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全书历史有关的书籍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1-17
习总去年在郑州召开的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对黄河文化和炎黄文化做了集中阐述。他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他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提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他还指出,“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这些关于黄河文化和炎黄文化的重要论述远瞩、思想精深、内涵丰富,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保护、传承历史有关的书籍、弘扬黄河文化、炎黄文化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是习总讲话的原文。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文明形成的要素,是文明发展的力量,是文明成果的集中反映。黄河文化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间传说来看,主要形成于七八千年前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这里资源丰富、气候温润、水草丰茂、动物遍地,非常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最早聚居生存的地方。先人们在这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精神财富,埋下了中华文化的种子,迈开了中华文明的脚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黄河流域的先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独具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大河流域文化,即黄河文化,就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炎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习总在郑州座谈会上谈到黄河文化的时候说:“早在上古时期炎黄二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在去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更是明确地说:“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习总这两段话非常重要,其核心内容有几方面:一是说明炎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指出炎黄文化不仅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三是强调炎黄文化在华夏民族生存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创造、奠基、凝聚、核心的作用。四是明确中华文明的开创、中华民族的形成,炎黄是人文始祖。五是讲清炎黄不是虚无缥缈、人为臆造的神话人物,是具体实在、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从中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炎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
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大作用。一是开创作用,开创了中华文明的初始。中华文明的第一个,是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开创的。二是铸魂作用,为中华民族构铸起精神之魂。三是凝聚作用新疆伊犁的历史文化。把一盘散沙的人群凝聚在部落、国家的组织体系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四是推动作用。用文化的力量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人的素质提升。
黄河文化从地域区分来看,涵盖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河湟文化是黄河上游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是黄河中游文化,齐鲁文化是黄河下游的文化。从考古发现来说,黄河文化涵盖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这是我们的考古学文化。从思想内容来分,黄河文化涵盖了炎黄文化、易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法家文化,等等。从这三个维度来分析研究,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时期的主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根脉和源泉,有着多种形态、丰富内容和本质特征。习总讲得非常好,黄河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显然,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根脉,农耕文化是是它的主脉,天人文化是它的灵魂,伦理文化是它的基础,创新文化是它的本色,儒家文化是它的轴心,由此构成了黄河文化这一中华古文化的基本架构和完整体系,彰显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
一是开拓精神。黄河文化生成、发展时期,正是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向青铜器时代转化,是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阶段,是一个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求生存、求发展成为先民们唯一的追求,开拓、创新、奋斗、进取就成为时代的主题,也成为黄河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国历史全书。这一时期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经济方面的创造,如农耕工具由单件工具发展到种、管、收、储等系列化工具。制陶业由品种、样式的创新发明发展到工艺水平、烧制技术的创造提升;单纯的石器制作发展已经到冶铜、冶铁的制作等等,由石器时代到了青铜器时代,到了铁器时代。在文化方面的创造,由刻画符号发展到甲骨文、金文等成熟文字的产生和使用,由单件乐器的制造发展到系列配套乐器的产生,思想意识由自编自说、独立发声到百家争鸣、相融相合。方面的创造,由禅让制发展到世袭制,由原来的部落围沟聚居管理到完整的城市居住管治等等。这些创造发明,开拓进取,是原创性的、多方面的、持续性的,有力地推进了黄河流域乃至古中国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民本主张。黄河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后期,生产力低下,人的生存、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因此要有充分的食物、广阔的领地,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第一需要。而食物的获得、土地的占用,都需要靠人的奋争,这样人就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战斗力量。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这四大里面最重要的是。所以,生育人、培养人、发展人、壮大人是当时社会的头等大事,这也成为中华民族人本思想的萌芽。后来,作为部落首领、国家君主,从部落利益、国家利益和自己的统治利益出发,这种人本思想就转变为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要求君主为民、亲民、爱民、利民,否则天下不太平、王位坐不稳、天理容不下。
