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教材教程。全师五个团,雷达兵集中培训,边讨论边训练边总结边编写教程,在操作的时候感觉不规范再摸索新方案总结经验。
雷达站跟集装箱一样,里面闷热,集训又正赶上夏天,在闷热的车厢里如蒸笼一样。即便如此,在集训摸索的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认认真真反复操作,拿出最佳方案。
有一次在训练时雷达车到达目的地后,战友们纷纷快速下车就位,各自进入工作状态。耿风泉和战友需要把车停稳支撑好,他在放置一个液压臂时差一点压住他的腿。还有一次登车时,他的手还没有离开车门,负责关车门的战友就把又厚又重的车门关上了,耿风泉的手被车门一下挤住了,瞬间手麻木得没有知觉,一会就疼得难以忍受,鲜血直流血。老班长用自己的手绢给他包扎上,立即被送往师部医院进行治疗。伤口很大,缝了好几针,随后一个月吃饭、洗脸都是用左手,非常痛苦。但就这样,耿风泉仍然坚持每天集训,一天也没有休息。
经过在部队半年的锤炼,总结大会上,耿风泉又获得一次嘉奖,第二年耿风泉当了副班长,随后又入了党,并积极报考军校,虽然经过努力最后未能如愿,但是耿风泉在这个雷达站始终保持服从领导、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刻苦训练、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一干就是四年。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能始终如一坚持一件事几十年,即便无心成家也就成了专家,一个心怀信念,意志坚定,经过部队锤炼的人坚持30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常人也是理解不了的。
耿风泉从军四年,家里的父母除了牵挂,更多的是祝福。比父母更思念他的却是他的未婚妻秦瑞霞。耿风泉和秦瑞霞是高中的同班同学,两人是在上学时相互倾慕产生情感的。耿风泉入伍参军时秦瑞霞依依相送,耿风泉在部队建功立业,秦瑞霞经常到他家里照顾两位老人。两人的感情,曾经因为耿风泉家里交通不便,生活贫苦遭到岳母家的反对,但秦瑞霞依然不离不弃,钟情专一,不断到耿风泉家里照顾身体有病的两位老人,这些都让耿风泉感动不已。
耿风泉入伍第三年的秋天,母亲因病去世,耿风泉请假回家处理后事,同时他和秦瑞霞的婚事也被两家列入议事日程。当年冬天,耿风泉和秦瑞霞喜结良缘。1986年冬天,耿风泉退伍还乡,又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冯庄村。
此时的冯庄村,依旧是一个交通不便的穷村庄。回到家里的耿风泉除了耕种几亩耕地,种些白菜等蔬菜外,并无他事可干。看到父亲依旧摆弄他收集来的抗战物品,就帮着他老人家一起打理。此时耿兰田年事已高,身体也欠佳,但是一旦得到哪里有战争年代老物件的消息,就会喊上耿风泉,一起前去寻宝。
耿兰田走访战友的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全靠步行,每次出行都要先准备干粮带上水。近点的有附近辉县城的,胡桥的,远的有花木的、薄壁的、盘上司寨、张村黄道水、还有焦作等地方的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只有步行,上盘没有愚公洞,需要翻山越岭。近的一天回来,远的几天才能回来,风餐露宿很是辛苦。
一次跟随父亲去黄道水找一位战友,过一个山洞时,洞的地面上都是水,耿风泉不知深浅,不敢冒然下水过洞,父亲牵着他的手一步步趟着水扶着洞壁,盯着只有一个亮点对的面洞口,一步步前行。看着父亲为了收集这些东西如此辛苦,耿风泉再次被老父亲的精神感染了。
随着不断地跟随父亲走访他的老战友,耿风泉感觉父亲和这些生死线上下来的战友特别亲。去串门不需要带任何礼品,老战友没有现在的酒菜、宴席,一碗蛋花水、一把花生、几颗大枣就可以闲聊几个小时。
父辈的战友们都是建国前战乱年代过来的,在一起谈过去兵荒马乱,看现在平安祥和,都觉得当兵能活着回来就很幸福,很知足。相互之间问问其他战友的信息,帮助战友们写写信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一起数数自己当年留下战争伤疤,讲一讲伤疤背后的故事,不抱怨,很自豪。耿风泉当年看着父亲的这些战友们曾经为国家南征北战、四处拼杀、如今却不给政府添麻烦,不争不要不闹,父辈的这些精神一直到现在,他都深深记得,默默学习。
耿风泉说:“父亲那些战友们的精神每一个都值得学习,值得尊敬。战友们之间都很热情,特别特别亲,会把最好的房子让我们睡。虽然每个老兵背后都有许多故事,但他们不相互去羡慕谁被安排了工作,谁升职了,质朴的情怀让人深深敬佩,直到父亲不在了,我还经常去看他们!”
