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闻报道史记记事范围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04
日前,以“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的文化遗产主题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该论坛是清华文创论坛的分论坛,由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文化遗产领域的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现如今,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保护在世界范围内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看来,谈论文化遗产保护,首先要厘清文化遗产是什么、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一直以来,对于什么是文化遗产没有统一认识。而对于怎样保护文化遗产,政府部门和老百姓都不太清楚。有些政府部门在文物建筑中办公,见缝插楼,破坏了文物的完整性。在老街区到处开商店,把历史街区变成商业街史记记事范围。”郭黛姮说。
郭黛姮说,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物件的概念,更是一个时期历史信息的载体。“历史信息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要保留下来,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的北京智珠寺,在修缮过程中就保留了历史上火烧、烟熏的痕迹,这才是文物保护的正确态度。除了具体文物以外,也需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保护。”她说。
郭黛姮表示,文物保护并不是躲在书斋中研究保护理论,而是要结合实际,让政府部门和老百姓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文物保护并参与其中。她还认为,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文化遗产是必由之路。日前,郭黛姮团队利用5R技术“复原”的圆明园,让游人通过电子设备,在遗址现场即可一览其百年前的面貌,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真实、完整、科学保护的前提下,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在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和实践。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左靖分享了他2010年进入安徽黟县,对当地百工进行挖掘和传承的实践。“从2010年进村,围绕黟县百工,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对黟县百工进行调研并出版书籍,改造了黟县碧山村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供销社,将其建成拥有销售、工坊、展览等多重作用的平台,并开发了一些百工品牌,研发了一款盖碗以恢复传统的饮茶方式,酿制了名为‘天光’‘落昏’的碧山精酿。”左靖说,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百工理念:产品要有乡土和民族特色,要提升使用者对民间工艺的认知和理解,产品的品类、设计需蕴含并传递中国传统人文价值,并把乡村价值延伸到城市,满足城市和乡村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李光涵在贵州大利侗寨进行了传承当地纺织工艺的实践。“大利侗寨保留了包括种植棉花、染料、排线、纺纱在内完整的纺织工艺。这种工艺以前是以妈妈教给女儿的形式传承的,而现在由于妇女在外打工或孩子在外借读等原因,言传身教的传统逐渐消失。”李光涵说,“我们致力于将这项日渐消失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同时思考如何进一步适应当下社会、市场的需求。”
“大利侗寨的传统服装由亮布制成,因其民族性很难进行商业化推广。”李光涵表示,经过研究,发现这种纺织面料可以做成靠枕、婴儿衣服、枕头面料等进行推广,于是参加了北京、上海的一些展览。“基金会进行了前期投入,产品卖出去后的资金再回到村里买下一批布料历史新闻报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们希望在这里创办一个当地企业,经过一系列孵化工作后,最后完全由当地妇女自己经营。”她说。
目前,参与这项工作的妇女每个月能有800元左右的收入。“这看起来不多,但可以让她们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里兼顾家务和照顾孩子。”李光涵说。同时,让李光涵倍感欣慰的是,这让当地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我们刚到大利侗寨时,妇女只能隔着窗子往屋里看,现在她们可以直接和客户谈生意,而不是由她们的男人代表。”
在论坛上,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成为热议的内容。针对黟县百工产品,左靖尝试将其与国际接轨。“现在正在尝试与日本的长冈贤明进行合作。”左靖介绍了长冈先生的长效设计理念,他认为如果经常更新设计模板,会让被淘汰的产品越来越多,因此他在十几年前就收集普适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设计品在店内出售,少量新品也是斟酌再三选定的能够使用很久的物品。“目前长冈先生除了销售长效设计产品,还打造了一个长期宣传和销售当地产品的体验平台。”左靖说。
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综合三所副所长杜凡丁调研长征沿线文物后,对于长征线路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颇有心得史记记事范围。“开展以长征线路遗产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关键是把长征故事讲好历史新闻报道,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将是通过线路组织、文物有效利用、沿线博物馆等讲好富有感染力的长征故事史记记事范围。”他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从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新型城镇化角度出发,指出文化遗产要与时俱进,其保护和开发要结合特色产业,统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进行产业升级,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文化遗产为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注入活力。“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效益评估制度,协调遗产、城市和市民的空间关系,探索文化遗产对城市特色的塑造作用。”苏杨说。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已超过12%。如何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日,上海出台《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上海文创50条”),通过50条具体措施,为进入新时代的人文之城建设“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上海文创50条”提出,未来5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占比达到18%左右史记记事范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为对标国际一流,“上海文创50条”首次提出,未来上海将主要聚焦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史记记事范围、艺术品交易、出版、创意设计、文化装备等八大产业板块,提出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建设全球动漫游戏原创中心,巩固国内网络文化龙头地位,深化国际创意设计高地建设,构建出版产业新格局,构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加快实施文化装备产业链布局等,并提出“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
“上海加快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史记记事范围,是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上海市委、上海市市长应勇指出,决定一座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文创产业所迸发出的创新创造活力。
百年以来,上海一直拥有丰厚的文化家底,尤其在电影、出版、演艺等领域。如今创意设计、网络视听、动漫游戏等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如何进一步“挖潜”?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指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解决好城市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50条”提出推进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意在未来将增强“上海取景”“上海后期”等产业链要素,构成更加完备的全产业链服务闭环。
有关人士表示,通过“50条”的实施,上海将进一步促进“文化+”的跨界融合,运用上海在科技、金融、贸易和先进制造业等的优势,升级创新引擎,助力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上海市级资金扶持文创产业项目近1500个,合计投入27亿元,撬动社会投入180亿元。上海同时在电影、网游、动漫、演艺等领域分别设立专项资金,有效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落实到具体措施,“50条”提出创新财政资金扶持方式、合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并在合理利用存量用地等方面,提出“鼓励存量文化创意产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在资源集聚上,上海首次提出打造“1+3+X”的影视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整合全境影视资源。在人才激励上,提出“关注‘海漂’文化人才,加强文化人才权益保护”等。
上海诞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负责人认为,“上海文创50条”的发布有利于企业联合全产业链的优秀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