三是人文意识。黄河文化十分重视对人的重视和关爱。如《易经·贲卦》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讲文明以止,是说管理人、管理事,不靠威武,而要用礼乐来教化。这里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更说明了文化的实质是“以文化人”,最终化成天下,可见当时人们对人文的重视意识。
四是仁义道德。黄河文化十分讲究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人品道德修养,强调为政要讲仁政,为事要讲仁义,为人要讲仁爱。这些思想在《易经》《老子》和孔孟之道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五是和合思想。黄河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是多方面的,也是源远流长的。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即炎黄时期,人们就萌发了和合思想,希望族人亲和、部落和合。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有了甲骨文、金文后,就创造了“和”这个字,说明当时人只要有东西吃就能够和睦,就能够和谐,就能够和平,没吃的就要打、就要闹、就要抢,社会不得安宁,所以创造了“和”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从不同角度对“和合”思想和内涵又做出非常丰富的阐述,要求人与人要和善,人与天要和合,族与族要和睦,国与国要和平,思想要求同存异,文化要和而不同。以上这些思想就是黄河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也是其时代价值所在。
炎黄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黄河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精神、基本品位,而且还具有首创、引领、融汇的作用。炎黄文化从广义上讲,应该是“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之总和。我们后人讲的“炎黄文化”,实际就是三皇五帝文化的概括和提炼,其中炎帝即神农,是“三皇”的代表,黄帝即轩辕是“五帝”的代表,把他们代表的思想文化合在一起就是“炎黄文化”。炎黄文化从狭义上来讲,是炎帝和黄帝在位时期所创造的文化。我们一般讲炎黄文化是从广义上来讲的。
从民间传说和古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成果看,在“三皇五帝”之前没有明确的较系统的思想文化遗存。而“三皇五帝”之后,便是夏、商、周时期了,夏是目前我们研究确定的断代史中的第一个朝代,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习总强调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如果我们确定我国文明史从夏开始,那只是四千多年,在这之前那一千多年文明历史在哪里?一千多年文明史的代表又是谁呢?那就是以炎黄为代表的炎黄时期,扩大一点说就是“三皇五帝”时期。说我们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也就是说这段历史从夏朝再往前一千多年,正好就到炎黄时期。所以炎黄时期就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开创时期,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
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黄帝文化在炎黄时期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中华文明的开创史上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研究和传承黄河文化、炎黄文化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炎黄时期是从炎帝开始的,以黄帝为终结。我国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黄帝战胜炎帝、替代炎帝,继而联合炎帝部落、蚩尤部落等等大小部落后统一中原开始的。“合符釜山”后,黄帝成为中原盟主,在吸纳、融会、总结包括炎帝在内的各方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以中原为核心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各族民众的生产、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创新、发展了比较系统、比较全面、比较先进的思想文化,形成了既包容各方、又独具特色的后炎黄时期,即黄帝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是开拓创新精神。他们“时播五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发明新式农具,推进农业生产;他们制衣裳、盖住房、吃熟食、兴医药,以改善民生;他们造车、作舟、修桥、行商,以解决出行困难和发展问题;他们观天象、察地形、编立法,探寻自然规律;他们造文字、绘图画、定音律、做乐器,创建人类文化;他们建军队、制兵器、设营房、布边防,以保家卫国;他们立国家、建城市、任官员,以创立政体。
二是以民为本的精神。《黄帝四经·十六经》中黄帝说:“吾畏天,爱地,亲民中国历史全书。”并说:“吾爱民而民不亡,吾爱地而地不荒。吾爱民而民不死。吾位不失。”言辞中表现了亲民、爱民思想。炎帝尝百草、为民寻药,他创造了农具,“以教天下”;他搞“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目的是“致天下之民”,为了天下苍生。黄帝“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都反映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和行动。
三是崇德弘道精神。据文献记载,黄帝成为部落首领以后,便去峨眉山询问天皇真人治政之道。天皇真人告诉他,欲治天下,“必先身之”,并说治政之道是:“由义以出信,仗信以著众,用众以行仁,安仁以辅道。”黄帝听后乃“终身弗违”。古文献也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这种以德修身,正人先正己的思想,以仁治政、以仁爱民的行为,在炎黄文化中多有表现。
四是勤奋节俭的精神。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有这样一句赞美黄帝的文字,说黄帝一生“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同时他节约使用水火之物,以保障民生、爱惜钱财、保护生态,特别是对水和火这两种人类生存必需的东西,要求节约使用。炎帝同样有黄帝这种勤勉奉献精神,《越绝书》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他勤奋工作,治理天下,不妄图获得别人的报答,也不贪财,所以天下共治,得到族众的尊敬。