父亲对每件收集回来的战争物品都如获至宝特别爱惜,回来后会一件件按照时间、地点、来源等详细记录。耿风泉都一一看在眼里,烙在心里,一旁默默帮助父亲一起整理、记录。只要有个好的木头箱子,父亲都会把他们珍藏到里面,并把家里最干燥不漏雨的房子腾出来放这些东西。
父亲经常对耿风泉说:“等将来以后,这些东西都是很好的证据,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我们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历史,不要忘记我们国家的苦难。”
1989年初夏,耿风泉的父亲耿兰田因病去世,处理完父亲的后事,耿风泉一一打开了父亲留下来的几个木箱子,吃惊地发现,老父亲收集的战争实物已达千余件,现在耿风泉收藏的战争实物有10%都是父亲当年收集过来的。
看着父亲收集的这些宝贝,耿风泉思绪万千:父亲经历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并收集了这些东西,希望将来有一天能用这些东西办一个展览馆,供后人参观,能让后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但是展览馆是个啥样啊?耿风泉从来没有见过。
有一次,耿风泉在报纸上看到人民历史博物馆搞展览的一条新闻,他就去参观了一下,看非常震撼,回想父亲生前对自己说的话,耿风泉心中有了目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接着父亲做这个事,一直做下去,继续收集整理战争实物,争取早日办一个红色收藏展览馆。
人一旦有了理想,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而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个人、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困难,能否克服困难,奋勇前进,取决于自己的对目标价值取向的认识,取决于自己不同的阅历、价值观和世界观。
耿风泉说:“我不伟大,我也想不到自己能走过这么多年,我只是越搞红色收藏,越觉得我不能停下来,我得与历史与时间赛跑,得与人们的遗忘赛跑,得与城市的变化和建设赛跑。”
耿风泉的父亲耿兰田去世以后,耿风泉下定决心继承父亲的遗愿,坚持把收藏战争物品做下去。但是这个决心好下,而遇到的困难和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去民间寻找战争年代物品,给他提供线索的大部分还都是父亲当年的老战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候通讯还非常不发达,没有电话,父亲的战友或子女们有了啥消息,就托人来给他捎个信,家里没人的时候,就在门上留个纸条,耿风泉看到后,带上妻子秦瑞霞给他烙的能吃两天的大饼,军用水壶装满水,就出发了。
到外面找东西,啃完妻子烙的大饼,耿风泉吃的最多的就是凉皮,因为凉皮是公开的价格,那时候几毛钱一份,其他的烩面、炒面知道很好吃,但都需要一元多钱,贵!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目的是想多收集点东西。
一开始耿风泉还是和父亲一样徒步走动,后来耿风泉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有了自行车,外出就方便多了。提到自行车耿风泉感触颇多。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十年来,经他手骑坏、丢失的自行车多达上百辆。有时候去山上,没有了路,需要徒步上山,就把车子放在山脚下,等回来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有时候没路的时候,需要徒步翻山,到别人家住,第二天才下山,回来后车子也不见了;还有的时候收集到东西回到家里,把车子扎在家门口就拿着东西到屋里擦拭、整理、登记,忙累了就休息了,第二天骑车的时候才想起昨晚没有把车子推回家,车子也不见了。丢失的自行车有的跟随自己时间比较长一点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和自己风雨同舟“立过功”,丢了现在想起来也很心疼,目前他的电脑里就保存了好几辆已丢自行车的照片,给自己留下了不灭的记忆!
耿风泉买的都是那些结实厚重耐用的二手车,二手车经常有毛病。有一次,耿风泉骑的自行车一直掉链子。他收集到一个瓷器物品后已经是晚上了,骑车到半路突然路边冒出一个人,把耿风泉吓一跳,以为是打劫的,仔细观察发现那人是喝醉了。因为自行车一直掉链子,耿风泉小心翼翼从醉汉眼前通过,非常担心醉汉有个什么侵犯动作,把收集的瓷器摔坏。心怀惴惴不安终于平安过去后,耿风泉心中默默感谢给他这个瓷器的老八路,托他的福保佑自行车没掉链子,吓一身汗跑到人多的地方停下喘了口气。
除了吃住行上的辛苦付出,在收集战争实物的过程中,一直靠种地为生,生活并不富裕的耿风泉一家谈何容易,很快家里的收入几乎都被他用于收藏了。因为贫穷没钱,失去很多收集实物的憾事。
耿风泉收集到许多当年八路军去农民家里吃饭后,给百姓留的粮票,1995年的一天,他发现有人手里有这些粮票的印刷原版。耿风泉非常惊喜,当时对方要价600元。当时一个政府工作人员一个月才三百元左右,何况他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普通农民,一下子拿不出来,他就嘱咐对方,给他留着,自己回家就和妻子省吃俭用攒钱、借钱,等钱够了再去时,对方家已经卖了,买家的联系方式也没有,至今也没有再见到那个印刷原版,很是遗憾。
前些年耿风泉得知一个工地挖出一个日本鬼子的喷火枪,施工方不小心弄断了,工地的人焊接了一下,虽然焊接的破坏了原样,但是枪上有日文标识序号,作为日军侵华的罪证非常有价值,而对方开口要价一万元,等耿风泉到处借够了钱返回的时候对方也卖出去了,至今也再没有见到此物。
耿风泉没有工作,后来由于城镇改造建设,耕地也没有了,收藏的老物件只收不卖,还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这些生活负担都压在了妻子秦瑞霞身上。生活所迫秦瑞霞在县城开了个服装店,做点小生意,除了照顾三个孩子的吃穿、学费,还要经常为耿风泉收集东西贴补费用。几十年风风雨雨同甘共苦,他非常理解丈夫。曾经在困难的时候劝过丈夫,变卖一些东西,贴补一下家里,都被耿风泉严词拒绝了。看着丈夫声色俱厉的样子,她从此再也没有提过这事。
采访中秦瑞霞说:“结婚时他就许诺给我买录音机,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录音机已经淘汰成文物了,他也没有给我买录音机,但是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他,他做的是件有意义的事。我自己虽然身体不好,医生开的药方很有效果却很贵,我都尽量买便宜的药吃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节省下的钱都用来支持他搞收藏。”
耿风泉收集老物件经常顾不上理发、洗澡,为了省钱多年来他理发都是全城寻找收费5元的理发店。有一次要接受电视台采访,被朋友强推着,去品牌店理发,20元的价格他嫌贵,老板说第一次碰到理发砍价的,就收了他10元。多年来因为收集这些实物,他深入山区省吃俭用,过乡镇有饭店也舍不得进去,搞的身体消瘦,每次外出回来,知道的朋友会约他出来撮一顿补充补充营养,陪他理个发洗个澡。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耿风泉的三个孩子大儿子耿文雷、二儿子耿文伟、女儿耿文雯也都从小被父亲收集这些文物的事感染熏陶,生活节俭,做人厚道。耿风泉也如父亲当年带着自己一样,带着三个孩子经常去收集东西。随着孩子们一个个大学毕业,也都了解了更多的历史,对父亲收藏这些东西的意义也理解得愈发深刻。孩子在外面看到有适合的好东西了,也会及时通知耿风泉,也经常给他提提建议。
“抗战实物我只收不卖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这句话耿风泉对人说了无数次。辉县市旧城改造拆迁时,耿风泉在一家老户的杂货堆里淘到一本侵华日军个人相册。这个相册保存较好,内有照片69幅。相册里的照片时间跨度为昭和16年(1941年)9月至昭和17年(1942年)4月。相册内有一幅日军攻陷中队阵地后,双方士兵发生了局部白刃战的照片最为引人注目。对于这本珍贵的相册,有位山西商人多次前来,出高价要买走,都被耿凤泉谢绝。而有的时候耿风泉又很慷慨,新乡军分区为圆老八路董章林的心愿,帮老人寻找一枚抗战时期的二等功勋章时,他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协助寻找勋章,并主动将价值约两万元的“八路”臂章、抗战受伤人员纪念章和部分抗战时期的藏品捐赠给老人。2015年2月29日,市委、新乡军分区政委陈祖刚同志主持举行了捐赠仪式。
19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交通、信息发达了,老百姓都了解到老物件有文物价值,再去收集这些,有的人就怀疑耿风泉是贩卖文物的,耿风泉就认真解释说自己这是收藏,不是贩卖,还邀请对方到自己家里观看自己收集的各种战争物品,告诉对方:以后你什么时候来我家看,你的东西永远会在这里,并给他们讲解自己收藏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这些东西不流失,为了让后辈能够看到这些实物,受到教育。慢慢的,在耿风泉家里开始经常有人慕名前来参观。
1997年香港回归,耿风泉的家也搬到了现在住的地方,并买了货架,腾出最大的西屋,办起了义务家庭红展览馆一直至今。朋友们有知道他收藏的也来看个稀罕,后来有网络了,加上新闻媒体的报道,学校的老师们也会组织学生来参观。