五是协和天下精神。炎帝、黄帝的执政理念中都有协和天下的思想和行动。这种协和天下的思想和行动,集中体现在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首先结盟,最后在黄帝的倡导和带领下,在炎帝的支持和帮助下,“合符釜山”,中原大地乃至更广阔的地域,东至大海,西至甘肃,北至内蒙古,南至长江的各个部落、各个民族都联合起来,和谐相处,和平共治,开创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初始天下。
上面分别阐述了黄河文化和炎黄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我要强调的是黄河文化、炎黄文化中内含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奉献不已的精神,是黄河文化新疆伊犁的历史文化、炎黄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最鲜明的特色、最有价值的特质。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了沿黄及周边广泛地区的中国人民,惠及整个中华民族,在五六千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历史有关的书籍,在中华文明的开创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愧为伟大民族的伟大母亲河。黄河流域之所以培育了那么伟大的民族,之所以涌现了那么伟大的创造,之所以对国家、对民族作出那么伟大的贡献,完全是世世代代的沿岸人民和杰出的英雄人物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奉献不已的结果,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才斗出这样伟大的民族、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所以,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奉献不已的精神是黄河文化与炎黄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最本质的品格,最有时代价值的精神。黄河文化与炎黄文化时空相融、内涵相近、本质相同、价值相当、作用相映,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中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
一要学习好。习总关于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重要论述,是作为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思想的组成部分来讲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炎黄文化,首先要学习好、研究好、掌握好、运用好习总这些重要讲话的具体内涵、精神实质以及其重要意义,而且要把这些重要思想真正融汇到自己思想里,落实在自己行动上,贯彻在自己工作中,这是最重要的。
二要保护好。黄河文化、炎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保护好是首要任务。首先,要思想重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炎黄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始祖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根和魂,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忘了老祖宗。其次,要摸清家底。黄河流域的历史文脉是如何分布、如何绵延的?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重要遗址、遗物、遗文到底有多少?在哪里?现在的状况怎么样?都要设法调查清楚、登记在册。应该说有些流域的文化虽然历史也很久远,但没有延续下来,中断了。而我们的黄河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现在,没有断过。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家底理清。再则,要依法保护。要用严格的制度和法规保护黄河文化、炎黄文化,使它们的遗存不遭到任何损坏和遗失。
三要传承好。首先,要学懂。通过学习掌握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其次,要弄通。就是要弄明白黄河文化、炎黄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的,两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历史上发挥了什么作用,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再则,要做实。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借助不同载体,把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宣传好,使之进校园、进家庭、进教材,进而入耳入脑入心。
四要弘扬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关键是遵照习总的要求,对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古为今用,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现实需要,把几千年前形成的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思想精髓、基本内涵、价值趋向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推陈出新,把几千年前的古文化中的有益内容、精神实质用新的思维、新的故事、新的形式进行新的发挥、新的阐述、新的传播、新的运用中国历史全书,结合现实的需要对古文化进行创新、发展。
五要利用好。黄河文化、炎黄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丰厚的物质财富;是强大的凝聚力,也是不息的生产力。黄河流域和炎黄当年活动及治理的地区,有着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存。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要积极、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充分发挥其凝聚力、生产力的作用,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开发利用要走“文化+旅游+科技”的路子,在政府主导下推进产业化、市场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给文化创新发展增添活力,插上翅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坚信,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尊重、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重要思想论述的指引;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组织、落实;有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黄河文化、炎黄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黄河文化、炎黄文化在中国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将永远会发出灿烂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