30年来,耿风泉继承父亲遗愿,投入资金30余万元,在寻找收集这战争实物的过程中,耿风泉跑遍了整个太行山区、乡下农村的角角落落,行程2万多公里,可以说用自己的行动再次完成了一个长征。收藏战争时期的照片、报纸、抗日信件、抗日勋章、军械等实物已达万件。时间跨度从1931年的侵华日军发动“9.18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这些抗战实物,是对日本淡化军国主义暴行美化侵略最严厉的驳斥。
这些年耿风泉到社区、学校、广场、烈士陵园举办活动时,爱人做助手,女儿做解说员,大儿子负责策划组织外加摄像,全家都投入到了收集、展览、宣传的活动之中。2011年,耿风泉坚定支持大学毕业的二儿子耿文伟入伍参军,耿文伟休假探家时,整个假期都和父亲一起整理物品,办展览。至此,三代军人永铸忠魂,创办家庭红色展览逐渐被媒体报道,被更多的人关注、点赞。
当一个人所做的事,与国家荣誉、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有很大关联时,他所做的事情已经不是他个人的事情,已经是代表一方政府所做的事情,是应该大力支持和弘扬的事情。
随着近年来中日之争的加剧,日本罔顾历史事实,进行购岛闹剧,搬弄是非,越来越激起国人的愤慨。每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九一八国耻日都会有一些网友市民前来耿风泉的红色展览馆参观。耿风泉经过精心挑选,把抗日期间的各种实物集中摆放,开始对外以《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的名义或在家或外出为百姓做展览,讲解每一件实物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了解日本侵华战争如山铁证。
2014年2月27日,全国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当看到国家参加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时,耿风泉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纪念日,寻思着自己的抗战实物展览馆今后也要用行动为宣传抗战精神做点事,积极地义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
随着201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脚步的一步步到来,耿风泉的《抗战实物展览馆》也越来越受到媒体和人们的关注。2015年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期间,耿风泉带领全家,先后自发组织开展了抗战实物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烈士陵园、慰问抗战老兵等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部队休假的儿子耿文伟则把全部时间投入到打理抗战实物馆中,以年青人的眼光,帮助父亲又重新印制了免费参观纪念券,创建抗战实物展览微信公众平台,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更好的开展抗战宣传。
201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活动后,耿风泉的家里每天更是摩肩接踵,人来人往,前来接受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个人、团队踏破门槛,耿风泉成了一个大忙人。
2015年9月17日,一位老人慕名而来,他就是原北疆军区司令员,著名抗日英雄,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郭兴。93岁的郭老携带夫人朱晓玲女士,来到耿风泉的抗战实物馆,老英雄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看到这么多当年与自己朝夕相伴的抗战实物,老英雄难掩心中的,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他饶有兴趣的参观了耿风泉收藏的抗战地雷、、军号、抗战书籍、八路军战士用的绷带等抗战实物,并为现场一同参观的市民现身讲解和演示这些抗战实物的用途。
郭老拿起耿风泉收藏的枪械,一一向大家展示:瞄准、射击,叭!动作甚是娴熟自如。看着展架上的各式地雷,郭将军十分激动,一一讲述这些铁地雷、瓷地雷、石地雷在那里使用,如何放置。透过郭兴老将军的目光,我们又仿佛走到那个战火纷飞,多灾多难岁月,看到了英勇的抗日武工队保家卫国的情景。
郭老说:“耿风泉收藏的这些抗战实物,都是我当年用过的东西,尤其是这些瓷地雷、石头地雷等,当时条件差,抗日武工队与日本人作战时,就是用这些简单的地雷与敌人周旋的……”
郭老对耿风泉几十年艰辛收藏抗战实物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他说这些东西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的抗战记忆和精神,对当前年轻一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并欣然同意为《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代言,宣传辉县的抗战事迹,并希望耿风泉继续将抗战精神坚持宣传下去,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耿风泉的收集、整理、宣传工作,为老区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有了郭老的代言和鼓励,耿风泉的抗战实物展览馆更加红火更加有名气。耿风泉带着儿子闺女和爱人,在辉县各志愿团队的帮助下,先后进社区、进学校、看望慰问抗战老兵等,各项展览及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
2015年9月18号,辉县市义工志愿者协会和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到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举办“勿忘国耻”抗战实物展进学校活动。展览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学校师生在义工志愿者们的组织下参观了包括军刀、枪械、炮弹等日军侵略辉县时遗留下的实物,还有辉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砍刀、长矛、飞叉、匕首等实物,展示了日本的侵华罪行和辉县各族群众反抗侵略者的不屈不挠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精神。师生们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牢记70年前那段辛酸史、血泪史、抗争史和奋斗史,自强不息,坚定信念,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辉县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周长云说:“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在这个时刻能把这个抗战实物放在学校展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勿忘国耻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意义重大。
2015年12月13日,第二个国家公祭日,由新乡市文明办、新乡军分区第二干休所、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等承办的国家公祭日抗战实物展览在河南省新乡市英雄(烈士陵园)广场举行,上千名市民群众参观见证了耿风泉抗战实物展的侵华日军罪证,聆听抗战老兵讲解当年太行军民共同抗日的战斗故事,并向长眠于此的抗战英烈和被日军残忍杀害的无辜同胞举行了公祭仪式。
许多市民第一次见到了如此众多的日军侵略辉县时遗留下的遗物,见证了侵华日军留下的滔天罪证,从而更加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在参展的人流中,有年迈的老人,也有年幼的孩子。来自新乡军分区第二干休所的抗战老英雄、92岁高龄的钟世贵老人亲自来到现场,给观众讲解当年抗战的情形。他是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原型人物,他的切身经历令在场的许多观众为之动容。一名志愿者激动地拿起八路军使用过的冲锋号吹起来,嘹亮的军号声仿佛让人回到了抗战的峥嵘岁月。
就这样耿风泉带领全家,正一步步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民族、为国防教育义务做着自己力所能及工作。
用有血有肉的抗战实物,凝聚带动大家一起努力,关爱抗战老兵,宣传爱国主义、宣传抗战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耿风泉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行动践行着一位退伍兵退伍不褪色,甘心吃苦,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多年的收藏奔波,让耿风泉看到了父辈一代的抗战老兵生活并不富裕,且都年事已高,对他们的牵挂和关爱,让耿风泉始终惦记在心里,他深深懂得每一位抗战老兵都是一部部“活历史”,他们从青年到暮年,从战争到和平,都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和平的守望者。这些抗战老兵的精神,是我们国家民族脊梁,需要更多的人关注、传播这种精神。
耿风泉带领社会爱心人士先后到河南辉县吴村镇土高村李保富,薄壁镇王村姬风才,焦泉营村贠贵江等老兵家中为抗战老兵贴春联、挂灯笼、表演节目,送去新春红包、礼品、祝福和问候。每到一处耿风泉都先给大家介绍每位老兵参加抗战的光荣历史,组织大家聆听老兵们讲述当年的抗战英雄故事,接受爱国主义、抗战精神的洗礼。
在抗战老兵李保富家,90后的韩秀姑娘,多次参加抗战实物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等公益活动,这次也带着感冒冒着严寒坚持参加慰问,并给老兵载歌载舞表演节目。她说:比起老兵爷爷为国家做出的奉献,我们做出什么付出都是微不足道的。李保富高兴地说:“平日里难得热闹,今天我很高兴,谢谢大家还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骨头。”
社会爱心人士辉县籍青年特型演员李光彩现场即兴给老兵声情并茂的朗诵《沁阳春.雪》,以表达对抗战老兵的敬佩之情和新春祝福。他说:“抗战老党员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兵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之躯维护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和尊严,尤其是对当前80后,90后的青年人来说,更是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也要向耿风泉老师学习,做好传承抗战精神的传播者,宣传好太行山的抗战精神。”
在河南省辉县市薄壁镇王村90岁抗战老兵姬风才家中,社会爱心人士与老兵促膝交谈、一起回忆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和中国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中,老人曾先后参加数次大小战斗,和战友们凭借着小米加的装备,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00后的小学生张英宁女孩多次和学校老师来实物展览馆参加活动,听老师说展览馆组织慰问抗战老兵,也坚持要来,并现场给老兵和老兵家属演唱自己准备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甜美清脆的歌声飘荡在老兵多年沉寂的院落,老兵开心笑了。
社会爱心人士王安庆多次来抗战实物馆馆参观,关注展览馆的发展并提建议,他说:“抗战实物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真正的艰苦卓越,我们用大刀长矛这种最原始的武器赶走了侵略者,告诉我们抗战老兵是真正的民族英雄,民族功臣,国家的骄傲,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老兵为国家做了贡献,如今国家昌盛,人民幸福,但他们年龄大了,手脚不方便了,我们应该多关心他们。”当看到老兵姬风才家门口百余米的胡同道路泥泞不堪,担心老兵进出家门的安全,就交代家属丈量好尺寸,出资为老兵硬化了路面。
2016年七一前夕,耿风泉还邀请了抗战老八路92岁的姬风才亲自到抗战实物馆,他精神饱满的和参观者分享抗了战故事,并将展览馆布展陈列的抗战实物拿到手里给讲军号,讲地雷,讲边区的抗战武器,当拿到大刀时,还和现场的孟电员工以及武校学员一起操练。姬风才老兵曾经荣获多枚战功勋章,连续两次被等三部门授予抗战胜利勋章,在展览馆的院落里,讲述他们朴实但又卓绝的抗战,老兵们一个个宁死不屈血战到底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
80年代退伍军人周步央一直关注着抗战实物馆的发展并参加展览活动,听说展览馆组织慰问抗战老兵,特意送来老年长寿的保健醋,表达对老兵的美好祝愿。在90岁抗战老兵贠贵江抗家中,周步央说:“70年前老兵为了民族大义,投身抗日战场,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穿越过血雨腥风,经历烽火炮弹,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个人牺牲,下次展览馆组织看望老兵,我还来。”
耿风泉先后组织看望老兵活动的有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超市职员、退伍的新老战友、公务员、还有成功的企业家。大家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望抗战期间的老班长。耿风泉感慨地说:“关爱老兵是一项崇高的公益行为,70年前,当中华民族陷入最危难的时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降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当年或许是孩子的父亲,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孩子,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毅然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投身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事业,抗战老兵们是这段历史在今天最主要的见证者,也是抗日战争留在今天的最重要财富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而今,老兵们年龄大了,佝偻嶙峋的腰背、岁月沧桑的面庞,却依然展现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他们是爱国教育、强我国防、振兴中华的最好老师。处在幸福生活中的人们,不应该忘记他们,让他们在有生之年能享受和平年代的幸福,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让所有参与的人能领会了抗战精神,提高了爱国热情,这就是我们目的。
耿风泉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河南日报》物理学考复习知识点、河南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凤凰网》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新乡日报》、新乡电视台等省市等各大电视、报纸以及港澳媒体采访报道,极大地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和老区的红色文化,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了社会正能量,先后接待包括日本反战同盟等在内的国内外人士达100万人次,组织展览千余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16年7月24日,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军区部联合组织评选的“永远的兵”河南省第六届优秀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在河南电视台八号演播厅揭晓,耿风泉荣获该项殊荣,同时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政审,是一个人从政从军时相关部门严格调查的一项内容。我们看待一个人的言行,如果不理解,也不妨对他进行一次“政审”。耿风泉的所言所行,确实让很多人难以理解,但是你了解了他的过去,一切都不再难理解。
如今,当人们走进耿风泉的“红院”,就如同走进了一个博物馆,不管是墙上挂的、柜子里摆的,还是地下放的,各种红色藏品琳琅满目。斑驳的钢盔、生锈的日本军刀,刻着日文的毒气弹、防毒面具、望远镜、徽章、饭盒、战事简报,茶杯,以及土地雷,石地雷,铁地雷,军号,公文包……房间虽不大,藏品却达上万件。别有洞天的重现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历史知识大全顺口溜,记录了人民的抗战历史。让每一位参观者都震撼不已。
据考证,耿风泉一家从老父亲耿兰田和日军拼刺刀到小儿子耿文伟参加北京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共计73年零3个月。
2016年7月耿风泉荣获河南省优秀退伍兵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后,更加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全力踏上了一条永葆军人本色,立足本职岗位,实现自我价值的——更多的办展览,更广的宣传抗战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他的目标。
2016年7月7日上午,由辉县市人民武装部、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耿风泉抗战实物红色展览馆、辉县市义工志愿者服务中心等共同举办的“纪念七七事变79周年 耿风泉抗战实物红色展览”在辉县市市委市政府对面中国邮政广场盛大举行。
雨后的邮政广场,人头攒动,红色气氛浓郁。在广场中央,79张桌子陈列的抗战实物和日本侵华罪证等大量抗战时期的实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蓝天的映衬下,气氛更加庄严肃穆。
活动现场,很多市民自发围在展览桌旁聆听耿风泉做抗战精神宣讲。这里展出的每一件抗战实物都是他30多年,踏遍太行山的村村寨寨收集收藏起来的。每一件抗战实物都记录着那段刻骨铭心的抗战史,追忆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通过耿风泉对每一件实物的详细讲解,大家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大家深刻明白了,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富强才能彻底避免任人宰割的命运,只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才能雄踞世界民族之林。
辉县市委、宣传部长靳开伟,辉县市人民武装部部长蔡晔,市委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政委韩战争等市领导和部分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同参加了展览活动,并在“回眸抗战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横幅上签名,以表达爱国之情和对三代军人耿风泉家国情怀的肯定。
2016年国庆节前夕,辉县市委宣传部号召各单位组织到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参观。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迎来了历史上的参观的高峰期。
面对每一个单位,每次活动他都要积极提前准备,并且力求有一份纸质的文本方案。不同的参观人群,要解读不同的抗战实物,尽管参观场地有限也要设置不同的参观路线。其实准备的过程是最累人的,一旦准保好了,效果就出来了,所以,在接到每场来访来参观的预约电话后,他都会提前忙半夜,准备材料。
近一个月的活动结束了,留言本用了20本,留言近800条,微信被加400多人次。记者每次见到耿风泉,都感觉他很疲惫,耿风泉确实很累很累。看着疲惫的他有的朋友们就劝他:也没有政府拨款,你又没有经济来源,还累得身体都要垮了,图个啥啊!
耿风泉翻阅着厚厚一摞摞的签名留言薄说:“这么多留言是给我最大的鼓励,没有抗战老兵热血沸腾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父亲和他的战友参加了保卫国家的抗日战争,作为一名退伍老兵,2011年支持大学毕业的儿子去了部队,老兵后代能给中国抗战收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和孩子们的愿望。抗战精神就是一部民族史、一部英雄史,今天,我们共享胜利的荣光,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更需要我们铭记历史,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助力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实际行动为党争光。我用我的方式告诉后人,前辈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抵御外敌入侵,用生命和鲜血赶走了侵略者,通过参观不仅缅怀我们党的丰功伟绩,增强国防意识,更在传承着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抗战精神。每次看到参观者的留言,备受鞭策,再苦再累我也要继续坚守好我的红色收藏。”
今年十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1日习总做了《不忘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精神》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也让耿风泉思绪万千、夜不能寐。
他想: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日子,他决定要把红军实物单独整理陈列,办红军长征的相关展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弘扬新时期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采访即将结束时,耿风泉为记者朗诵了毛主席的豪迈诗篇《七律•长征》:
2016年10月,耿风泉荣获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评选的“中国好人”。
耿风泉对记者说,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市民,但要用自己的行动铭记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团结一致、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办好每一场展览,知难而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的新时代长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采访耿风泉的想法几年前就有了,但是一直感觉无从着手,他身上的新闻事件很多,并不想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地进行报道,想更全面、更完美、更真实的为读者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耿风泉。于是就一直关注着他,他的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展览,每一回闲谈,试图更深的窥探真实的他。
就这样等着,盼着,寻找着一个锲入点。几年来的接近和参与,让记者更全面的了解了他,记者也作为一名退伍兵,更加理解他的行为,理解他的思想、理解他的初衷,而许多人,就很不理解。
有的人就是不理解:这么点破破烂烂,能值几个钱。是啊,这么点破破烂烂,值不了多少钱,在市场经济、拜金注意的大潮中,有的党员干部被腐蚀成肥头大耳唯利是图的分子,眼里只有金钱。这些破烂如同今年辉县的洪水猛兽,被滔滔大浪拍打的残破不堪,最后被浪花推丢在不起眼角落里,耿风泉用瘦弱的身躯坚持几十年,把她们一件件从旮旯死角里捡了起来,为共城曾经轰轰烈烈的烽火岁月,留下了一丝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实实在在东西。
有的人就是不理解:人家出重金给你办展馆,还开工资,你为何不去。是啊,耿风泉全家并不富裕,长期以来一个老兵的执着和信念支撑着他,这种信念你没有当过兵真的不会懂得责任、坚守、正义。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每一件“破烂”对于他都是曾经朝思暮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求之若渴得来的,都是他用十月怀胎般的辛苦换来的。万件藏品如同一万个孩子,哪一个都是心头肉,掌中宝,怎么能看着别人居心叵测的亵渎他们呢?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去当别人镀身的金粉呢?
有的人就是不理解:你整天搞展览,政府不给你一分钱,你还很认真的准备每一场展览,如同小学生做作业一样,准备到深夜。你咳嗽的顾不上去看病,经常顾不上吃饭,瘦弱的身体显得弱不禁风,妻子的嘱咐常被抛到脑后,每天一场接着一场的讲解,试图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更多,而他们仅仅是作为一场任务,一次开心的游玩,一种消遣般的散心。这就是一名有着4年军龄,几十年党龄的优秀退伍军人、老党员的精神。走不近,不入心,就难理解,费解是因为你没有达到这种境界。
有的人就是不理解:你次次展览,全家出动,每次照相合影必招呼爱人入列。是啊,你哪里知道这个家庭祖孙三代,全家老少为这些破烂付出了多少心血,你哪里知道他的爱人为了支持他三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默默付出多少心酸。这些破破烂烂,没有同窗共读、一生相伴、知音相随的夫妻感情,没有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的相知相伴,咋会呈现在你的眼前。你有的应该是羡慕,军功章的背后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
有的人就是不理解:你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你这个“职”这个“岗”谁给你定的?月工资多少?没有职位、没有岗位何来立足本职?如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没有收入如何坚持?如何生存?这些,耿风泉何尝没有想过,但是也只有他,就这样默默承受着人们的非议和误解,默默地奉献着,因为他是一名党员,是一名优秀退伍军人。
几年的跟踪采访,记者真切的体会到,信念的能量是无穷、忘我的精神是执着的。耿风泉一介平民百姓,无官无职,所说的话却高大上,有人质疑。但记者认为他不是在空喊口号,他是在尽心服务社会、爱岗敬业中逐渐提升了人生的精神境界。没有从军、入党、跟着父亲多年接受老兵们的精神熏陶、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办展览,宣传爱国主义、抗战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也就达不到这种精神境界。
在耿风泉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浓烈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名永不退色的退伍军人所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位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老党员在经济大潮中牢固坚守的永恒的党性信念;一个模范家庭和和睦睦,恩恩爱爱,相互理解,相互支撑不离不弃的社会典范;一个有崇高理想的草根百姓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国情怀。
王春喜,1990年入伍,1995年退伍。在部队学习新闻,先后在河南电视台、某报社工作。现为河南省文联《时代报告》杂志社新闻中心记者,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新乡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